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融媒体中心 每日都江堰

公元前316年,秦国朝廷里,张仪和司马错进行了一次决定国家战略方向的辩论——在这次著名的辩论中,将军司马错认为灭蜀后,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战国策》记载,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举兵伐蜀。后废蜀候,实行郡县制。仿照咸阳城的形制修筑了周长十二里、高七丈的成都城,以后又陆续修建了郫城、临邛城、阆中城、江州城。还 从 秦地迁徙大量移民入蜀, 建立市场,发展盐铁贸易 。这些举措,促进了 蜀地社会 经济的发展, 成都逐渐成为秦国 控制长江上游地区的 政治 军事中心 。 《史记》记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历史上李冰修建都江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1)

秦并巴蜀后,占据 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形,以此蚕食下游的楚国。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命 司马错发陇西、巴蜀之兵十万余众,装船万艘,载米六百万斛, 从 嘉陵江支流涪江进入 长江 ,攻占楚国黔中郡。但由于当时都江堰尚未建成,补给无法直接从成都由水路进入长江,运往与楚国交战的前线,秦军因此陷入无法继续深入进攻 楚国腹地 。此时, 楚王为求自保,割让了上庸和汉水以北土地求和。这次战争令秦军发现由 蜀攻楚的军事设想 还有缺陷。因此,将岷江改道,引水穿过成都,使其成为真正的战争补给线,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上李冰修建都江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

在此背景之下,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考察岷江后认为,要让江水平稳的流经成都,建立运输航道,就必须修建一个引水、防洪的工程。因此,人类历史旷古未有的超级工程,都江堰正式启动!李冰 选择在 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出山口修建都江堰,这里海拔700多米,是川西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的地带。相对海拔仅400多米的成都,都江堰修建在此可借助居高临下、自然倾斜的地形优势,扼住岷江咽喉,发挥工程的最大功效。

历史上李冰修建都江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

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最关键的渠首枢纽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组成。岷江上的分水堤,其头部 因状如鱼嘴而得名。从“鱼嘴”到“离堆”之间是金刚堤,它把岷江水一分为二。西面岷江 原有 的 河道是外江,东面人工开凿的河道,叫做内江。飞沙堰 宽240米,修建 在金刚堤尾部,是内江上的泄洪道,具有泄洪飞沙的功能。宝瓶口长40米,底宽17米,是李冰采用热胀冷缩原理,开凿玉垒山建成。其形前窄后 宽状如大瓶,控制流向成都平原的内江水流量,故名“宝瓶口”。

耗时二十余年,约公元前256年,李冰都江堰才修建完成。这一伟业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流量等问题,彻底解决了岷江水患。《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后经多年持续地引水开渠,发展农业,蜀地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富饶的成都平原成为秦并六国的战略后方。兴建水运航道, 秦军可以顺锦江进入长江,南下楚国,故此宋代史书《蜀鉴》才说,秦并六国,自蜀始。

历史上李冰修建都江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4)

公元前276年,秦军攻陷楚国郢都,楚王迁都于陈。已被楚王流放多年的屈原得知此消息后, 怀着绝望的心情 以死殉国, 投汨罗江自尽,这才有了纪念他的端午节!公元前241年,秦军 因蜀地的滋养而国富兵强,取得了 与赵、楚、魏、燕、韩五国联军的决战胜利。随后,秦军逐个击破了山东六国。 公元前221年,都江堰建成的35年后,秦灭六国,中国统一成为 中央 郡县制国家。 所以, 文化学者余秋雨才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历史上李冰修建都江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5)

都江堰 水利工程,因其历史和科学价值,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8月13日,成功通过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