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飞黄腾达"大家都知道,我们经常形容身边进步极大的人飞黄腾达。比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尤其形容仕途得意。

众所周知,成语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是有来源的。成语也是汉语中的一大特色,通常有以下几个来源:源自古代神话;源自重大历史事件;源自寓言故事;源自古代名人故事等等。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1)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是何为“飞黄”、何为“腾达”却知之不详。甚至有人认为“飞黄腾达”是一个联合词组,“飞”和“腾”是动词。这是不对的,“飞黄腾达”其实是一个主谓词组,即“飞黄”是主语,“腾达”是谓语。

“飞黄”又叫“乘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马。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2)

据《山海经》载:“白民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比普通的马匹大三倍,而且头上长有尖角,背上有翅膀。如果有人能乘坐上这匹神马,此人就可以活到两千岁,就可以长寿。

另如,《管子·小匡》载:“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淮南子·览冥训》载:“青龙进驾,飞黄伏皁。”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3)

“飞黄腾达”原作“飞黄腾踏”,后多作“飞黄腾达”。因而,“腾达”即“腾踏”,意谓马腾空奔驰。第一个将“飞黄”与“腾踏”连用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为勉励和说明学习的重要,曾给他的儿子韩符写过一首长诗《符读书城南》。 诗中有这么一段: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4)

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5)

《符读书城南》是首著名的戒子诗。这段诗主要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两户人家,各自生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孩子幼年时,相貌相似,都很活泼可爱。

稍大之后,又在一起玩耍,相互间也看不出什么差别来。可是,到了十二、三岁之后,就逐渐有了差别;到了二十多岁,差别就明显了:一个似清水沟,一个像污水渠。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6)

到三十岁的时候,两人的性格体态都长成了,这时见了分晓:一个的才智好似天上的龙,另一个却愚蠢得像圈里的猪;一个像神马飞黄一样的奔驰前进,另一个却似远远落在后头的癞蛤蟆。

原因当然在于一个勤于和善于学习,另一个却十分懒惰。这也是韩愈来鞭策教育自己儿子的,自己虽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儿子却纨绔不喜欢读书,这让韩老师非常恼火才写下《符读书城南》这首诗。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7)

随着时代发展,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一般多取贬义。

你对成语的了解有多少,你可还记得《中国成语大会》这个节目吗?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8)

你可还记得这个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成语的热情。无法忘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他们旁征博引的讲解,智慧又含蓄的解答,真的涨了不少知识。

更无法忘记,那些小选手们的模样,小小年纪,却有巨大能量,有时候甚至想,他们究竟如何学会这么多汉字和成语?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9)

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这样多好,昭君千挑万选了一套给自家孩子看《中华成语故事》全六册,经常使用汉字的大人,汉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而忽略了一个事实——汉字,是一切阅读的基础,成语,是开启传统文化大门的关键。认识的汉字和成语越多、越早,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只认识汉字和成语,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终只能是死记硬背,很快遗忘。

表达飞黄腾达成语(成语34)(10)

想要牢牢掌握的方法就是,

用小故事和趣味解读,

追本溯源,探求文字和成语的内在含义。

不仅记得多,记得牢,

还能在故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还愁孩子考试想不出典故和成语吗?

这么一套好书全六册才99元,就是出去吃顿饭的钱,就能让孩子才华横溢,受益终生,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