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和我抱怨道:一个国庆假期放假,孩子不爱去上学了,这才开学几天,就嚷嚷着怎么还不放假。
每天晚上回家,将书包一扔就说累死了,早晨叫起床更累,喊很久才起床,而且起床后就烦躁的的说:“为什么还不放假,怎么每天都这么慢?”
更别说晚上写作业了,就和要命一样,磨蹭很久写一点点,总想着出去玩,总想着放假,也不知道是时候能收心。
我想,朋友孩子这样的情况,应该很多孩子都有,他们经过7天的假期,感受了很舒服的假期状态,就不接受开学后紧张的氛围。
但其实他们这样的行为是焦虑的表现,他们焦虑上学后有很多作业,焦虑每天早起晚睡,焦虑要面对的压力。
若是此时,家长再不断催孩子,埋怨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从焦虑情绪变为厌烦我们,厌烦上学,假期后孩子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我们的催促不但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反而对孩子孩子站在我们的对立面,成了孩子厌学的导火索。
面对假期后孩子的焦虑情绪,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接纳孩子的焦虑情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让孩子克服焦虑,从而快速进入到学习氛围。
杰弗里.施瓦茨博士和莎伦.贝格利博士在《思维与大脑》一书中提到:焦虑的思维让大脑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流向焦虑。神经元是细胞的信使,大脑分配这些神经元到最繁忙的环路当中去,所以我们的思维就会在焦虑时停滞。
可见,“焦虑”对孩子的学习没有没有任何好处,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做好“焦虑管理计划”的6步骤,从而让孩子的大脑从焦虑的思维变回到理智的思维,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理解孩子的感觉
当孩子焦虑,我们总想告诉孩子焦虑的不良影响,不要焦虑,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唠唠叨叨。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孩子多大,他们都会表现的很不耐烦,所以对我们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焦虑孩子的世界。
其实走进焦虑孩子的世界一点都不容易,因为:
- 一方面他们不想按照感觉行事;
- 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所以他们对家长的唠叨不买单,而走进焦虑孩子的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感受他们的痛苦。
所以我们不要告诉孩子:“停止焦虑”“没必要焦虑”。因为这些方式都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不理解他,更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不是真心在帮助他。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语言和动作,让孩子明白我们是站在他这边的。
比如:
我们可以拥抱焦虑的孩子,并对孩子说:“我理解你焦虑的心理”;
我们可以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说:“我知道这让你很难过”;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会意的眼神,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讨厌焦虑,而且我看的出来你已经很努力了”。
我们可以拥抱孩子,并抚摸着孩子的背对孩子说:“那我理解你的心情,你的思维被烦事占据的时候,情绪被打乱,所以做什么事都不能静下心来”。
这样孩子就会很感激我们的理解和坦率,因为我们的行为不仅是在替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更是帮助孩子看清他的处境。
因为越焦虑他们越想感受到一些轻松,而父母的理解就能帮助孩子释放焦虑的情绪,从而孩子就能正视焦虑的起源,寻找突破口。
步骤2:给焦虑大脑重贴标签
焦虑如同生活中的垃圾邮件,一旦这些垃圾邮件出现的时候,邮箱就会自动标识“垃圾邮件”从而我们就会主动删除掉。
若是孩子的大脑拥有了这样的能力,那么焦虑就不能干扰到孩子,比如孩子焦虑的想法出现的时候,大脑中自动标识出“不现实的”“脱离实际的”“没有任何用”,从而自动排除,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可是做到这样其实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办法让我们和焦虑保持距离,不被它所影响,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被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踢猫效应”说的是一个人的坏情绪会传染给另一个人,而其实好情绪也是一样的。
若是父母很懂得和焦虑保持距离,孩子通过耳濡目染,也最终会被父母所影响。所以面对焦虑,我们可以对焦虑进行重新标识:“这是技术性小故障,是一个错误的警报,焦虑的大脑过早下的结论,这是一个糊弄人的假设想法,不要相信它。”这样的想法是在帮助我们和焦虑保持距离,从而不被焦虑所迷惑。
重新标识可以在焦虑的想法与孩子真实想法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让孩子可以分类处理他的“大脑邮件”。这样的重新标识虽然不能让问题消失,却能帮助孩子脱离焦虑。
焦虑心理学中有一很不错的重新标识的小技巧:
1、给焦虑起个名字,比如“大脑虫”、“恐慌先生”(让孩子自己起名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让问题具体化,设定焦虑的目标,区分理性的想法和焦虑的想法。
2、画出“大脑虫”的模样。
3、做一个木偶、娃娃或者卡通人物,让他们扮演“大脑虫”;
4、赋予焦虑声音,跟他们对话,挖苦他们愚蠢,并对他们说不怕。
5、让孩子开焦虑大脑的玩笑,对“大脑虫”的运作过程进行嘲弄,并且想出一些对“大脑虫”的指控。
6、让孩子用各种比喻来表达他妈的额问题:帮助他们确定问题的出处,这是金恩故障,不是我的错;是焦虑的大脑,不是我;这是垃圾邮件,跟我无关。
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将大脑这种过度反应的技能调整过来,向着更冷静、更客观的方向发展。
步骤3:启用第二反应
启用第二反应也就是重新认知。
重新认知意味着孩子的大脑中重新连接更多的真实环路,也意味着孩子撤回自己的焦虑,让焦虑的大脑搞清楚,他们不再忍受也不会再被焦虑所侵扰。
若是我们听到孩子说:“假如......”"要是......”这样的话时,我们就要仔细聆听,看看他们的分析是否言之有理、有事实、有分析。之后让他们自己做老师,对自己的焦虑做出对错判断。
例如:“假如你今天不用去学校,会发生什么呢?”让孩子把感觉和事实区分开,这是帮助孩子重新认知的第一步。
其次,让孩子在判断后对焦虑发号施令,而发号施令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会轻易被焦虑所摆布。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对大脑传来信息的第一反应做出质疑,用明智的和现实的第二反应来面对。
焦虑心理学中曾给出这样的办法:
1、像漫画那样,绘制带有想法对话框的简笔画。
2、让孩子画出两幅眼镜(或制作),描述通过焦虑眼镜看到的情境,再带上机制眼镜看同一情境,又看到了什么?
