所有文章均为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大家都看过《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吧?!其中年仅12岁的孙弈东,他以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身份,闯入《最强大脑》的12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天才少年”。

而孙弈东的妈妈在介绍孩子的成长过程时分享道:

“我儿子只是普通的孩子,他比较擅长的是数学思维,对于思考特别感兴趣。”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

到底什么是数学思维呢?

我们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我家4岁的小女儿,她能非常流利的从1数到100,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

可是有一天我想吃糖,让她给我拿10颗糖来,就发现她数不清楚了。

我小女儿是能数到100的孩子啊,可是为什么让她拿10颗糖都数不清楚呢?

直到我查阅资料后才发现,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没有数学思维能力的表现

除此之外,孩子没有数学思维能力还会有哪些表现呢?

表现1:会数数,不知道按物取数

这种情况就是刚才提到的我女儿会从一数到100,但是不会拿10个糖的这种情况。很多低龄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数数时都会有这种表现。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一点就会数了,其实这是形成数感最重要的时期。要教会孩子理解数的概念,比如3个苹果,5个手指,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数感,有数感的人数学成绩才能好。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2)

表现2:不能比较数字大小

这也是一些低龄儿童接触数学时常会有的一些表现。比如我们给孩子2个苹果、3个梨,ta就能很快的说出3个梨比较多。可是如果不给孩子实物的时候,孩子就无法比较。这也是数学思维比较差的一种表现。

表现3:听得懂,不会做

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能非常清楚明白地听得懂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可是一到做题或是考试的时候,孩子却又什么都不会做。

其实这就是数学思维差的一种表现,而且这类孩子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也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总是需要有人来帮他解决。

作为家长可以检讨一下:在平常孩子如果遇到问题的时候,出错的时候,是不是家长直接指出没有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也没有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数学思维的能力。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3)

表现4:平时的题都会做,但是考试屡屡失误

孩子一考不好,家长往往把原因归结为孩子考试太紧张了,或是马虎大意等等。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还是因为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简单的说数学解题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包括生活中也是如此。

拥有逻辑思维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提炼相关的信息,总结出自己有什么、没什么,需要获得什么等等一套符合逻辑的流程。

如何改变这一情况呢?我们往下会讲具体的解决方法。

表现5:新题、难题不会,分数不高

我们举个例子,99×88,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计算过程其实蛮复杂的。

但是如果数学思维好,理解乘法的根本含义,明白99×88,其实相当于99个88相加,也就相当于88个99相加,从而可以想到88×100-88就是正确的答案,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减少出错的概率。

所以这种情况就是遇到新题、难题,不知道如何入手。事实上也是因为孩子的数学思维没有形成,没有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而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去解答题目而造成的一种结果。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4)

表现6:时间观念差,做作业拖拖拉拉

很多孩子刚开始上学,家长朋友们就发现孩子一做作业就拖拖拉拉的,总是没有时间观念。家长整天催得要死,孩子却总是不急不慢地玩自己的那一套。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孩子没有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可能会看几点几分,但是却没有形成具体的时间概念。

于是导致孩子对于写作业完成的时间也没有概念,甚至严重的到考试的时候也会拖拖拉拉的,有些孩子有完不成试卷的情况。

表现7:追求完美

有家长会说追求完美不是一件好事吗?但是做事一定要分清楚主次,数学逻辑思维好的人就会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完美,导致最后什么问题都没能解决。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5)

听完以上这7个没有数学思维能力的表现,家长朋友们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家孩子到底有哪些情况,是不是孩子的数学思维差需要弥补了呢?

接下来我们再来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一下数学存在的一个“梯次掉队”的现象。

什么是“梯次掉队”呢?

