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班路上,发现骑自行车的人比平常多出不少,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我突然记起,今天是“世界无车日”,这个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欣喜之余,不禁想起了我家的“小白”。

沈阳老史(走进身边的沈阳历史)(1)

老式自行车。资料图片

“小白”是一辆自行车,大号叫“白山”,出生在沈阳。1985年的一天,父亲把它领家来,全家人喜欢的不得了,骑它上下班,走亲访友。只要我们不休息,“小白”也不休息,天天陪我们转,一点怨言都没有,我们亲切地唤它“小白”。

“小白”是一辆28型载重全链盒转铃自行车,负重量大。我单位辖区有一个四层小楼,居住着十余户盲人,这些盲人家每月的米面油都是我推着“小白”挨家挨户送的,三百多斤的米面,它推起来就走,从不打晃儿。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是“小白”把我送上了“学雷锋先进个人”的领奖台。

我的第一篇见报稿子就是骑着“小白”,颠簸四公里,送到沈阳日报社编辑手里的。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85年3月15日,手稿第一次变成铅字,我激动地把“小白”身上的泥土擦了又擦,然后怀揣着当天的《沈阳日报》,骑上铮明瓦亮的“小白”,飞奔去向父亲报喜。从此,伴随着“小白”滚滚飞奔的车轮,我的一篇篇稿子见报了,我也一年年成为沈阳日报和沈阳晚报的优秀通讯员。

1993年初夏,为了一篇环保大赛征文,我骑着“小白”跑郊区实地调查,去政府咨询专家,上图书馆查找资料……断断续续折腾了三天,“小白”那段时间可累得够呛,好在最后的“全国晚报杯环保杂文大赛优秀奖”的证书,让我庄重地放进了“小白”的口袋(车筐)里。

沈阳老史(走进身边的沈阳历史)(2)

老式自行车。资料图片

“小白”不仅仅是我的好帮手,还是我们家的功臣。记得有一年元旦,某居民楼居民求助:二十多户居民家燃气火苗不旺,用气高峰时还点不着火。身为维修班长的哥哥,二话不说,骑上“小白”十分钟就赶到居民楼初步查明情况,又往返几次骑“小白”跑回单位取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终于排除了故障,使这个楼的居民在元旦用上了燃气。这事还上了当地的一家报纸,哥哥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听父亲讲,“白山”与“飞鸽”“永久”,曾是中国自行车业的“三剑客”,1981年在全国八大家同行业产品评比中名列第四,1982年全国质量鉴定被首批定为A级产品,1984年初获沈阳市“金星杯”一等奖,还曾被国家经委颁发过“飞龙”奖牌。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白”家族中的28—14型载重自行车在1983年获辽宁省优秀新产品奖……“白山牌”系列自行车曾经的荣誉和辉煌,为改变沈阳轻工业产品“傻大黑粗”形象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白”跟我们朝夕相处了近十年,后来,转铃丢了,全链盒也磨出了口子,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下夜课急着往家赶,结果把“小白”狠狠地撞在了一棵大树上,前圈瓢了,第二天修车时,修车师傅问明缘由后,抚摸着“小白”笔直的大梁,不禁感叹:还是“白山”抗造啊!这要换别的车,早“弓腰”了。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小白”离开我们的时间记不清了,现在打车、坐地铁更方便快捷,可我还是想我家的“小白”,多想再看到“小白”在马路上不停奔跑的影子啊。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曲德君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