3、让孩子谈谈焦虑的想法是如何导致某些感觉和行为的。
4、画个饼图,让孩子填色,看看孩子会认为焦虑会成真的比例四多少,他们感觉焦虑、害怕的比例又是多少?
5、帮助孩子用思维来决定问题,并提醒孩子风险很小的时候,不一定要提前计划,比如运动有风险,但是仍然要坚持运动。
6、焦虑的想法会期待发生什么呢?写下来,并对焦虑进行分级,看看那些答案是真的,那些答案是假的,然后重新组织故事,使用更准确和更可能的结局。
步骤4:关掉身体的警报
当孩子陷入焦虑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进入焦虑情绪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加速运转,让孩子感觉情境是紧急的,并且阻止孩子做出正确的思考。
此时我们可以用正确呼吸练习方法。比如孩子正处在焦虑期,那么他们会变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表现出烦闷,我们若是让他们停止这样的状态,孩子会很难快速做到。
所以我们可以握着他们的手并和他们一起呼吸,比如我们可以一起和孩子说:呼~吸 ~呼~吸~等多次练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的情绪慢下来,从而能让他们听进去我们的建议和期望,我们可以这样做:
用呼吸先帮助孩子冷静下来;
其次提醒孩子焦虑很快会过去的;
最后将焦虑源最排序,从0-1或者按照低中高的形式,然后一样一样慢慢降低。
步骤5:让孩子自己做主
一旦我们做好了前四步,孩子就能跟随着我们做好驱除焦虑,迈向理智。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后,我们就要一这样的状态来影响孩子:“不能等着让焦虑占领,让焦虑欺负,我要振作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也就是让孩子明白他可以战胜焦虑,焦虑的情绪他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否焦虑他都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然后让孩子有了一种自己做主的感觉后,我们可以乙脑孩子做别的事用来对分散焦虑的注意力。比如跑步、唱歌、跳舞、说愉快的事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从而让孩子感受到愉快的事情。
但其实这种时候,很多孩子依然会做着这些事,但内心依然是焦虑的。此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不焦虑,你想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做吧!”这样的话语会加快孩子的大脑从焦虑回到平静”。
步骤6:鼓励
若在此时,孩子说出了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做了,此时我们就要鼓励孩子,顺利的战胜了焦虑,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拥抱、或者购买孩子最喜欢的事务等一些方式,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奖励是因为他足够坚强,足够勇敢。
鼓励孩子有两个好处:
- 一个是让孩子能够积极地去面对不好的情绪;
- 另一个是改变了一件事的格调,从严肃的事情变为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
焦虑心理学中对于鼓励有这几点建议:
一般来说,3周时间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行为模式,因此要持续地给予奖励知道新的行为方式形成;
强化成功的行为,不要考虑失败的尝试;
详细叙述目标行为:具体的时间长度、特定的行为改变。(比如重新绑一次鞋带而不是5次。)
奖励任何与解决问题有关的行为,不是只盯着中心环节,只要有关联就要奖励;
不要只看重连续的成功结果,而是寻求累积的成果,进步都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练习!练习!多练习,不可能一次就掌握,只有多次练习,才能掌握;
当任务越来越简单的时候,逐渐减少奖励,然后在孩子的焦虑列表中选出一个挑战情境,转换奖励方式;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永远不焦虑,关键是孩子焦虑的时候我们如何做,我们通过这些步骤教给孩子如何让大脑环路减少焦虑的时间,并且多多练习,孩子会善于调整思维方式,形成合理、更具灵活性的想法。
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愿每一位家长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节后焦虑。
我是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愿与每一位父母分享我的育儿经,关注我,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
参考素材:《焦虑心理学》、《让孩子远离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