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1)

鲁迅,曹磊饰演

今天聊聊文化巨匠--鲁迅先生。读书时期,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让我觉得太过晦涩尖锐难懂,给我造成的“痛苦”,不亚于唐宋的背诵天团。长大了再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倒是更加理解了,当时的中国因为太过落后,政府腐败,民众麻木,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先生出场的背景情节就是人血馒头,一闹一静,凸显民众的麻木与无知。

鲁迅小时,家道中落,父亲病后出入于当铺和药铺,后在日本学医,预备毕业后救治像父亲似的病人,战争时便去当军医。在《呐喊》自序中讲述了弃医从文的原因,

——正值日俄战争期间,有一回看画片时出现了中国人,一个在中间绑着,许多站在左右,一样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头,围着的便是鉴赏这示众的人们。鲁迅先生意识到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最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文艺才善于改变精神。

因此,先生以笔为刃,插进腐朽的中国,将血淋淋的事实挖掘出来,人性的麻木,文化的腐朽,看客的凶残。在先生力透纸背的文字当中,看到了先生对国家深沉的热爱,正如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2)

《觉醒年代》中鲁迅由曹磊饰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剧抛脸,演技绝佳,剧中的文章是演员真实书写,没有笔替之类的,当时的那滴泪,真的滴进我心里。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3)

剧中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看了《觉醒年代》后,小编赶紧购买了先生的书籍,重读一遍,感触良多。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4)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呐喊》这本书,出版于1923年,内容包括:

1、《自序》

包括家庭情况,弃医从文原因,剧中与钱玄同关于“铁屋”的谈话等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5)

2、《一件小事》

我雇了人力车,途中一位老女人假装被车子碰伤,我料定没伤,要求车夫继续赶路,车夫却毫不理会,扶起老女人,走向巡警分驻所,觉得车夫满是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3、《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狂人”是中学时好友的弟弟,患有迫害症,通过迫害者“狂人”的自述式日记,周围的人都在吃人,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佳句有: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

他们会吃人,未必就不会吃我。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

从来如此,便对吗?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4、《鸭的喜剧》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想听蛙鸣,买了小蝌蚪。后来又买了小鸭,小鸭把长出脚的蝌蚪全吃了。鸭子长大了,回俄国的诗人却绝无消息,只有四只鸭子,“鸭鸭”叫。

5、《端午节》

方玄绰是首善学校的教员,又在政府里兼作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官吏。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 “差不多”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和处事哲学。

6、《故乡》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6)

课本中闰土形象

我回故乡搬家,老屋已卖出,接母亲侄儿,拜别亲戚本家,重见了童年时代的好友闰土。少年时的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现如今一声“老爷”,让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

文末作者写道,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7、《孔乙己》继《狂人日记》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我在鲁镇酒店专管温酒,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没有考上秀才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沦为小酒店里嘲笑的对象。

8、《药》

茶馆主任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人们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的矢志不渝,原型是秋瑾,夏秋相对,瑾瑜互映。文末。夏四奶奶上坟时发现“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园的坟顶”,表明尽管反动统治阶级对革命者实施残酷的屠杀,却无法扑灭革命的火焰。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7)

9、《阿Q正传》

阿Q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心灵丑陋,无知迂腐,衣衫破烂。

他有一个独特的精神胜利法,“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喜欢欺凌弱小转嫁痛苦,欺负小尼姑,小D。哪怕最后要砍头,他马上又泰然了:“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难免要杀头的。

作者深度的剖析和批判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

10、《兔和猫》

三太太在夏天买了一对兔子,兔子天真烂漫,善良、弱小,生下的两个孩子被大猫吃掉。黑猫,吃掉两只小兔子,凶暴、残忍。“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了,毁的太滥了。”“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高视阔步的了,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氰酸钾。”

11、《社戏》

两次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随母亲回母亲家乡看戏,描绘了一群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友爱。最后表示“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2、《风波》

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通过一场辫子引起的风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次革命既没能启发农民的觉悟,也没给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九斤老太最喜欢说的就是“一代不如一代”,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一种讽刺。

13、《头发的故事》

文章由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武昌举行反清起义,次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9月28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将10月10日定为中华民国国庆纪念日,故称“双十节”)引发,大部分是N先生关于辫子的独白,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 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及“五四”前后的复辟倒退逆流。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预约给了这些人们的子孙,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绝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8)

14、《明天》

故事发生在鲁镇,单四嫂子的宝儿病了,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寄望于何医生,但宝儿还是免不了厄运。宝儿死后,单四嫂子的心理描述让人心疼,“许多功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着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

15、《白光》

陈士成,科举考试中一个屡屡落第,又一次落第后,他恍惚间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批判了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热心斗士鲁迅在成为父亲后也展现内心柔软的一面,像个普通老父亲一样。

觉醒年代的书籍推荐(跟着觉醒年代来读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