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岁末,冬的气息已经从苍凉的北国蔓延到了温煦的南方,在大地横行。如何在冬日里穿得保暖又不臃肿,成为了爱美人士们永恒的话题。温度与风度,真如鱼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吗?

不见得。如果将羊绒誉为“软黄金”,那么羊绒大衣就是一件“黄金甲”。这或许会是你优雅过冬的选项之一。

(unsplash.com/图)

前世今生

若款式是大衣的形体,面料则称得上是大衣的灵魂了。与剪裁和版型相比,大衣对面料的要求比其他类别的衣物要高得多。因为面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件大衣的表现力和生命长度。而对于一件秀外慧中的高品质大衣来说,羊绒绝对是成就它的上乘之选。

人类对羊绒最早的运用,可以追溯至15、16世纪,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克什米尔(Cashmere)的牧民发现了羊绒。他们如获至珍,将这些微妙的纤维从羊毛中分离出来,制成了形态美观大方、手感柔滑细腻又轻薄防寒的披肩。一种前所未有、可穿着的古老手工艺术品自此诞生。

(新华社/图)

如果说克什米尔是羊绒文化的发源地,那么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与皇后约瑟芬就是引领羊绒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人物。18世纪,克什米尔的统治者将一条羊绒披肩赠予来自巴格达的贵宾。这条精美的披肩几经辗转来到埃及,又在1796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落入了皇帝之手,最终被作为礼物献给了约瑟芬皇后,顺理成章地走进了皇后的衣橱,并成功俘获了美人的芳心。自此,皇后对羊绒青睐有加,所费不赀。据传。有超过600件代表着当时最高工艺水准的羊绒织物成为了她的私人藏品。这位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时尚大V,堪称皇室贵族阶层的潮流风向标,迅速在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掀起了一场羊绒消费热潮。

(unsplash.com/图)

羊绒就这样征服了欧洲,成为了象征社会地位的符号之一,当时的绘画与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它曼妙的身影。巴尔扎克在《幻灭》就提到了这样的贵族家庭,母亲的羊绒织物用檀香木盒子珍藏着,等待女儿长大再赠予她。大仲马在《茶花女》中,也多次详细地描述了女主角进入上流社会后“长能及地的羊绒大披肩”是多么奢华。

17-19世纪,为了争夺羊绒资源,垄断行业贸易,平静的喜马拉雅地区先后爆发了三次战争。同时,市场巨大的需求和丰厚的利润,也令羊绒本土化成为了欧洲各国的强烈愿望,奈何数次引进绒山羊均以失败告终。直至19世纪中叶,才最终形成了从亚洲产绒区进口原料、在欧洲织造的产业链,羊绒从此走上了狂飙突进的工业化进程。

(unsplash.com/图)

一如瓷器被命名为china,地名Cashmere成为了羊绒的品名。读亦舒的文艺女青年,一定对她笔下女郎们的标配——开司米,纯白衬衫,卡其裤不陌生。开司米,就是民国时期兴起的关于“克什米尔”的时髦音译。

这么说,羊绒显得颇有些年代感与距离感。其实不然,羊绒的魅力经久不衰。今天,曾经备受贵族追捧的羊绒已经冲破了阶级界限,进入到大众消费市场。伴随着数量消费到质量消费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被羊绒征服,羊绒消费的群体不断扩大化、年轻化,过往的羊绒消费习惯也正在被改写。

羊绒≠羊毛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羊绒(Cashmere)与羊毛(Wool)是两个概念。一字之差,便已经阐明了此二者的区别。绵羊只产毛,不产绒。羊绒,是且仅是山羊毛根处与表皮层之间生长的一层细密的软绒。它入冬渐冷时候生长出来,帮助山羊抵御风寒,待春日回暖后又顺应气候,纷纷自然脱落。二者的采集方式也截然不同。如果说,收集羊毛类似理发,用剪刀将其全部剪下,那么,收集羊绒则需要用到特制的铁梳,将它们从山羊身上慢慢分离出来,是个“梳理头发”的精细活儿。一年中,羊毛剪了又长,可以收集数次,而绒山羊们只过一个冬天,羊绒一般只轻梳一次。

绒山羊生活在高原丘陵戈壁地区,苛刻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羊绒的稀有。全球羊绒产量仅占世界动物纤维产量的0.2%,平均每只优良品种的成年绒山羊一年只获得不超过100克无毛绒,这种以克论价的原料被坊间誉为“软黄金”。目前世界上约60%的羊绒产自中国内蒙古。

(新华社/图)

