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遥忆凤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樱花烂漫时节的诗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樱花烂漫时节的诗句(处处山樱雪满丛)

樱花烂漫时节的诗句

美人遥忆凤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门春已半,樱花如霰晓莺啼。”硕篽《春日怀长安故人》

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唐朝和宋朝写樱花的诗句很多,但是元朝之后,就很少了。但是梅花不一样,唐朝写梅花的诗较少,但是宋朝之后,越来越多,明朝不是不计其数,4个诗人都写梅,但是樱花几乎就没有了。

但是在日本,却很有意思,梅花和樱花几乎同时是移种到日本的,但是梅花却没有形成樱花这样的人文观潮。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唐朝,可以说在唐朝,几乎涵盖了后代主流的花卉。比如牡丹至今都是花开富贵的象征,兰草则成为文人理想的案头花卉,荷花代代流传生生不息,桃李梅杏更是家常水果,但樱花却不多见了。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唐朝国力强盛和繁荣,山樱花原是出自于荒郊山野,但是在人工移种培植之后,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在皇宫或者达官贵人的住宅里,可以看到,因为物以稀为贵。但是朝代更迭,乱世兵火,当到又一轮的太平到来时,人们居安思危,选择的多是有实用性的花木,一来装点庭院,二来春华秋实。所以山樱花这种美丽但不皮实的花木只能再次回归山野。

但是宋朝还有一个可爱的地方,那就是不喜欢樱花,但是喜欢樱桃。这种和樱花同属蔷薇科的植物,在初夏带给人们明丽甜美的果实。

但是回过头来,樱花至少是山樱花在唐朝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无论它是长在山野还是移种到宫廷或官府。

唐朝将植树,作为一项行政命令,凡是有驿路的地方必须植树。唐朝的白居易是非常爱种花的,不过这也是风气使然,唐朝讲究天人合一,爱护自然,不只是白居易,至少有迹可考的柳宗元刘禹锡杜甫李白李商隐都爱种花植树。

那么说起樱花,白居易功不可没。他是目前所知道的,唐朝第一个将山樱花移种到官府庭院的人。而且他还得意洋洋地有诗为证。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劚山樱满院栽。

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他说这樱花,起码看它开了4次花。而且白居易也真是豪华,他可不是一颗一颗栽的,他是山樱满院栽。

而且白居易四处做官,且活的年龄又长,且又喜欢园林花木,到一个地方做官,就必定要装点好山好水,极尽所能,比如浔阳,比如杭州。山樱花在唐朝城市的盛开,至少是有他的功劳。

如云如雪的山樱花配上典雅简洁的唐朝建筑,想必这也是日本将樱花带回岛国的重要原因。但是日本的审美在唐朝依然是唐朝式的,看中梅花和牡丹。直到,樱花在日本广泛移植,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经历了战乱苦难的中国人,则在宋朝之后,梅花耐寒,坚韧不屈成为了中国人的国民之花。但日本的花事,也走向了奇特。就是梅花没落,樱花如云。

那么山樱花就是中国的樱花,有一个特点。开的时候洁白如雪,风吹即落。

“山寒花事自迟迟,归至况当梅谢时,只有山樱能照眼,数曹风雨又披离。”宋朝赵藩《春日杂言十一首》其一。说的是山樱虽然美丽,但是不耐风雨。这也是樱花在唐朝以后受城市人冷落的原因吧。

但是山樱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本来就自在属于山林田野,与春游野望见看见,别有一种野趣。

“洛阳归客至巴东,处处山樱雪满丛。

岘首当时为风景,岂将官舍做池笼。”唐朝羊士谔《登郡前山》。不知道这一个羊某和白居易是否有交集,他简直是在批判白居易,好好如雪的山樱花干嘛非关到官舍里?山樱花就应该在山头绽放。

不过樱花也的确需要在山林崎岖当中,才能显现出其云蒸霞蔚的美来。而日本山地众多,为它们的赏樱带来各种变化之美。

不过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对樱花的移植和培育一直都未停止。在日本举国若狂,而中国的花木众多,樱花总是摆在次要的地位。因为看花雨成阵,对于中国人来讲,不是一件太吉利的事,因为那意味着凋谢陨落种种负面的感情。

明朝的硕篽写下了一首樱花诗《春日怀长安故人》

“今日出门春以半,樱花如霰晓莺啼。”

倒是写尽了樱花落的美丽,霰,是这一种纷乱如雨的细腻的姿态。这首诗很有唐风。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樱花的审美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伤感,而更注重花事的绚烂。在武汉大学的樱花园里,已经有了1000多株樱花,这其中的品种有日本樱花,山樱花,以及国内培植的各种樱花,而武大平缓的山路,也为樱花之赏,添了无尽的意趣。

武大樱花也成为了武汉一张名片,樱花时节花如雪,满城尽是看花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