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中谈到,易经中的数概念实际上是一种神秘的符号,所有的奇数代表了与天文有关的现象,故称“天数”,所有的偶数反映了地理方位的现象,故称地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易经中数字代表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易经中数字代表什么(易经中关于数的概念竟然是一种有神秘意义的神秘符号)

易经中数字代表什么

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中谈到,易经中的数概念实际上是一种神秘的符号,所有的奇数代表了与天文有关的现象,故称“天数”,所有的偶数反映了地理方位的现象,故称地数。

天一为太极、混沌,即道教人格化的元始天尊;地二为两向地理方位;天三为日、月、星三光;地四为东、南、西、北四正。天五为五行或五常,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地六为六合,即东、南、西、北、天、地;天七为七曜,即日、月及五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地八为四正和四维,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天九为九道、九寰;地十为五帝及五佐。从记数的含义看,陶符“X”代表数字五,陶符^代表数字六.五为奇数,为天数,为阳.六为偶数,为地数,为阴.所以,从广义的角度讲,“X”和“Λ”这两个陶符也可以反映古人的原始宇宙观念中“阴”和“阳”。

换一种思路,抛开数的观点,从“象”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符号,我们会发现,这两个符号,其形象很像伏羲、女娲手里拿着的两把工具,规和矩。现在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可以用来划圆,矩尺用来划方形。

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和数字著作《周脾算经》引商高之言:“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正好对应上古时期“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淮南子卷八本经训》告诉我们规和矩的用途:“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

其实规矩在上古时期既是木工的测量工具,也是天文地理的测量工具,所以伏羲、女蜗手里的规矩是用来测量日月星辰和大地的。(插入图片1)

伏羲女娲传下来的这两样东西在大禹治水的时候派上了用场。相传在尧帝时期,中原地带洪水泛滥,于是尧召集大臣来商议谁来担当治水的重任。后来群臣和各部落首领推荐大禹的父亲“鲧”来治水。

鲧治水的方法主要采用筑堤堵水,由于水势太大,这样的方法收效甚微,最终鲧治水患以失败而告终。后来,鲧的儿子大禹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来重新治理水患。与鲧治水采取筑坝堵截的方法不同,大禹采取了疏导洪水的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流入海。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没日没夜地奋斗在治水第一线,甚至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最后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后来,他又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徐雍州、扬州、梁州、豫州、荆州、允州。流传到现在的很多大禹图片,我们会发现他的手里拿着一个开叉的工具。(插入图片2)

最早用来测量天地的尺寸、大小的工具为矩尺和圭表。大禹治水时,期初观察水情,搜集数据,测量距离用的工具为规、矩,后来治理水患,疏导挖掘用的工具是耜。

《庄子·天下》记载:“禹亲自操耜。”所谓“耜”是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一种锹形农具,主要用来挖土翻地,有石制和木制,木耜在金沙遗址有发现。大禹是当时官方任命的治水大臣,称为“司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水利部、住建部的一把手。

从古代文献对大禹治水的描述来看,大禹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行家,相当于现在的工程院院士。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禹再厉害,如果没有手里的规、矩两件法宝,恐怕全靠赤手空拳来治水也是天方夜谭。画方圆的工具都是由“矩”演化而来的,所谓“矩”,是由长短两尺垂直组成的方尺,现代木工还在使用。

木工用直角方尺

《周脾算经》叙述了周公与商高的一段对话如下,“周公问商高:‘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说:‘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意思是把矩放平,可以测定水平和铅直方向;把矩反过来倒置,可以测量深度;把矩卧于地面,可以测定水平距离;将矩环绕一周,可以得到圆形;将两矩合起来,可以得到长方形。

孟子也说:“离娄之明,公输子(鲁班)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即使离娄的眼力再好,鲁班再心灵手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正确地画出圆形或方形。所以这两个符号的含义无论从数的角度还是象的角度来看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一方面,在人类生活中,人们借助规、矩这两样工具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这是人文的范畴。单从用途来讲,这是“形而下”的器;另一方面,这两样工具的产生是源于早期的圣贤对天地自然的观察,把天、地之象简化为两个符号,上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人在天、地之间,称为“形而中”。器和道的联通只有通过“形而中”的人来自由转换,而连接天地的人必须是那些“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做到。

“心灵手巧”的人就是工匠,《说文》言:“匠,木工也。”匠字由匚和斤组成。匠为会意,从匚,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

工匠的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精巧器具。而巫在甲骨文的象形为(工,巧具)(又,抓、持),表示祭祀时手持巧具,祝祷降神。有的甲骨文(工,巧具)(巧具),表示多重巧具组合使用,强调极为智巧。

巫的造字本义:远古部落中智慧灵巧的通神者,以神秘法器,沟通天地,祝祷降神。从对甲骨文“巫”字的解读中不难发现,巫是古代极其智慧的一个群体,而古代匠人也是“心灵手巧”的一群人。

“巫”手里沟通天地的神秘法器,从象形来看形似工匠们所使用的两把工具:“规”和“矩”的结合体。 规用来划圆,矩用来划方,巫师用手里的法器(规矩)“通天达地”,匠人们用手里的“规矩”创造人世间更美好的未来.从这层意义讲,最早的工匠们就是巫。

综上所述,这两个符号与其说是对古代工匠精神的最崇高的致敬,不如讲是古人“万物有灵”、“心物一元”思想观的精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