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成长计划#国学时间‖人谁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论语》

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国学经典(国学时间人谁无过)(1)

【释义】 谁还能不犯错呢?知道自己做错了,及时改正,这就是最好的了。

【延伸】“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有可能犯错,但是如果犯错了可以改正,就是一件大好事。这句话出自《左传》,背后还有一段知错不改,导致自食其果的故事。无论是这句话本身,还是话背后的故事,大抵是老祖宗在向我们传达: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许多时候,容错需要心胸,而改错则是智慧。

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国学经典(国学时间人谁无过)(2)

【典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晋灵公虽身居高位,但是德不配位,他脾气不好,性格残忍,喜欢滥杀无辜。除了脾性不好之外,作为君主,他宠幸佞臣,生活奢侈,以重税压榨民众,以至百姓苦不堪言。

在晋灵公的无道统治下,危险渐渐萌芽,局势也颇为动荡。为了避免出现政变,晋灵公手下两位说得上话的大臣,即赵盾和士季冒死劝谏,希望晋灵公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性,明白自己的过错。

当时,为了劝谏晋灵公,士季就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即“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晋灵公根本就听不进去,更要命的是,他不仅不听,还派人暗杀赵盾。

晋灵公这种不认错的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同时他的残暴已经伤透了民众的心。于是,人们集结起来开始反抗他的暴政,最后,晋灵公死在了赵穿的刀下。

故事中,晋灵公身份尊贵,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普通人比起来,算是“天之骄子”了。同时,人的脾性有急躁的,有温和的,他显然属于前者,性格特质本称不上善恶,但是他不仅没有意识到暴躁和贪婪是一种需要改正的坏习惯,还恣意妄为,我行我素,一错再错,最后自掘坟墓,让自己在“恶”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如果晋灵公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担起他尊贵身份背后的责任,或许他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国学经典(国学时间人谁无过)(3)

【感悟】我们一路成长,都是跌跌撞撞从不断试错中过来的。犯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你知错不改。

容忍别人的错误需要心胸,容忍自己的错误需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改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修养。

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国学经典(国学时间人谁无过)(4)

注明:本文图片均为密云区太师屯镇黄家山村云水人家文化小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