在数学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些之前数学成绩挺好的,孩子们突然掉了下来;

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的时候,又常常有一批孩子数学成绩开始落后;

再往后到了高中的时候仍然有人不断的掉队。

很多教育工作者尝试解释这些奇怪的现象:

  • 有人会总结说“孩子大了,不听话了”;
  • 更有人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孩子青春期”,说是因为“孩子野了,不好好学习导致的”;
  • 还有人说是“小时候没有进行思维训练。”

我更赞同最后一种说法,准确的说是:思维能力的地基没有打牢。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6)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的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而当孩子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现象。

  • 比如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学习,其实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则就能够轻松搞定,而且经常会有100分的情况。
  • 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光靠记忆力其实就不行了,还要有逻辑能力,这时候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开始掉队喽!
  • 到了初中的时候增加了立体几何还需要空间的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们就跟不上,所以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陡然下降也是这个原因。
  • 而到了高中的时候,还要用到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即使帮助孩子补课,可能也收效甚微,往往孩子记住公式却不会用,听到老师讲题就能够恍然大悟,可是到自己做的时候又一团雾水。

说了这么多,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像是做工程的时候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地基打得越深越牢固,未来的楼就起的越高越雄伟,就不会出现中途掉队的情况。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7)

那我们应当在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经过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两岁半左右是幼儿计算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家长朋友们想要把握好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定要掌握好这几个关键时期,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识的帮助孩子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帮助孩子拥有数学思维能力。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8)

爸妈需要培养孩子的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又是如何培养呢?

儿童时期的十大数学思维能力有:数量、计算、分类、集合、时间、空间、对应、排序、抽象、解决等,接下来我们一一看一下详细的内容:

1、数量

数量我们一般都会比较重视,刚开始的时候从1数到100,这些家长都会刻意的给孩子进行训练。

但是在孩子会数数以后,我们要开始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比如像我开头讲到的那样,让孩子给你拿10颗糖、5个花生,这些都是对于孩子会数数的实际运用,光会数不行,还要去练习用。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抓紧一切机会,比如,

  • 上楼梯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数楼梯有多少阶;
  • 在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时候,可以数一下收拾了几样玩具;
  • 午餐前准备筷子的时候可以数几个人,然后需要配几双筷子
  • ......

这些都是对于数数的灵活运用。只有家长重视日常提升孩子对数数的灵活使用,孩子的数学思维概念才会更加明确。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9)

爸妈教孩子数硬币

2、计算

所谓的计算可能爸妈感觉很简单,10个手指头先来让孩子学会加减法,告诉孩子几加几等于几。这些只是初级的,我们更要让孩子学会去理解。

比如,

  • 丽丽有10颗糖,明明有8颗糖,丽丽比明明多了几颗糖呢?
  • 小红有12颗糖,她分给小朋友5颗糖,那她手里还剩几颗糖呢?

这两个题都是用减法来做计算的操作,但是实际上并不相同,上面是属于比较型,比较谁的糖多谁的糖少;而下面是剩余型,是要算出最后手里还剩了几颗糖。

爸妈们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去理解这两种题目有什么具体的不同,而并不是简单的让孩子算出结果就可以了,只有让孩子真正的理解,以后孩子才能举一反三,真正的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碰到类似的题目孩子就会迎刃而解。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0)

3、分类

想让孩子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的方法。比如孩子在玩乐高积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把红色的分为一类,再把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的乐高积木逐一分为一类。

等孩子对于颜色很好的分类以后再可以逐渐升级,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比如正方形的乐高积木和长方形的乐高积木要分别区分,这样多元化分类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

可以用很多种事物来给孩子锻炼分类这一思维能力,在孩子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先给孩子明确概念,然后再开始单一分类,等概念逐渐熟悉之后再开始多元化分类。

现在我们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垃圾分类的游戏,也是很好锻炼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1)

4、集合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所有的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能够掌握的清楚,以后解决的问题就会更加多元。

比如,丽丽有10颗糖,明明有8颗糖,丽丽的糖和明明的糖各是一个集合,两个集合比较相减就得出了,丽丽比明明多几颗糖。当孩子能够清楚的感知集合的概念以后,就能够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或是完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助于孩子进行分类的概念。

5、时间

刚才在讲数学思维薄弱的孩子经常会有拖拉的情况,所以认识时间、认识钟表也是提升孩子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除了认识钟表,让孩子知道表针走到哪是10分钟,更要让TA感知到时间,亲身的感受一下多长的时间是10分钟。

家长可以给孩子设个闹钟,从这一刻开始计时,10分钟之后孩子的闹铃就会响、在这10分钟之内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等闹铃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来陈述,在这10分钟里孩子做了哪些事情,ta就会对于10分钟有比较确切的时间感知。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够对于时间有更深刻的概念。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2)

让孩子学会时间概念

6、空间

你的孩子爱玩乐高积木吗?

