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作品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诗鉴赏练习观沧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诗鉴赏练习观沧海(部编本语文古诗词讲练)

古诗鉴赏练习观沧海

1.作者作品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

2.主题主旨

《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博大的胸襟,抒发了統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文本解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字音字形积累】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xiāo sè( ) yǒng( )起

【理解性默写积累】

1.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也是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演练】

1. 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洪波涌起”运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

(3)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示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3. 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尤其出色,让读者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B. 全诗紧扣一个“观”字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巧妙结合起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C.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秋风”“洪波”一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D. 全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人把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豪情壮志奇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答案】

字音字形积累 jié dàn sǒng zhì 萧瑟 涌

理解性默写积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备考演练

1. (1)X (2)√ (3)√

2. C

3.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