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是决胜脱贫攻坚之战的重要保障,不仅保障脱贫方案的精准实施,同时也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要想强化脱贫攻坚的法治保障,必须抓好基层法治建设,用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法律制度在基层的运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时代怎么做好监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时代怎么做好监督(说文解字论监督)

新时代怎么做好监督

法律制度是决胜脱贫攻坚之战的重要保障,不仅保障脱贫方案的精准实施,同时也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要想强化脱贫攻坚的法治保障,必须抓好基层法治建设,用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法律制度在基层的运行。

阳光新时代的基层监督者,要放低姿态,平等监督。《说文》:“监者,临下也。”也就说在在上面面对下面,这是古人的解释,那个时代是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监”字的意义因为社会性质与文明进步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所谓的“上对下”仅仅是工作关系中的上级对下级,在基层的监督工作中,更多地应该是平等的面对面,扑下身子,走出屋子,迈开步子,亲眼看看法治运行过程中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多考虑基层法治人的难处。

阳光新时代的基层监督者,要严以律己,谨慎监督。《小雅毛传》:“监,视也。” “监”本身也有“看”的意思。“监”的繁体是“監”,“臣、人、一点水、皿”,指人临水照看自己的面容,也就是说“监”的“看”首先是看自己。古时候没有镜子的时候,人们都是以水为镜,照镜子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整理自己的容貌与衣冠,以最好的仪态去面对别人,要做好基层法治监督工作,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监督自己,做到克己自律,大公无私,这也是对基层监督者的一种内在的,品性的整理,如果监督者做不好自身的约束,又如何树立权威,执行好监督工作?执行的监督工作又如何使群众信服?

阳光新时代的基层监督者,要不图功名,无私监督。 “监”字通假“鉴”,“鉴”本义指一种盛水的容器,也是镜子的前身,此处又引申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监督者要像“鉴”一样,内在包容“水”,可以说是要做到“上善若水”。《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监督者的品性要像水一样,工作是为了公道,是在保障群众的利益,而不是牟取私利,监督者的工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很容易得罪人的,几乎没有人愿意“摊上”这块烫手山芋,但一旦承担了这份责任,就要做到秉公执法,不能徇私枉法,监督者要如水一样容纳万物,容得下旁人对自己的流言蜚语,做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基层法治监督的工就好比流水洗涤污淖一样,是一种奉献。

阳光新时代的基层监督者,要不偏不倚,人性监督。《说文》注解:“督者,以中道察视之。”“督”古义有保持客观,公平地察看的意思,此处值得深思的就是“中道”,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庸之道”。“中庸”的概念来源于儒家学说,儒家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今天,“中庸”理念的精髓依然为我们所用,“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如果说“监”字更多地是在提醒监督者要做到慎独自省,公正无私,那么“督”字更多就是在提醒监督者如何以一个“人”的身份做好这份工作。最初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礼”,“礼”是人的一种创造,是人性的体现。监督者需要在执行监督工作中要保留人性的思考,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去断定眼前所见,要多方取证、听闻,心中要有一杆秤,在红线之内有衡量的过程,比如适当对即将越轨的工作者做出提醒,而不是不闻不问,只做记录,那样就是过犹不及了。(冯港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