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民俗(5)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1)

湖北当阳市。当阳融媒供图

湖北当阳大部分旱地实行棉麦连作。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清明前在麦田里整棉花行,下底肥、下种,待立夏后小麦收割了,再松土、移苗补栽,进行田间管理。棉花收获完毕,拔起棉杆,耕板田种麦子。有时因气候延迟或农时紧张,来不及拔起棉杆,就直接在棉行中松土套种麦子。当阳还有在棉田里套种豌豆、胡萝卜、绿豆、婆豇子等小秋作物的习惯,不待棉花收获完毕,种子就要下田。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2)

棉田。

营养钵移栽 当阳人充分利用土地,很少有炕田的习惯,因此农活安排紧密,特别是春耕春种,水田整田育秧,旱地棉花整地下种,更是不分昼夜。20世纪60年代开始,棉花种植时兴起营养钵育苗法,待麦子收割后移栽,这样一可错开麦子收割时间,二可保证棉花苗早苗壮。营养钵是利用地皮土、人粪尿、饼肥、粘土加水湿润,以手捏成团,丢下能散为度,用制钵器打制而成。将营养钵挑至田边或摆放到场院里,将棉籽喷水后加草木灰搓揉,放进营养钵,盖上细沙土。为了催芽,防止春寒伤苗,还要为营养钵加盖塑料簿膜。营养钵主要用于不便套种的麦田和麦收后的补苗。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3)

制作营养钵。

棉田管理 一是要勤于松土除草,农谚曰:"要得棉花发,干也琢(方言读zhuǎ,用锄头刨地松土)来湿也琢","棉薅七道白如银","种田不薅草,种子白丢掉","薅上三道草,抵上一层粪"。二是要追肥,一般有追苗肥、花期肥、蕾肥,追肥有饼肥、栏粪、化肥。三是要注意防虫治病,除打各种农药外,还采取手工捉虫、柳树(枫杨)把诱蛾、点灯诱蛾等无害手段除虫。四是抹芽整枝打顶。棉花开花结蕾后,要及时剪除棉杆多余疯长的枝叶,防止棉苗疯长吸肥,影响光照,造成掉蕾。一般立秋以前要进行抹芽(多余的新枝)、打顶,俗谚曰:"立了秋,大把揪",说的是立秋后就不能让棉杆继续长高了。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4)

薅草。

棉花采摘 农历八月是当阳棉花收获季节,收棉花一直沿袭手工方式,俗称"捡花"。将一专用大衣兜挂在胸前,衣兜上有布带吊在颈部,旁边两根布带系于腰间,双手操作,衣兜装满后再倒入大背篓。大背篓是篾制的,高约1米,底部直径约50厘米,中间约70厘米,口径略小,背篓一侧装有两根背带。手工捡棉花工效不高,棉花成熟季节往往忙不赢。为了不误季节,棉农会在每天清早露水没干之前将已成熟的棉桃揪下来放在家中(棉桃湿润就不会有杂叶粘到棉花上),利用晚上的时间掰花桃子。白天没有露水的时候,仍到田间用手工采摘。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5)

捡棉花。

棉花晾晒 采下的棉花要及时晾晒,晾晒的工具有卷薕和帘子。晾晒后的棉花要进行补选分级,俗称"赶花"。分级后的籽花就可以直接送去加工或者出售了。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6)

晒棉花。

麦田镇压 当阳地区土地湿润,地温较高,入冬时麦苗长势良好,为了防止麦苗疯长被霜打死,习惯用石磙碾压,压麦子的石磙是专用的,俗称"打田磙",用牛拖着前行,把麦子压倒。

割麦 立夏以后,就要开始收麦了。大、小麦收割方式大致一样,用镰刀收割,先割下一把麦杆,在麦梢处打结,然后分开作腰子,割下的麦子放在腰子上,打捆。割麦子时,用左腿挡住麦杆,左臂将麦杆揽在腋下,右手握镰刀向左边割,当左腋下的麦杆有一定数量时抱起,放到腰子上捆成捆。因此时麦田已套种上棉苗,割麦时要注意不踩坏棉苗,麦茬不能留得太高,一般平土割麦,所以又称"砍麦子"。20世纪70年代为减轻割麦劳动强度,一度采用割麦铲子割麦,因工效不高,不久被淘汰。打捆后的麦子(俗称"麦个子")用钩绳捆成一担,用扁担挑到禾场脱粒。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7)

