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1)

宋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方面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但不得不说宋朝的官制,是在中国封建时代里最为复杂的。

在宋朝时,官位和职位是分开来的。存在着掌握实权却没有名义的官员和一些只是名义上的官员这两大部分,这在宋朝的牢狱官制之中可见一斑。在宋朝复杂的官制影响之下,宋朝的牢狱呈现出独立而复杂的形势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牢狱官制可以说是宋朝冗官冗政的一个缩影。在宋朝之所以会有这一局面的出现,和宋朝北宋统治者采取官职分开的骚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宋朝科举制的扩大则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2)

1、 独立又复杂的牢狱官制,成为北宋冗官冗政的小缩影

(1) 黑暗的宋朝牢狱,所谓"冗政"不过是其中常态

宋朝时对于犯法的人犯是非常严格的,他们被严格限制在了监狱当中、和当时的世界是分离开来的。这一情况之下,北宋的牢狱可以说是一个独立于朝廷管制之下的小王国,在这里管理监狱的官吏则成为这里的山大王。

不得不说,宋朝时的监狱是所有朝代中最黑暗之一。一个最明显的便是这些牢头、狱卒经常会向人犯索要贿赂。

由于这些人犯家里大多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因此为了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这些牢头狱卒们便会对他们大肆剥削、手段极其残忍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3)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牢头狱卒们经常会联合当地的官吏,对于这些犯人的案件进行处理。通过黑暗的手段,将一些犯了小罪的犯人案子进行改头换面,以从中谋取一定的利益。

所以说宋朝黑暗监狱的影响之下,在监狱内部的混乱局面,可以说并非常人所能想象的。宋朝黑暗的牢狱之下出现的混乱,仅仅只是其中的常态。

结合了复杂牢狱官制的宋朝监狱,才是一个真正可以和当时冗官冗政大局相媲美的小缩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宋朝复杂的官制,对于牢狱的官职体系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才使得后世的学者能够从这复杂的牢狱官制之中,看到北宋冗官冗政的形势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4)

(2) 复杂的牢狱官制体系,成为北宋冗官问题的一个缩影

宋时复杂的牢狱系统主要是出现在牢城营里,这些犯了事的罪人被判处到某一个穷山恶水里服刑。这就是所谓的牢城营,牢城营里主要由三大官吏组成,分别是差拨、管营和节级。

这些人便如同我们今天的狱警,监狱长以及辅助军队的将官。他们之间两两互相制衡、相互牵制,并且一部分是只有权力却无品级的小官小吏。

但本就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硬生生被宋朝统治者再分化出来几个拿钱不做事的职位。这样复杂的牢狱官制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入这一个制度之内,为自己谋取福利。

渐渐地随着牢狱制度的发展,此时就使得北宋监狱系统的财政支出已经远远高出了前朝的水平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5)

这些人只是负责做事,却没有政治上的官职。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们之间经常互相推诿、扯皮。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北宋时复杂的官制带来的。

原本一个人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在宋朝复杂的牢狱官制之下硬生生变成了三个才能搞定的事情。这样怎能不搞成北宋冗官冗政的局面。

如果说从小的方面来看,在监狱里面这样复杂的官制非常不利于处理小事和一些急需解决的事情。那么将这一问题放大到北宋的官场之上,我们便能发现北宋冗官冗政的根源就在于这样复杂的官、职分开的骚操作。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6)

2、 官、职分开的骚操作,根源上导致北宋冗官冗政现象严重

(1) 官、职分开,实权派之间的争斗导致了北宋时的冗政现象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才获得政权领导地位的。因此为了防止手底下的将领再来一次陈桥兵变,赵匡胤通过杯求士兵权的方式将全国的兵权收到自己的手中。

车以外,他还扶持了文官势力为他治国理政服务。但是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文官势力坐大、威胁他的统治,赵匡胤便对宋朝的官制进行了改革,出现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复杂的中央官制

他将中央机构进一步扩大,这就带来了非常多的空缺,而他也趁此提拔一些自己的心腹就任这些官职,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拆分机构的同时,他也将各部的权力进行拆分。这样最终就形成了北宋初年官、职分开的制度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7)

