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译文:孔子说:凡是亲自把一捆(十条)肉干奉上给我的人,我没有不给以教诲的自行,自己行动,自己做“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上,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有所言行时,谦卑有礼,恭恭敬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全解学而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论语全解学而篇(论语笔记自行束脩以上)

论语全解学而篇

《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译文:孔子说:凡是亲自把一捆(十条)肉干奉上给我的人,我没有不给以教诲的。自行,自己行动,自己做。“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上,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有所言行时,谦卑有礼,恭恭敬敬。

脩,就是肉干,因为是长条形的,所以叫做脩。十条一捆(束),所以叫做束脩。

脩,不会太粗太长。孔子时代,盐很金贵,直到民国时,盐仍然金贵。秦国为了争夺食盐产地,还跟楚国打了一仗。不加盐或少加盐,“脩”粗了就容易腐败,即使薄而细,古书还屡屡记载有人因吃肉干而中毒的事,所以“脩”应该很细很薄。可见“束脩”是一份薄礼。孔子“鱼馁肉败不食”“沽酒市脯(fǔ)不食”,粗肉干容易“败”,由此也可推断“脩”是薄细的。如果一条肉干二两,束脩就是二斤。

我们今天向学者请教,也是敬献一份薄礼,礼太重了,反而不好,会使对方觉得你是在买学问,而不是求学问。齐冲天先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审音者,九十年代初,我去他府上求教,带了二百块钱的礼物,他连说:礼重了,礼重了。我去拜望国学大师吉常宏先生,也是带二百块钱的礼物。

《周礼·天官·腊(Xī)人》:“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fǔ)腊(xī)、膴(hū)胖(bǎn)之事。”郑玄注:“薄析曰脯。棰之而施姜桂曰锻脩。”可见脯、脩是薄的。

今天交学费,都是家长交,也不交给老师。孔子为什么非得让学生自己交呢?一是尊师,二是学生主动求学。主动求学和被动受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孔子特别强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见《论语》)。“而上”,强调的是尊师,只有尊师,才能学好。

有人说,束脩是指十五岁,知道自我约束。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学生有鲁国的、齐国的、卫国的、陈国的,楚国的、吴国的,假如凡是十五岁以上的人,孔子都加以教诲过,他教得过来吗?

还有人说,十条干肉是保底的,上不封顶,“以上”是多多益善(李零《我读论语》)。试问,孔子又不是卖肉干的,吃不了,他要那么多肉干做什么?

自行束脩以上,整句话强调的是一个“敬”字。孔子特别强调“敬”。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别说孔子了,就是我这个小人物,有人恭敬地向我求教某个字的读音,我会认真回答。假如有人扔给我一万块钱,说:你,告诉我这个字怎么读?那我会把他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