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9-06認識真書6

〔3〕楷書正字以什麼為標準?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

以前多次講過,一個漢字的字形有兩種結構,文字學家研究文字的基本結構,這是表達字義的,解決「對不對」的問題。書法家研究文字的藝術結構,這是表達氣韻的,所以有「美不美」的問題。業有專攻,文字研究和書法藝術是不同的兩門專業,唐代楷書規範化正字,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

張參《五經文字序》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2)

一個字「對不對」,經常會引起很多爭議,張參《五經文字序》提出四個標準:首先查《說文解字》,《說文》沒有查《字林》,《字林》是晉朝人呂忱補充《說文》的著作,唐朝人很推崇這本書,可惜沒有全本傳下來。第三,《說文》和《字林》是以篆書為根據的,如果楷化後出現奇怪的寫法,「古體難明,眾情驚懵者」,那就取《熹平石經》的寫法,容易為眾人接受。第四,因為《熹平石經》損壞嚴重,「所存者寡」,怎麼辦?那只好用「經典和釋文相承隸省,引而伸之」。我講過隸定和隸變,這「隸省」是什麼?

隸定和隸變是在六級隸書課程第二課講的,當篆字變為隸字時,基本結構不變,稱為隸定。如小篆「車」和隸字「車」,基本結構是一樣的,當篆字變為隸字時,改動了基本結構,稱為隸變。舉例來說,如小篆「山」變為《孔宙碑》這樣的「山」,今天再加兩個術語,一個是隸古,唐·陸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3)

德明說:「謂用隸書寫古文」,即古文字隸定。另一個是隸省,包括兩個步驟:先把篆字筆畫簡省,再加以隸定,稱為隸省。「隸古」和「隸省」,等下我會舉例詳細說明。這四個方法,都是把篆書、古文等變為隸字的方法,也就是依據古文字創造今文字。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4)

我們知道,漢字在秦以前是古文字時代,使用篆字,唐人正字主要根據《說文》,這是權威著作,《說文》只收三種古文字:小篆,籀文,古文。秦以後進入今文字時代,隸字、正楷字都屬於這時期,正楷字初起稱為今隸,唐人如孫過庭稱楷書為隸。這些今文字來之於古文字,古文字是今文字的源頭,所以《五經文字》《九經字樣》要確定正楷字規範寫法,主要方法就是根據《說文》中的小篆、籀文和古文,或隸定、或隸變、或隸古、或隸省,以減少爭論。下面我就這四個方法,分別舉些例子。

隸定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5)

隸定是經常使用的方法,如《貎》字,《五經文字》舉出兩種楷書寫法,同時注明:「二同,上說文,下籀文,今經典用下字」。所謂「上說文」指《說文解字》所收小篆寫法,「下籀文」寫法也收在《說文解字》中。「二同」的意思就是兩個字相同,都可以使用,但小篆隸定結果很容易誤解為「兒」,所以經典都用下面這個籀文隸定,開成石經也是。上面這個也是有人用的,王羲之《黃庭經》就用了,王羲之在唐朝之前,當然不受唐朝正字影響,中唐人顏真卿作品中,兩種寫法都用。

隸變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6)

有時候隸定結果不方便,就會使用隸變,如「即」字,秦隸有兩種寫法,上面這種是隸定,下面把左上和左下連寫了,顯然是隸變。隸變的寫法比較方便,所以漢隸「即」多用隸變。開成石經楷書「即」承認隸變,選為標準正楷字。這一來淘汰了種種不規範的寫法,如敦煌寫經這個「即」,其實這個「即」是章草寫法,居延漢簡中有,也不能說他是亂寫,但唐人正字不會引用草法。

隸古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7)

再說「隸古」,如「明」字,《說文》收了兩種寫法:一種是小篆,比較繁,另一種古文,比較簡。這兩種在漢隸中都有人寫。正楷字選哪一種呢?開成石經的「明」字,是根據古文隸定,這就是隸古。張參說:「古體經典通行,不必改而從篆」,可見決定正楷規範字,經典流行寫法也是重要考慮。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8)

有關「明」字講多兩句,書法家常用「目」字旁的「明」。《五經文字》列出「明」字三個寫法:「上古文,中《說文》,下《石經》,今並依上字。」最後選「上字」作為標準楷書,但在漢隸中,「明」字經常用「目」字旁,這寫法在漢隸中相當普遍,《熹平石經》也採用了。晉唐以來真書作品中,寫「目」字旁的同樣很多。自來歷代字書,都認為「目」字旁的「明」,這是漢朝人造字,其實不是,這是小篆「明」的隸變。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9)

小篆「明」字左邊是「囧」,外圍裡上下都是撇捺,秦時隸字初起,為求快速,方框中寫為兩個人字形,日久把人字形拉平,訛變為「目」,所以《熹平石經》寫法,是小篆「明」字的隸變,《五經文字》列出的三個寫法,第一個是隸古,第二個是隸定,第三個是隸變,書法作品用隸變寫法也是有根據的。王羲之常常寫「目」字旁,追隨者很多,當你寫書法作品需要變換時,「明」字有三種寫法可選。

隸省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0)

最後舉例說明「隸省」,《五經文字》「宣」字楷書有兩個選擇,上面寫法根據《說文》小篆隸定,寫出來怪怪的,下面這個是隸省,意思是把小篆省簡後得出的楷書寫法。《開成石經》用了下面這種寫法,直到今天仍是楷書的規範字。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1)

