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百家姓的关系(先祖是黄帝老师是孔子)(1)

一、曾子简介

曾参,字子舆,生于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儒门五圣”之一,后世尊为"宗圣"。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孔子去世前,把自己的孙子子思托付给曾子教导。孔子去世后,曾子结茅守墓,为老师守孝三年,三年之内不离墓地,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曾子倡导"孝恕忠信",做到了连小孩子也不欺骗。有一次,曾子的儿子羡慕邻居家的孩子吃猪肉,曾子的夫人就哄他:“回去就把家里的猪杀了,让你也吃上猪肉。”

孔子与百家姓的关系(先祖是黄帝老师是孔子)(2)

回到家,曾子马上让人把家里的猪真的杀了,做猪肉给孩子吃。妻子不理解,曾子解释说:“对小孩子也要说一是一。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他长大以后,也不会诚实做人了。”

"修齐治平"是曾子提出来的,"内省慎独"、"以孝为本"也是曾子提出来的。他参与编制的《论语》、撰写的《大学》、《孝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

曾子的学生也很厉害。文有子思,是儒家思想的传人;武有吴起,是战国初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人们称为当时的“一代战神”。

孔子与百家姓的关系(先祖是黄帝老师是孔子)(3)

二、曾子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72贤弟子”​,父子同师孔门。

曾子的父亲叫曾点,字晳,孔子72贤士之一(据说这72人全都精通六艺),东汉时就受到朝廷的祭祀,在唐宋两朝,曾点被朝廷多次加封。在《论语》中,有一篇孔子问学生们志向的文章,被公认是整个论语最优美的一段文字。

“孔子曰:‘言尔志’。点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点也!’”

老师让学生们谈理想,曾点说:“我的理想是,在那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澡,然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归家而去。”

孔子听了,欣然长叹到:“我和曾点的志向是一样的!”

简朴归真,天下为仁,这就是曾点的志向。

孔子与百家姓的关系(先祖是黄帝老师是孔子)(4)

三、曾姓的由来~曾氏也是黄帝的子孙。

《史记》中记叙到,黄帝的第25个儿子叫昌意,昌意生了颛顼帝,颛顼帝生了鲧,鲧是大禹王的父亲。

大禹的儿子叫启,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国号是夏,建都阳城,在现在的河南登封县。

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夏王少康封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曲烈为甑子之爵,在封地甑处(今山东临沂的郯城和苍山一带)建立了鄫国,为鄫国的开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了。

孔子与百家姓的关系(先祖是黄帝老师是孔子)(5)

鄫国延续了1500到2000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时代,在公元前567年,鄫国被莒国所灭,太子鄫巫出奔到鲁国南武城定居。

从此,鄫巫的后代用"鄫"为氏,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这就是曾姓的发源。后来,曾氏都尊鄫巫为曾氏第一世祖。

而鄫巫的玄孙,正是曾子。

“往事越千年”,今记叙之,以表对曾子这位伟大先哲的敬仰之意。

孔子与百家姓的关系(先祖是黄帝老师是孔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