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婉殇成长笔记,用有趣的话语讲述个人成长和深度思考的内容。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可以关注我哦!

祝各位开篇有益: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学过关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吧。

有些人可能忘记了。

我大概复述下吧。

汉朝有个人叫陈蕃,他胸怀大志,立志要做一个牛批哄哄的人,然后整天读书。

这时候有个人来他家看见他的院子里杂草丛生。

就叫他打扫一下。

然后陈蕃说:我是有大志向的人,怎么能做打扫房屋这样的事情呢?

那人就回了一句:一个屋子都扫不了,你还怎么去管天下的事呢?

也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错误的(为什么你会有一屋不扫)(1)

最后陈蕃的确成了一代名臣,至于和他打扫房屋有没有关系那就不知道了。

读书时学的是很简单的因果关系,直接说:从此陈蕃听了那个人的话,开始打扫房屋,最终成了一代名臣。

但其实只要有点人生阅历就知道,这不靠谱。

陈蕃能不能成名臣,大家觉得真的和他会不会打扫房屋有很大关系嘛?

你信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细节决定成败。欲成大事,需要先从小事做起。

在一定的情景下,这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重要的是,两件事得有关联啊。

比如,你的大志是考上清北,那和考清北有关的小事应该是做题,读书,听课这些,而不是打扫房屋。

陈蕃这个故事也是一样啊,打扫房屋和陈蕃的大志有必然的联系嘛?除非他的大志是扫遍全天下的大街!

如果不是,那你想完成你的大志,靠的难道是拿着扫把打扫房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错误的(为什么你会有一屋不扫)(2)

你在和我开玩笑。

细节决定成败没问题,但前提至少是,这个细节和目标得有必然联系啊!

打扫房间这类事不仅不会对你完成目标有什么帮助,反而还会分散你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

所以,这也是现在女权主义者特别不爽的一点。

同样的时间,男性可以上班创造价值,下班回家要是愿意也可以读书啥的。

但女性往往就是打扫房屋,做家务,带娃,时间精力都被分散了,根本没时间成长。

换你,你爽不爽嘛?

据说,扎克伯格和乔布斯等人特别喜欢穿同样款式的衣服。

很多人甚至以为他们只有一套衣服。

但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要避免自己的注意力被不重要的事情浪费掉。

他们衣柜里买了同样的几十件衣服。

脏了一件随便拿一件就行,根本不用选,因为都是一样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错误的(为什么你会有一屋不扫)(3)

而我们很多人呢,每次换衣服之前可能都要左搭配一下,右换一套看看。

各种摆弄,时间就被消耗了。

当然,我没有说对着镜子不停地换衣服不好。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的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吸引异性以完成某些目的,那你换其实才是挺好的事,因为投资回报率高。

但如果你没有这个想法,那你是不是就得掂量下了?

没有绝对的对或者不对,重要的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来考虑怎么完成!

我们在好好想想,为什么扫了一间屋子就可以扫全天下呢?

这个两个不同的概念懂嘛?

量变是可以引起质变,但问题是,怎么达到那个量?

你一个人可以扫一间屋子,但你一个人,能扫遍全天下的屋子嘛?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错误的(为什么你会有一屋不扫)(4)

可能还没扫了一百间屋子,你就发现前面第一间的屋子又脏了。

而全天下可有无数个一百间的屋子,你怎么扫?

当量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了。

你需要和别人配合。

那别人为什么愿意配合你愿意帮助你?要么,你有钱,要么,你有权。

问题是,你有个啥?

人一多,你还需要管理,需要资金引入,需要各种人脉关系打通各个地方的市场……

很多人觉得,我能扫一间屋子,那就能扫全天下的屋子。

你别想,你要去做。

你去做嘛,我看看你怎么扫,你不去那就别在这抬杠!

要记住,扫一间屋子,和扫全天下的屋子是两个概念!

全文完,如果觉得对你有启发,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感谢你这么忙还愿意花时间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