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1)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2)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3)

83、孔雀纹盝顶银方盒

通高10厘米,边长12厘米,盖高3.1厘米【重1500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方形,盝顶,盒盖与盒身有子母口扣合。盒正面有锁钮,背面以两枚杏叶形的钩环将盒盖与盒身相连。除底面光素无纹外,其余各面均有繁复细密的纹饰,正面、左面、右面纹饰以中轴左右对称布局,上面、背面纹饰从中心点向外布局。通体雕刻有孔雀、双童戏犬、凤鸟、山峰及流云、花鸟等纹饰。盒身正面雕刻一对振翅扬尾的孔雀,立于莲花座之上,口衔下垂的莲蓬状物,余白填以山峰、花鸟、流云、萱草等。右侧刻双童戏犬,间以花鸟、流云。左侧为一对展翅而立的凤鸟,亦衬花鸟、流云。背面正中是一折枝莲蓬,余白衬以鸿雁、飞鸟、花草、流云。盖顶为忍冬四出花,外绕忍冬八出花结,四角有三出花结角隅纹样,余白衬以流云、飞鸟纹。盖刹及盖沿均为C 状忍冬卷草纹。捶击而成,平錾花纹,鱼子纹地。

孔雀,一名越鸟,唐代已多被人工饲养。因孔雀的羽毛颜色美丽,绚丽多彩,被很多诗人咏诗赞美,并被视为珍禽。这件方盒的纹饰,以孔雀为主题纹饰,把人物、风景、花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大自然气息,反映出唐人热爱自然、注重环境的思想意识。其装饰手法和内容,在唐代金银器中也不多见。

关于这件方盒的用途,有的学者认为是佛教盛放舍利的器具,即宝函。从考古资料看,宝函大多出土于佛寺地宫,而这件方盒却出土于唐代的居住遗址,并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此外,唐房陵公主墓壁画《捧盒仕女图》中,宫廷仕女手中捧的也是这种造型的方盒,由此推测,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这件方盒应是作为日常生活器皿来使用的。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4)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5)

84、金走龙

高2.1—2.7厘米,长4.1——4.3厘米【重4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金龙均为四足站立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呈S形,尾部由粗而细,尾端简短有力地回勾。头顶的凹槽中焊接用细金条弯曲而成的双角,四肢与躯体也系焊接而成。金龙的须髯、齿状鬣毛、鳞片等细部均采用錾刻手法刻画。因系手工打制,金龙身姿和步态都略有不同。

在唐代,龙还不完全是皇家专用图案和皇家标志,因此,唐代工匠在塑造刻画龙时,主要是从艺术角度去表现,即怎样把龙表现得美,表现得劲健有力、气宇轩昂,而不是强调龙的威严、狰狞。这也是唐代龙纹与后世龙纹的重要区别。这几件金龙形体虽小,但形神具备,生动有趣,体现出唐代工匠在制作小件工艺品方面的技艺纯熟,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罕见物品。何家村窖藏共出土小金龙十二条,身上均没有任何安插装配的结构,所以每一件都是独立使用的。有学者认为小金龙是道教投龙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龙致祭是道教最重要的科仪之一,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一般是将写有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举行醮仪后,投入名山大川、岳渎水府,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在该仪式中金龙担负着信使的角色,因此便有“金龙驿”的说法。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6)

85、鎏金莲花形银灯头

高1.5厘米,口径3.5厘米【重73.5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造型独特,花形口,器身为八曲,整体呈花苞形。底心有孔,外接焊一弯管,由体外高过器口,上端平齐。

据考古资料,早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而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灯具则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亦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

灯作为照明的工具,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形物,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功用。而具有一定形制的灯的出现,则是人类将实用和审美结合的成果。早期的灯,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瓦豆谓之登(镫)”,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虽然形制比较简单,却奠定了中国油灯的基本造型。此后经青铜文化的洗礼,油灯和其他器物一样,在造型上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油灯艺术的辉煌。从春秋至两汉,油灯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实用的具体要求,它和其他器物一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礼器,“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折射出社会政治的规章法度。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青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由于青瓷灯造价低廉易于普及,具有一定造型和装饰的油灯开始在民间广为使用。此后铜、铁、锡、银、玉、石、木、玻璃等新材质不断运用到油灯的制作中,而且种类越来越多。唐代,由于经济高度发达,像灯轮、灯树、灯楼、灯婢、灯笼、走马灯、松脂灯、孔明灯、风灯等实用兼装饰或纯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和其他事物一样,油灯也有文野之分,有宫廷和民间之别。民间灯具大多以陶瓷制作,适用简单。宫廷用灯具做工精良,材质昂贵。“短檠二尺便且光”,“长檠高张照珠翠”,反映了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朴实与华贵也就自然成为它们在审美上的区别。这件銮金莲花形银灯头应为唐代宫廷或达官贵人使用的灯具。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7)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8)

86、鎏金银锁

其一通长18.4厘米,钥匙长7.8厘米,重85克

其二通长18.3厘米,钥匙长7.8厘米,重81.5克

其三通长18.4厘米,钥匙长7.9厘米,重90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锁是关闭门户、柜橱、箱匣等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金属器具。这几把银锁结构相同,均由锁管、锁芯和钥匙三部分组成。锁管为中空的八棱形,从空腔的一端焊接一个U 形的插杆,与锁芯上的套环构成一个锁闭结构。锁芯外露的部分加工成精美的花蒂形,上面錾刻忍冬卷草纹锁芯内插在锁管中的部分为两重簧片,起到锁合的作用,用钥匙把簧片压下就可以打开。锁体表面錾刻各种形式的菱格纹。浇铸成型,部分结构采用了焊接工艺,花纹平錾,纹饰涂金。从法门寺出土的银宝函大多带有银锁看,这几件银锁也当为锁闭宝函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