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得沉默了,并不是清高自傲,而是渐渐地活明白了,也真正成熟起来。

当找不得可以说话的人时,宁可做个“哑巴”,当周围没有同频共振的人时,宁可独来独往。

他们用沉默代替了声张,用独行代替了合群,他们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愿说话的人什么心理(一个人变得不想说话)(1)

01

只为自己所想要的而奋斗,不愿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一分一秒。

“此生为一大事而来。”当一个人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清楚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便开始结束那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力求在有生之年最大限度地激发自我潜能,燃尽生命。

国学大师李叔同,年轻时,便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在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造诣颇高,还是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然而,他逐渐看破红尘,在38岁那年,决然舍下妻儿,皈依佛门,法号弘一。

从翩翩公子到成为留学生,回国后投身教育行业,继而成为道人,最后遁入空门成为和尚,每一种身份,李叔同都做到了极致,给世人留下了“半世繁华半世僧”的背影。

他用“悲欣交集”四字作为自己的遗言,在《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中细数从容淡定过一生的感悟,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智慧和解答。

坚定地“爱我所爱,行我所行”,是弘一法师一生的实践,也是很多人的望尘莫及。

因为,这意味着,若自己的选择与大众的期许背道而驰,也许会被全世界抛弃,也许会抛弃全世界,无论哪一种,都会遭遇强大的阻力。

想要坚持下去,不争不辩就是一种态度。

当一个人心意已决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时,他便能舍下一切束缚,能冲破一切阻碍,只顾跟随内心的指引,去修行,去实践,去闯荡,去拼搏。纵使结局不遂人意,他们也无怨无悔。

不愿说话的人什么心理(一个人变得不想说话)(2)

02

面对不同层次认知的人,多说无益。

最近看到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你觉得跟一个人交谈舒服顺畅开心,可能不是因为你们是一类人,而是因为对方比你聪明得多。

深以为然,一个视野开阔、见识丰富的人,在面对那些“段位”远低于自己的人时,常常表现得谦逊、包容,让对方如沐春风,如果遇到有意刁难,他们也深知,沉默是最好的反击。

当一个人处在不断攀升的阶段,有幸遇到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便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谦卑之心会让自己变得沉稳、低调,不再口出狂言,不再自以为是。

越是让自己不断攀升,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之后,越是不再与身边那些“无法对话”的人有过多交流。

对于那些偏颇的、固执的看法,只要对方一开口,就已然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火药味”,以“听而不闻”退出有可能一触即发的“辩论”,明眼人一看,就已知分出了高下。

那些虚情假意的话,那些恶意攻击的话,那些阿谀奉承的话,如同一个个编制好的程序,就让其“走流程”罢了。

那些明显的错误、那些包藏的祸心、那些阴险的试探,就让他们自说自话吧。

时间会给出最后的答案,一切不言自明。

不愿说话的人什么心理(一个人变得不想说话)(3)

03

经历过大苦大难,不愿再敞开心扉。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旅途中,有过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煎熬过后,方才知晓,一切只能自己扛。

那些哭诉,那些倾诉,要么是自揭伤疤,为他人提供笑料;要么是泄露“天机”,让他人盗取自己的创意或想法,捷足先登。

此时,安安静静地做个看客,不光是看别人,也是反思自己,在静谧的世界里,抚慰受伤的心灵。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息夫人是陈国国君的女儿,她面如桃花,美若天仙,通过政治联姻嫁给了息国国君,被称为息夫人。

息夫人的美貌,引得了楚文王的垂涎,他举兵大败息国,俘虏息侯,使之作为楚国守城门的兵士。本来打算与息国同存亡的息夫人,为了保全息侯性命以及避免息国生灵涂炭,忍辱嫁给楚文王,成为了楚夫人。

虽然楚文王对息夫人百般宠爱,息夫人也成为了楚文王的贤内助,但她从来不与楚文王主动说话。

楚文王问及息夫人不言语的原因,她戚然回答:“我一个女子侍奉两个丈夫,又求死不能,还有什么好说的?”这是一个弱女子,用沉默的方式捍卫自己最后的尊严。、

对此,王维写诗感叹道:“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历史上,息夫人的忍辱负重,不单单表达了她对息侯的爱恋之深,也在客观上助力了楚国的发展,为后来楚国称霸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那些不愿多言的人,是心有沟壑,却淡定从容的人,他们的“不言不语”成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成为了一种力量。

不愿说话的人什么心理(一个人变得不想说话)(4)

04

结束语:

当一个人变得不想说话,也不愿与人往来,不是他们越来越孤僻,而是越来越独立。

时光匆匆,步履不停,当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用在了“做自己”上,人生便开启了新的征程。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