稀有是羊绒之所以弥足珍贵的重要理由,但不是全部。超越其他纤维的品质和特性,才是羊绒坐上“纤维皇后”宝座的关键。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含髓质层,内心中空,如同双层玻璃,每根纤维间滞留的静止空气形成小气室,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暖程度是羊毛的8倍,重量却不及羊毛的五分之一。它纤维极细,鳞片小并且光滑,因此比羊毛更具有光泽,手感也更柔滑软糯,亲肤性极好,贴身穿着也不会有羊毛的刺感。同时,它的卷曲度比羊毛要大,纤维排列紧密,抱合力好。

找到适合自己的羊绒大衣

如今,人们对于冬天穿什么这件事越来越重视。

东北女人,通常只分为两种,穿得起貂的和穿不起貂的。有道是:“十件加拿大鹅羽绒服也比不上一件佟二堡貂”,东北人对貂皮大衣异乎寻常的喜爱似乎也传导到了中国其他地区。一时间,它的亲戚貂绒大衣似乎也一跃成为了大衣中最高贵的品种,占据了中国人心目中的鄙视链顶端。许多人认为,貂绒大衣理所当然要比羊绒大衣珍贵得多,事实果真如此吗?

(unsplash.com/图)

东北人钟爱的貂皮,是指紫貂和水貂的皮毛,它被称之为“裘中之王”,价格高昂。貂皮和貂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而貂绒却大多是商家用来宣传的噱头,用来泛指一种由貉子毛、兔毛、羊毛、化纤材质等混合纺织而成的混合面料。虽然成品手感不错,但是掉毛的现象非常的严重。

较之两侧的全羊毛大衣,居中的羊绒大衣自带细腻柔光(蒋楚华/图)

相比之下,羊绒则一向有软黄金的美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光滑柔软,而且忍耐性好,穿起来也较为轻便。羊绒大衣的制作工序,比人们所想象得要复杂得多。从收集、选绒、洗绒、染色、纺纱等过程到制成一件成衣上架,需要经历无数道漫长的工序,再加上繁复的手工劳动和羊绒的稀有属性,好的羊绒大衣成本注定不低。根据不同的细度和长度,羊绒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羊绒的细度在14.0-17.0μm之间,长度在35-45mm之间。此外,面料还讲究支数和克重。支数是纤维的粗细程度,单位面积内支数越高,面料越紧实越细腻。克重是每平方米织物的重量,克重越大,面料越厚越保暖,垂坠感也越强。用细度和长度更高的细绒制成的大衣,价格会更高。

同时,面料的成分比更是直接拉开了羊绒大衣之间的价格档次,一米全羊绒面料的价格往往就能购买一件羊毛混羊绒的大衣。

近些年,水波纹羊绒大衣凭借其独特的外观和质感被冠以高档面料之名,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风潮。事实上水波纹只是一道加工工艺的名称,是用专业机械对面料进行物理压印冲刷形成,使面料表面产生阳光照射海面般波光粼粼的纹理。工艺本身并没有多么玄妙,只不过其对材质的柔软度和韧性要求确实要更高了。

时尚潮流起起落落,但羊绒大衣并没有肆意追随着潮流一变再变,经典从未被忘记。它本身偏重的就是面料与剪裁,最基本的款式和最纯粹的颜色反而经久不衰。在羊绒大衣的身上,“大道至简”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防尘罩不仅防尘,也防外界腐蚀破坏(蒋楚华/图)

现今,羊绒大衣大体可分为有衬、无衬、半衬三种。

无衬羊绒大衣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双面羊绒。相较有衬而言,更有垂坠感,更为柔美飘逸。因为要双面对接缝合两片较薄的面料,需要熟练工采用特殊的针法,将拼缝处的线迹隐藏起来。这样的纯手工缝制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情况下,缝纫一根看似简单的腰带需要3小时左右,完成一件大衣的制作更是耗时惊人。半衬羊绒大衣通常也是双面羊绒,大衣内上半部有衬,兼顾挺括与潇洒。因着工艺的关系,有衬羊绒大衣可以选择稍厚的面料进行制作。有衬因多了一层保暖内衬,制作中面料本身还需要再贴一层布衬,因而保暖性更佳。

双面羊绒纯手工“无缝对接”(蒋楚华/图)

与短款大衣相比,长度在膝盖以下、脚踝以上这个区间的羊绒大衣通常是多数人的选择。长款带来大面积大色块的整体效果,更有视觉纵伸感,拉长身高比例——关键是,假如大衣不足够长,又怎么能抵挡风寒,陪你优雅过冬呢?

南穿袄北穿貂(优雅过冬穿貂不如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