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助孩子填志愿的时候会怎么选择专业?

1)听说有亲戚朋友学的某专业比较赚钱,于是让孩子填对应的专业。

2)听说软件工程师赚钱多好找工作,让孩子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听说当老师和警察稳定就让孩子考老师和警察。

同时您知道还有这些事实吗?

1、本科有12个门类,94个大类,734个门类。

2、全国有1261所本科院校。

3、5年前还很火的土木工程专业现在找工作都很困难。

为了帮助考生选专业,我们分析了734个专业的设置,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个规律,帮助孩子和家长快速识别每个专业是什么,能够通过专业的基本定义,做出初步分析,并且初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某个专业,但是实际上太难了。我们只能把一些明显的特点进行总结,提供一份选择方法:

01.这些神仙专业,选了不会错

700多个专业了解起来真的是很困难,即使进行偏文偏理进行分类减半也是上百,选择还是很困难,同时又找不到参照物,这时不妨记住这句话“化学学的尽头是物理,物理的尽头是数学”虽然听起来有点儿不可思议,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可以用在我们的志愿填报中。数学和物理是万金油专业,在考生不拒绝的情况下,学数学或者物理非常安全,学了数学往上考硕士或者去从事其他理工科相关的专业就是太简单的事情,学数学可以做软件行业相关工作,学数学可以做金融相关工作,学数学的人去做什么都可以。

借用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事实。

而对于文科而言:汉语言文学相对比较稳,在文科中汉语言文学是万精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非常广,语文老师、文秘、编辑、管理、行政都可以,学到的笔杆子本事一辈子用得上。同时这个专业需要同学在大学四年做大量文史哲类阅读。这些丰富的文化滋养是健全人格的必要要素。这些养分可以令同学的人格饱满成熟,当进入社会后更加从容的面对挑战和人生困境。这种“微妙”的效果难以度量,力量不容小觑。

02.偏文专业选择很少,降低期望

自考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如何选择大学专业)(1)

这里统计的是2021年版的专业目录,没有增加2022年的31个项目,通过这个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偏文专业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很多偏文专业还文理兼收,所以为了让孩子好填志愿或者好就业,排除孩子真的是喜欢文科的情况,最好还是在孩子高一时选择理科组合吧。曾经给一个3 1 2新高考改革省份的孩子填写志愿,他的选课是历史 化学 生物,这个组合里面化学和生物都是偏理科目,偏偏不知道为什么在中间选了个历史,他的位次并不低,大概17000左右,可是填报时,选来选去,他能报的专业非常非常少,最后甚至只是为了有个大学读书,学校就不能要求了,无奈之下上了本省一个排位靠后的二本学校。可悲的是孩子上了大学,因为学校不好,读到大一下学期,因为学校和专业问题,坚持复读,这个时间和物质成本代价目前无法评估,这就是选科问题的代价。但是相反如果是选择偏理的组合,他如果把历史选成物理,还能在17000左右的位次,学校和专业选择就太多了。

工科类专业占了专业的半壁江山,这个社会需要更多改造自然界的技术工人,这个门类专业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招生规模庞大。分析2021年广东省一分一段表计物理和历史的本科省控线,物理类省控线上人数是22万 人,历史类省控线上是9万 人,看上去好像只有1倍的差距,但是历史类专业招生人数有限,虽然上了控制线也不一定能读本科。历史类靠后的考生大部分只有选择专科或者复读。

所以如果考生是文科,一定降低期望先保障能进个还行的大学,再图谋发展。

03.部分大类里面专业相似性很高,报哪一个差异不会太大

仔细分析本科专业目录,发现有些大类专业里面基础课程很相近,不同的学校相同的专业课程有差异,如经济学大类里面的几个专业部分学校开设课程情况如下:

自考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如何选择大学专业)(2)

看看以上表格发现同样是经济学,A学校和B学校开设课程还是有不少差距,同时同一个学校的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课程也有不少是相同的,同理其他专业类似。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考生和家长,根本无法区分这个事情,其实也没有必要去太纠结。不纠结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统计数据表明,一个学生学什么专业,真正就业能够与专业对口几率只有30%。其次,社会需要的往往是复合型人才,仅仅单一的专业的通常无法胜任具体工作,比如我是学计算机的,但是我得学习通信知识,才能在通信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再比如学习法学专业里面的知识产权专业,谁能保证一辈子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呢?说不定阴差阳错就去干律师了。既然未来充满这么多不确定,就没必要去纠结这细微的差异了。

同时经过查询,很多学校开始某个大类的专业,可能往往也不会全开,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要想清楚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特别是高分段的学生,如果想保学校可能就不能读到心仪的专业,这时候就不要那么纠结,因为人们往往更在意你从哪个学校出来的。

04. 有些专业分类跨度很大,去向一致

这个特征最明显的要说数学类里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先看看两个专业的定义: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专业是由信息科学、科学计算、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训练,能解决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处理和计算问题;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基础知识的教育和数学模型建模、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的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和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技术,包括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统计、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数据建模、高效分析与处理,统计学推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领域中的大数据,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研究和大数据系统开发的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

读了两者的区别你是不是觉得除了几个关键字相同,仿佛差别很大,但是实际上做过软件开发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软件工程师要把软件开发做深做强,其实最后需要过硬的数学知识来托底,如果孩子数学成绩很好,将来又想从事软件开发相应的工作,选择理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不错的选择。反之一个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学生要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还是得借助软件开发技术。因此这些专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仅仅从就业的角度,或者当一个技术工程师的角度,它们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学谁的可以。

