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概是最美的文字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笔画的力度、整体的结构、不同的风格,展现无穷的美感。
古人云,二十年学画画,三十年学书法。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学汉字书法不易,能否写好,不只关乎结构、运笔,还基于学问、见识。
写了多年,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汉字?
汉字的起源,有4种说法。
1.结绳说
结绳不是文字,是一种替代的记事方法。
《周易·系辞下》有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东汉郑玄《周易》注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2.契刻说
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双方各执一半,以吻合为凭。
3.河图洛书与八卦说
即神赐说,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
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始祖伏羲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八卦,创始了炎黄文化。
4.仓颉造字说
即按照万物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象形字。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有四只眼睛,他发现猎人可以通过痕迹判断鸟兽动物,受到启发,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由此,仓颉仔细观察日、月、星、云、山、河…以及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的特征,画形、造字。
汉字的字形,主要有下列9种。
1.甲骨文
殷商时代的代表字体,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其内容多为问吉凶的“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2.金文
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上古称青铜为吉金,所以又叫金文。由于钟和鼎在青铜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又称“铜器铭文”或“钟鼎文”。
商代金文内容,主要用以记事功、录训词。西周金文字体更整齐,多是祀典,赏赐、征伐、契约有关的记事。
3.大篆
公元前9世纪,周宣王时期的史官史籀,对古文进行过一次整理,其结果是产生了“籀书”,即大篆。
4.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秦朝为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将大篆简化为小篆。
5.隶书
随着文书越来越繁多,书记官虽用小篆,有时候为了求快,下笔不免草率些。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体,称为“隶书”。
最终定型的隶书,是秦朝的程邈所作。隶书的成熟,是在汉朝。
6.楷书
隶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了汉末魏初,出现了“真书”,又名“正书”、“今隶”,是通行到现在、我们最熟悉的“楷书”。
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楷书是由东汉王次仲首创,三国魏钟繇是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
7.行书
行书,起于晋代,至今通行。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书法的巅峰之作。
8.草书
又称“破草”、“今草”。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
草书一般不能辨认,尤其是狂草,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学功能。
9.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文字逐渐向适于印版镌刻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坚直、方方正正的宋体。
之后的几百年,在宋体的基础上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变体。又在西方字体的影响下,出现黑体、美术字体等。
而宋体,仍是当前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