割麦。

打麦子 21世纪以前当阳打麦多用传统的打场方式,一是石磙碾压,用牛拖着石磙碾压,后来发展用拖拉机带石磙碾压。二是用梿枷(俗称"梿械"),打场时多人对面站成两排,两排梿枷轮流拍下,动作一致,边打边向一侧运动,然后又返回。打梿枷时要唱梿枷号子。一人领,众人和。领:"太阳啊,当顶啊!"合:"吔吆啊吙呀!"领"又呀啊当阳啊!"合:"呀嘛吔吆吙呀!"节奏整齐,既能协调动作,又能活跃劳动气氛,解乏。21世纪当阳农村已很少见传统打麦方式,一般都用联合收割机,打下的麦子已分离干净,装包运回,禾杆直接粉碎在田间作肥料。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8)

打梿枷。

芝麻收获 同一块田芝麻的成熟有先有后,因此收获芝麻之前,首先要"叼芝麻",即把芝麻田里那些荚已裂口的植株一根一根的削出来。削和砍不同,是左手心朝上把芝麻梗茎捏着靠在膀腋弯上,右手用镰刀往上削,以免把裂口的芝麻洒了。叼出来的芝麻要把芝麻粒先倒出来。叼完已裂口的芝麻,才开始砍芝麻。芝麻砍完后,用草腰捆成捆子,两人左右手各提一芝麻捆,四个芝麻捆棚成四角架,上端用草腰捆在一起,就放在田里让太阳晒干。待果实裂口后,再将芝麻粒用棒头敲出来,俗称"倒芝麻",先把被单、塑料布或卷薕铺在田里,再把芝麻捆慢慢挪到上面,倒提芝麻捆,用棒头敲打,芝麻就倒出来了。倒过的芝麻捆仍架在田里晒,让没完全晒干的芝麻荚炸开,再反复倒两次。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9)

砍芝麻。

在收获芝麻的时候,有炒"芝麻盐"尝鲜之俗,即把芝麻炒熟后,放在碗里加点盐,用锅铲把杵一杵就行了,吃饭时用筷子沾食,味香可口,开胃下饭。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10)

炒"芝麻盐"。

镊高粱、粟谷 当阳人收获高粱和粟谷时,要将禾穗削下来运回家脱粒,削禾穗一般采用镊子,俗称"镊高粱刁(穗)子"和"镊粟谷刁(穗)子"。镊子和刨猪的刨子差不多,中段有个环子,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捏着禾穗茎往上用力,大拇指用镊刀往下削,左手捏着禾杆割断穗茎。镊高粱刁子可以用镊子,也可用镰刀削。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11)

高粱。

高粱穗收回家晒干后,在家里脱粒。工具很简单,把一根一米多长的粗竹竿的上半截劈成两半,下半截绑在四条腿的高板凳的一端,人坐在板凳的中段,把高粱穗卡在竹竿两半的中间用力拉,高粱粒就脱落下来,这样反复多次,直至高粱粒脱尽为止,俗称"梭高粱"。打下的高粱一般都用于酿酒,高粱苗子用来扎洗锅的刷帚(方言读shù)。高粱杆作燃料,平原湖区旧时有用高粱杆夹墙壁的习俗。

收割粟谷穗只能用镊刀,把穗收回晒干,脱粒一般用手搓、揉,或用梿盖(梿枷)打、棒头捶。

农村稻田人力灌溉古老方式(当阳农耕习俗的旱田耕作方式)(12)

粟谷丰收。

(《中国民俗志湖北当阳卷》总纂:王友兵,撰稿:文光福、王大森、吴闲清、贺大霖、牛军、曹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