玩乐高积木就会让孩子有很好的感知能力,他们会很容易理解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名词,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除了乐高积木以外,爸妈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其他的拼插动手的玩具。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根据图纸来进行拼插,根据图纸的结构来进行学习不同方位。

随着孩子年龄逐渐长大以后,已经有了大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的概念,可以通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来拼插ta心目中的图形或物品。

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进一步能够培养孩子更细微的观察力。对于每个方位都要有时间的预想和设定,这样才能拼出他想要的物品。这些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到初中以后开始学立体几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3)

7、对应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玩一些连线的游戏,比如小狗是吃狗骨头的,小猫是吃鱼的,而宝宝是吃肉肉的,找相同找关系的对应,这样会让孩子能够很好的找到空间对应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对应关系。比如老师排座位,在黑板上列出一个座位表,而下面的同学就可以根据排位表找到自己的座位,这就是空间对应的应用。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4)

8、排序

皮亚杰认为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于学会分类和顺序排列。

也就是说幼儿排序能力,对其数学能力的发展影响巨大。排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学习技术认识数的顺序,建立数据的概念,通过排序幼儿能够在学习数学之前获得必要的思维能力。

比如放了一个小鸭子、小鸡、小鹅、小鸭子,接下来肯定接着就是小鸡和小鹅。

还有一种排序的能力是第几,比如小朋友们排队的时候从左到右是第几个?从右到左是第几个,以及可以让孩子把一些东西从大到小排序或是从高到低排序,这些都能够增强孩子对于序数的感知能力,以后学数学时会密切相关。

日本人教孩子学数学会排序时用这样的方法:

下雨了,玲玲出门没带伞,她感到非常冷。结果蚂蚁过来了,蚂蚁说:“我把我的伞借给你吧!”可是玲玲一打伞太小了,然后小兔子来了伞也不够大,接着小狐狸来了,大熊又来了,伞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都不适合玲玲。最后小狗拿来的伞正好适合玲玲。

这个故事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大小,也感受到了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排序。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5)

9、抽象

抽象的概念好像很难给孩子解释和表述,那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来提升孩子的抽象能力,比如妈妈可以问问孩子,你看看妈妈今天和平常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吗?孩子就可以通过思考来提取,一个个星期进行比较后,然后分析出妈妈今天穿的衣服有哪些不同。

这就需要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要求,更是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再比如孩子自己在家里“过家家”,当孩子假装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常常创造和现实一样的处境,他们可以有一个超级大的房子,然后填满了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都是孩子抽象能力的锻炼,家长朋友们可以在孩子玩玩过家家以后和孩子聊一聊,刚才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判断出孩子的抽象想象能力到底有多么强大。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6)

10、解决

学习数学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它绝不会像语言那样是用来背的,更多的是体现在孩子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当中,过程是最重要的,而结果并不是。

因此让孩子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要给他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孩子去思考、去琢磨。特别是一些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要给到孩子直接的答案。

古人说:“学贵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有疑问才能有学习的内动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引发的,而经常思考才能够学会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

所以,学习一定要用巧劲。学数学,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开窍”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开窍”呢?

我的建议是:别给筷子,先给孩子一碗饭。

传统的教育,都喜欢直接告诉孩子方法,教孩子用筷子吃饭。但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先给孩子一碗饭,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找工具吃饭。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刚开始可能会弄脏小手、会走弯路,但当他最终自己学会用筷子吃饭时,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技能。

孩子数学思维不灵活口诀不能倒背(却不会数糖有几颗)(17)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孩子用数学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培养起来之后,孩子学什么都能“开窍”。


总结:

在马云看来:

“数学应该成为年轻人的基础,就像运动、音乐和绘画一样。如果数学基础坚实,人类会坚实。”

数学将是孩子们以后在社会生存竞争的顶级能力。

家长朋友们也要同时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逛超市时,教你锻炼孩子的理财意识;收拾冰箱时,教孩子归类食品,锻炼统筹能力......

想让孩子数学学的好,相信爸妈才是最好的家庭教师。

我是李姥姥,感谢点赞、转发或收藏。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也可以私信给我,每天都会有育儿的干货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