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基本知识(安全生产和应急避险科普)(1)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近日,市地震监测中心在河口区组织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活动结合实际案例,从地震常识、地震灾害、防震避险等方面,通过观看视频、专业解析、现场示范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学校师生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什么是地震、如何避震与自救、互救等知识。

地震是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一少部分能够被人们感觉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防震避险安全知识要记好。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最大。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防震的重点与措施方法

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品;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单、工作单位、通讯号码等。知道血型的要写明血型。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保持冷静。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来不及撤离时,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等。

具体的避震方法有哪些?

(一)楼房避震方法

1、地震来临时,为了防止地震引发火灾,如有可能,要尽量抢时间关闭煤气阀门、熄灭蜡烛等明火。

2、就近躲避在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房屋。

3、躲到内墙墙根、墙角或床、桌等相对坚硬的家具下面。千万不要跳楼。

4、地震过后,为防范余震,应该有序地、迅速从安全通道(楼梯)撤到楼外的空旷地带,不要乘坐电梯。

(二)教室避震

1、在上课时遇到地震,学生应就地躲避,用书包或书本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

2、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转移到操场,下楼时不要推挤。在一楼的学生可以快速跑出教室。

(三)商场避震

在商场、展会、书店遇到地震,要尽量躲在立柱或墙角,避开玻璃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吊灯等危险物体。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四)剧场避震

体育馆、影剧院遭遇地震,避震方法是:护住头,蹲或趴在排椅下面。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五)室外避震

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玻璃幕墙)、塔架、烟囱等危险物,避开山崖、陡坎,防止山石滚落和滑坡。

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救

首先要有生存的信心,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要坚定信念,保持镇静,一时不能脱困要耐心等待救援。要注意保持呼吸通畅。设法将手抽出,清除头部、胸前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如果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防止意外撞击和烟尘窒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扩大和加固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造成重物坠落和进一步坍塌,确保生存空间。积极设法脱离险境。尽量保存体力,不时用石块、砖块等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切记不要哭喊、急躁、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闭目休息,等待救援。维持生命。尽量寻找食物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可以起到解渴作用。

(记者 李玲 魏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