类似的专业还有不有呢?教育学里面有个艺术教育,音乐与舞蹈学类里面有个舞蹈教育,是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舞蹈只能是艺术教育的一个更细的分支。

05.专业字面意思和实际就业差之千里

这几年就业形势很严峻,就是很多孩子和家长就琢磨着当老师,老师教育工作者也,于是就填了教育大类里面的各类专业,可是最终发现该教育学出来不能当老师,只能当做行政管理或者顾问,或者学校校长。可是一个本科毕业生或者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毕业生谁会请你当管理者呢。所以要当老师,请直接报括号有师范的专业,或者报一个学科类专业再考一个教师资格证。

比如,孩子想当历史老师,那直接报一个师范学校的历史专业,或者综合院校的历史专业,最后考教师证,然后通过应聘获得教师岗位。

06.想进大厂做软件开发,不一定学计算机相关专业

码农是这几年一支庞大的就业大军,很多同学想通过学习计算机专业进大厂获取高薪,于是大家都争着报软件开发相关的专业。但是实际上所有的理学或者工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做软件开发。作为曾经的500强设备供应商的开发人员,我的华为同事有学物理的,数学的,化学的,医疗的,材料的。如果你真的高考失利,想进好学校学习软件无门,不防选择一个偏门的理工科专业,然后到学校后自学或者辅修软件专业,更何况,软件开发已经深入很多理工科专业的教学过程,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就把软件开发学了,比学习软件开发的学生还多了解一个行业知识,虽然这样可能辛苦有点儿,但是收获和体验也是不同的。

再说说大厂的35岁现象,很多大型企业有淘汰“大龄”员工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对企业而言“大龄员工”的投入产出比往往比年轻员工低。有数据统计工龄超10年的员工工作效率和效果并不比工龄7年的高,而公司为大龄员工支付的费用却更高,所以对成本敏感的企业往往就会淘汰大龄员工。

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往往不会对员工的工龄有这样的苛刻要求,所以不是程序员都有35岁困境。但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薪资水平往往比纯市场化的企业低,所以如何选择看个人对风险的偏好。

07.有些专业女生尽量还是要避免

从就业角度看,女生在某些特殊工作环境中可能遭遇更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在专业选择时更加慎重。 专业招生对性别有特殊要求时,高校在招生计划中都会予以明确说明,请考生留意。 然而对于招生计划中没有明确建议的专业,由于女生个体差异很大(如身体及心理条件、兴趣和爱好、对专业及行业的了解等),对将来就业环境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导致对专业选择的意向也完全不同。

我们在此将相关专业列出,作为特别提示。 从就业角度看,这类专业可能涉及到工作环境复杂,如野外作业,体力耐力要求高,辐射、粉尘或高噪音等,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危险性。但以上情况也并非绝对,非一线工作(如研究、开发、设计及管理等),女生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对于有兴趣的女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对相关专业深入了解后,进行取舍。

· 专业大类 ·

机械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劳动强度)

土木类: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户外作业)

交通运输类: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救助与打捞工程(海上作业)

水利类:水利水电、水文与水资源、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野外作业,条件艰苦)

测绘类(野外作业较多,条件艰苦)

地质类(野外作业较多,条件艰苦)

矿业类(野外作业较多,条件艰苦)

兵器类(野外作业较多,条件艰苦)

核工程类(辐射危害)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辐射危害)

化工类:化工工程与工艺(毒性)

冶金工程(粉尘、噪音,女生少)

法医学(就业环境特殊

08. 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要选天坑专业和冷门专业

天坑专业之所以成为天坑都有很明确的原因,是很多人的经验总结;没有必要拿自己的未来验证网友的结论;冷门专业之所以“冷”也是因为社会需求非常有限;

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要报天坑专业和冷门专业。

哪些算是特别的理由?

* 发自内心的热爱,哪怕月薪5000干十年,你也愿意;

* 特别擅长,你很笃定在这个领域你有天赋可以做到行业前1%甚至更好;

* 家庭条件,家族产业支持:比如如果你家有万亩牧场,学草学出来搞家族事业是绝对没问题的;

09. 被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坑专业录取,如何自救?

为了保证不被退档有书读,大部分考生填报志愿都会选择“服从调剂”,那就完全有可能被调剂到天坑专业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灰心,实际上社会中从事对口专业工作的人群比例不到30%,所以大部分人毕业后工作都不从事大学学习的专业。

自救方法如下:

1、转专业,除了填报志愿时约定了不能转专业的情况,现在高校对转专业都是开放态度,成功转专业的比例5%-50%;如果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天坑专业,尽快策划转专业,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好了解高校的转专业政策,认真准备,成功上岸的机会很大;

2. 双修、辅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通过双修或者辅修实现天坑上岸;

3. 培训班,目前人力市场中大部分需求量大的岗位都有对应的社会化的培训课程和培训班:软件开发、金融、会计、大数据、动漫、网络安全等等。很多码农都不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大三大四时如果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及时到培训班学习相关技能也是很实用的方法;

4. 混圈子,跟着师傅学:每一种行业、工种都有圈子,提前“混圈子”找到业内人士带着你也是好办法。

总结太多了。其实一句话,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在大学怎么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