又如「宮」字,小篆寶蓋頭下兩個「口」之間有一短豎,這一豎楷書「宮」究竟要不要寫?《五經文字》說:宮「室也。上說文,下隸省」,上面是《說文》隸定,當然可以寫,楷書短豎寫為短撇,下面這個刪除了小篆中的短豎,這就是隸省,也可以用。不過這一來就產生了異體字,《開成石經》用下面這個隸省寫法,上面隸定就成了異體字。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2)

有人問過我,能不能說開成石經的楷書「宮」字,來之於東漢八分,而東漢八分是西漢隸書之省,西漢隸書是《說文》小篆的隸定,如果可以這樣想的話,「隸省」只是隸字之省。這個想法看起來很自然,但不是唐人正字的想法。《五經文字》確定正楷規範字,根據的是古文字,不是今文字,把古文字如小篆跟正楷字作比較,小篆中間的一豎沒有了,這就是隸省。正楷字和隸字都屬於今文字,不能互證,因為最後還是要歸於古文字的。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3)

唐人沒見過甲骨文,現在的資料比較多了,甲骨文「宮」下面是兩個「口」,沒有一豎。兩口之間有一豎,是許慎認為下面是「躳省聲」引起的。「宮」應該是會意字,不是形聲字。雖然兩個寫法都有人寫,但《五經文字序》說:「以經典和釋文相承隸省,引而伸之」,就是歷來經典和釋文用哪一個,就選那一個。而選了之後跟小篆對比,指為小篆之省,如果當時能看到甲骨文或大量金文,當然就會判為隸定了。

﹝4﹞正楷字對書法的影響。

《五經文字序》寫於大曆十一年六月七日,即公元776年,文中提出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4)

確定規範正楷字的四個方法,涉及四種書籍,《說文》《字林》《石徑》和《五經》。有沒有參考他之前的書法家字帖?沒有。換句話說,張參不認為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寫的是標準楷書。而那些跟張參同時代或之後的書法家,有沒有人說我是照開成石經練書法的?也沒有。原因很簡單,這是兩門學科,兩批專家,就是剛才說的「對不對」和「美不美」的區別。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5)

前面說過,楷法是王次仲創造的,凡是用楷法寫出來的都是楷書,最早是有蠶頭雁尾的八分,一路演變下來,到唐代中期,確立了正楷字的標準,但這樣一來,作為書體的楷書,變成了字體。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6)

以前講過這個「為」字,看甲骨文就知道是以手牽象,唐人沒見過甲骨文,他們看見的是《說文》小篆。小篆寫法相當複雜,秦簡有隸定寫法,不流行。號稱出於李斯之手的《泰山刻石》小篆結構比較簡便,中間兩個圈省了一個,石鼓文、金文也有這寫法。《五經文字》規定把上面的「爪」寫全,下面的「象」顯然是小篆的隸省,省去了第二個圈。隸省有時和隸變接近,但隸省是省篆字,如「宮」字,隸變是改變隸字,如「水」字,二者還是有點不同的。「爲」定為正楷字規範,為《開成石經》所採用。《五經文字》注又說:「作『為』訛」,因為上面的「爪」用了一點替代,來之於草法,張參認為不合楷法,這句話很霸道。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7)

張參的話令人吃驚,因為寫這個訛字的人非常多,從真書之祖鐘繇,到王羲之、智永、歐陽詢、顏真卿等等,都是這樣寫的,極為普遍。張參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人,我看他的矛頭就是指向這些人的。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書法跟寫字是兩回事。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8)

前面講過,文字有三個體,政府公布的官方文字是正體,即規範寫法,全國書同文,異體字、錯別字大大減少,當然是好事,規範字用於印刷,閱讀清晰,但筆畫一多寫起來很費時。與正體相對的是草體,通俗說就是民間手寫體,往往有大量不規範寫法,但快速而便於實用。還有一種是帖體,是書法藝術寫法,講究大小兩圈,運用使轉,既悅目又方便。這三種體同時存在,無法廢除其中一種。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19)

問題是唐正字後所謂的「楷書」,正體和帖體糾纏在一起,還衍生出很多名詞,許多人認為是同義詞,書體和字體所指不清,結果造成誤會。在我課程中,官方正體規範文字,我稱之為「正楷字」,加多一個「字」,表示這是字體。書法中的楷書,稱為「真書」,用「書」不用「字」,表示這是書體,帖體。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20)

正楷字是文字學研究的對象,根據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確定一個字的基本結構,所謂規範化,就是統一寫法,解決「對不對」的問題,實行「書同文」。我們從小讀書識字,是認識文字的基本結構,語文老師要我們記住、默寫的,都是基本結構。真書是正楷字的藝術結構,或者說正楷字提供了真書的材料,我們通過用筆、識勢和裹束,創造出正楷字的字像,以表達一個人的氣韻,審美。正楷字強調統一,真書追求變化,完全不同。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21)

寫正楷字,依照筆順,如「王」字先寫兩橫,而真書承草書、行書而來,依照筆勢,先寫橫豎,所以真書寫法常常會和正楷字筆順不一樣。

1-6年级推荐必读书籍(九级课程真书篇06-认识真书6)(22)

現在學書法的人,都是先識正楷字的,既然是識字的人,為什麼還要學書法?因為他知道書法跟寫字不同,但往往不清楚二者區別。如果你參加一個楷書班,還是依照筆順寫基本結構,這是寫字班,不是書法班。你看以前一些出版物,包括香港小學生描紅簿,標題是「寫毛筆字」,不講使轉取勢,以和語文課配合。如果開講大小兩圈,使轉取勢,那就是學習真書了,應該叫真書班,或真書課程。

下一課詳細講講什麼是真書,謝謝。

本節要點:

複習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