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制度、流程、体系、岗位、模板、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图书、文案、报告、技能、职场、知识、常识等内容,弗布克15年积累免费与您分享!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

一、制度设计流程

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标尺之一,是企业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企业才能逐渐做强做大。所以,根据本企业的管理需求,循序渐进地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利于执行的制度,是有效推行制度化管理的前提。

1.明确问题

有问题,才需要用制度、规则、规范进行约束。企业制定各种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在于预警性地规避问题的出现或将已发生问题及其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行。制度不同,要考虑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经过归纳总结,企业设计管理制度时至少需明确图所列的8个问题。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2)

2.角度定位

从企业实际出发的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是准确、清晰而科学的定位。制度设计人员在设计或修订制度时,可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选择制度的切入角度,从而站对、站稳制度设计的立足点。具体如表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3)

3.调研访谈

不论是新制度设计,还是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要想让制度更适用完善、各条目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制度设计人员应进行调研访谈,以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从而设计出真正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制度。

进行调研访谈,制度设计人员一般采用观察法、访问法、会议法、查阅法等方式进行。这4种方式并非孤立存在的,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根据具体的制度要求、特点等结合使用,以获得全面、准确、有用的资料,为制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在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调研时,依据受访对象不同,所获取的资料亦有所不同。具体如表所示。制度设计人员可参考确定谈话内容,进行问题准备。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4)

通过调研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制度设计人员要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本质的东西,同时比较各项工作事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制度应包含的内容,为制度的起草做充分的准备。

4.统一规范

一套体系完整、内容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应达到“三符合”的要求,即符合企业管理的科学原理、符合管理者最初设想的状态、符合企业行为涉及的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划。

为使制度达到上述要求,制度设计工作必须遵循下列三个“规范”,具体如表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5)

5.制度起草

在管理制度的设计工作中,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找到了制度的角度定位、明确了制度规范化的程度后,就进入到制度内容的起草阶段。在起草制度的过程中,制度设计人员应遵循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6)

6.制度定稿

制度草案制定完成,需要通过意见征询、试行等方式获得相关建议、意见,发现不足和纰漏,以便对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直到最终定稿。

形成的制度草案,制度设计人员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征求意见,具体如图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7)

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意见征询后,制度设计负责人应综合分析意见征询结果,汇总各种修改意见,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正式的制度条文,提交权限主管领导审核后呈交总经理批准或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示执行。

7.制度公示

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服务,而非束之高阁。因此,经批准后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以示制度自公示之日起生效,也便于员工遵守执行。常用的制度公示方式有4种,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如表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8)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或人事管理人员,在制度公示工作方面一定要细心谨慎,务必要严格注意下列两大事项。

①务必让当事人知晓,即务必将有关当事人的有关通知、决定等送到当事人本人手中,而不是通告一贴,高高挂起,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示”、“告知”。

②要注意留存公示的证据。不同公示方式也不同的证据留存方式,例如,让员工在“签阅确认函”上签字确认,确认的内容主要包括“已经阅读、明了”并且承诺“遵守”。

下面就员工的“签阅确认函”给出示范文本,以供参考。如图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9)

二、制度设计规范

制度设计人员在进行每个管理制度设计时,除了遵守前文提到的三“符合”、三“规范”外,还需遵循一定的编写规范。这些规范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如图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0)

三、 制度结构形式

制度的内容结构常采用“一般规定——具体制度——附则”的模式,一个规范、完整的制度所需具备的内容要点包括制度名称、总则/通则、正文/分则、附则与落款、附件这5大部分。管理制度设计人员应注意每一要点,以使所制定的制度内容完备、合规、合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针对性强、内容较单一、业务操作性较强的制度,正文中可不用分章,可直接分条列出,而总则与附则中有关条目不可省略。

根据制度的内容结构,现给出常用的制度撰写、文本展现模板,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如表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1)

四、制度名称拟定

制度“名称”拟订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简洁、醒目。其命名模式一般为:受约单位(或个人) 基本内容 文种。在受约主体一目了然的情况下,也可略去受约单位(或个人)。例如:××公司行政会议管理制度、××公司车辆使用维修管理规定等。

五、 制度总则设计

“总则”是对制度的整体概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图所列的内容。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2)

对于受约单位(或个人)及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职责描述,可根据制度的内容架构情况,可将其编写成独立于“总则”之外一章的内容。但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都要注意主要责任部门(或个人)、辅助责任部门(或个人)的先后逻辑关系,更要注意职责之间的逻辑关系。

六、制度正文设计

“正文”是制度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对受约对象或具体事项的详细约束条目。其设计思路主要有两种,具体办法如图所示。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3)

无论采取哪种思路,在对制度“正文”分章、列条目时,一定要全面、合乎逻辑,语言表述清晰,没有歧义。

七、制度附则设计

制度条文在自然结束的时候,应对制度的制定、审批、实施、修订、使用日期进行说明,以增强其真实性严肃性。制度“附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4项内容。

①制度未尽事宜的解释。

②制度的制定单位、修订单位、审批人及审批权限。

③制度生效的条件、适用的起始日期或生效日期。

④其他与制度相关的,可归入附则的内容。

八、制度附件设计

制度“附件”的内容一般主要包括制度执行中需要用到的表单、附表、文件等,主要有4个方面。

①制度的执行需要用到的表单、附表等。

②相关制度,即与本制度密切相关的制度体系内的其他制度。

③促进制度执行的方法及程序,包括行政措施、精神激励办法、经济激励措施等。

④相关资料,即指与此项工作相关但更新频繁,无需列入制度的文件。

九、制度修订修正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制度也可能成为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动态中不断修订完善、甚至废止某些制度。总之,不断推进制度化管理伴随着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

1.把握好制度修订时间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各个阶段,管理制度及其所包含的规范、规则、程序文件等必须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及时修改原有制度中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以期满足企业日常经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

制度设计人员或修订人员在选择修订时间时,可参考表所列情况。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4)

2.制度修订流程

制度修订即在现存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对制度的内容进行增添、删减、合并等处理,以及对制度的体系结构进行再设计的过程。制度设计人员可依图所示的流程进行。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好制度是设计出来的)(15)

3.制度修订应遵循的原则

在修订制度的过程中,要重点遵循下列6个方面的原则。

①贴近企业新的机构运行与管理的要求。

②要发挥各制度管理部门的主动性和制度执行部门的能动性。

③要强化各项工作的管理责任要求。

④要强调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

⑤要不断规范制度汇编的格式,为下次的制度再修订和今后的统稿工作划定标准。

本文由弗布克原创,版权归属弗布克,欢迎转发,禁止转载,抄袭、洗稿,侵权必究。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制度、流程、体系、岗位、模板、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图书、文案、报告、技能、职场、知识、常识等内容,弗布克15年积累免费与您分享!

领取本资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资源编号:110。

2.关注 评论 转发,然后私信“资料”。

更多经营管理实务资料可点击下面“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