这些不同机构的人员,他们因为皇帝的做法,有的只负责做事、却没有品级。这些人被后世学者称为北宋时的实权派,便他们没有显赫的官职,却掌握着行事的权利。这些实权派之间相互结合,出现了不同的政治团体。

这些当中最明显的便是在不同的权利部门,以最高的部门长官为代表,不同部门的官员经常会因为利益的纠缠发生斗争。这是党争,同时这一党争也是因为北宋时官、职分开所导致的。

为了进一步填充自己的心腹势力,宋朝时,统治者在不断拆分中央结构的同时,对于各地方的管理位置也进行了增加。

官、职分开的情况之下,成为皇帝心腹的官员便能够不需要依靠所谓的官位而直接行使做事的权利。这是实权派的斗争之下,搞乱了北宋的政治。那些徒有虚名的官吏让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8)

(2) 有名无实的形式官员,加重财政负担的同时扩大了官员队伍

宋朝除了实际掌握政权的官员之外,更多的还是那些后补的、只是徒有虚名的官吏。据史料记载,北宋时由于官员队伍的迅速扩大,短时间内政府并不能妥善安置这些人。

这样就导致了当时一个岗位除了一个在位掌控实权的官员以外,还跟着好几个候补的官员。但是由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达,这一时候,宋朝政府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他们对于这些候补、只是徒有虚名的官吏依然发放相应标准的俸禄。

宋朝时出现一个非常搞笑的情况,一旦某一个地方出现错误或偏差,每当皇帝追责下来的时候,这些有名无实的官员和掌握实权的官员之间又经常互相推诿、扯皮,以至于最后每一项错误只能是无疾而终。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9)

宋朝将官、职分开,让官员有了推卸责任的机会。但更多的是导致国家机构尾大不掉,机构臃肿问题不是一日能够解决的。宋朝在这样严重的官、职分离体系当中,用庞大的财政支出养活了一群吃空饷的官员

这些有名无实的形式官员成为这个国家的蛀虫,他们用着宋朝的财政花天酒地。同时一些明确是担任该职位的官员,却没有决定的权利,这就非常影响朝政的发展,一些事物的解决也在这些有官无职、有职无官的人员斗争当中被一次又一次的搅乱。这些人导致宋朝的吏治从内部开始腐化,冗官冗政的局面更是不堪入目。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10)

3、 宋朝放开科举制、恩荫制,官吏来源扩大进一步造成冗官

时光流逝,后人不知道此时的宋朝统治者是否意识到这一问题!事实却是在并没有解决体系问题的情况之下,宋朝统治者通过开放科举制度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进入官场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情况。

宋朝时的科举制度不再限制商人子弟,同时也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增加了录取的官员数量。原本一次科举录取人数不过数十人,但是宋朝时将这一数量再次扩大,达到数百人之多。然而,这些人却没有相应的职位提供给他们

这些无处可去的官员也被宋朝政府安排成为了徒有虚名的官员,他们成为新一批的国家蛀虫在腐蚀着北宋王朝的主干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11)

在原本官、职分开的情况之下,就导致了宋朝机构开始臃肿。不知所谓的宋朝统治者,却依旧在往朝廷里塞人。

除了科举以外,宋朝最出名的便是恩荫制度。凭借着祖上立下的功劳惠及后人,这是宋朝皇帝拉拢人心的举动。

但是这也让一些无能无才的人进入官场、还深居高位,最终这些人只是有名无实的官员,他们成为了吃空饷的。官吏来源的扩大,导致了宋朝时官场人数暴增。

北宋官职制度(官职分开的操作)(12)

结语:

从宋朝时的牢狱官制当中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将原本两个人就能完成的管理事项却硬生生分化出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这虽然迎合了宋朝统治者分化权力、加强统治的目的,长此发展导致的冗官冗政问题是无可避免的。原本将官、职分开就是一场豪赌,而宋朝统治却依旧不知所畏,通过科举、恩荫等方式往这个原本就臃肿的机构里塞人。

这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北宋冗官冗政局面的这些,发展成了国家的毒瘤;将这个国家带往了灭亡。

参考书籍:

《宋史》

《资治通鉴》

《四库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