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臣曾国藩,后世被世人称为“半个圣人”。

但是曾国藩在三十岁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人,甚至比普通人更平庸。

曾国藩的三十岁之有三大致命的缺点:

一是:心性浮躁,坐立不安。

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够。

三是:言不由衷,言行虚伪。

这个到了中年都这么庸俗的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呢?

那就是依靠了在小事中不断地自律,形成的规矩。

曾国藩自律的一天都干些什么(曾国藩30岁以后的自律)(1)


第一件事:常记录

沈从文讲

“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开始。”

曾国藩30岁时,开始克服自身的弱点,开始记录自身的每一件小事。

他把记录当做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柴米油盐,全都被她记录在案。

每天都坚持记录,直至去世的前一天。

为了保持坚持不变,曾国藩在“自律”之前又加上了“他律”。

他特地将自己的记录分享给别人看,差旅打仗他都把自己的记录寄回给家人看。

而且从不记录流水账,每一笔都清晰无比,注重各类的细节,不断地自我反省。

他曾在自己的记录中反省自己的“言不由衷”、“浮夸”、“小人”,犹如孟子、孔子的日省,反问自己:君子乎?女子小人乎?

曾国藩自律的一天都干些什么(曾国藩30岁以后的自律)(2)


第二件事:戒急躁

曾国藩讲:

凡遇事需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遇事就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只有静下心来,不慌不忙,才能不被境遇左右。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

一遇到困难和烦心事,就急躁不安,只会自乱阵脚,办坏事情。

《诫子书》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意思就是说德才兼备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

由此可见,不管任何时候做事都不宜急躁。

道教讲:静能生慧。

急躁只会增加犯错的频率,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人对待困难应该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

曾国藩自律的一天都干些什么(曾国藩30岁以后的自律)(3)


第三件事:戒口舌

古话常讲:

逢人不说事,便是无事人。

曾国藩年轻时候总是口无遮拦惹出祸端,直到吃了很多亏,他才意识到后果,毅然决然的决定改掉这些毛病。

他常自我反省,总结出这三个错误:

一、自以为是的喋喋不休,听不进去别人的观点。

二、开玩笑没有分寸,常常因此惹得他人不快。

三、喜欢辩论,凡事都要压人一头,逞一时口舌之快。

因此曾国藩给自己的条例就是,睡觉前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有过失,是否有不妥之处。

通过每天自我反省,加上严格的自律,终于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

曾国藩自律的一天都干些什么(曾国藩30岁以后的自律)(4)

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一个人不成功,不出众,往往是因为自己不够果断,不够坚定。

俗话说,“常立志”不如“立长志”。从曾国藩的经历可以看到,30岁以后的自律也完全来得及。

与其拖沓借口、找各种理由,不如行动起来,从平常事做起,多一份坚定,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看别人的文章不如自己读一下原著。

《曾国藩》全注全译文,精装6册全本。

我国经典名著,

人人必读本,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装帧精美,印刷优秀。

下方购买链接:

您的一包烟钱,或是您的1/3的口红钱,

就可以买到!重复食用的精神食粮。

六本精编合装才98元!

岂不是很划算?(小秘密,包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