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剂是一类临床常用药物,不仅可用于防治儿童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而且被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肾结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低钙血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一、临床常用钙剂

目前市场上钙制剂可分为四类:无机钙、有机钙、天然钙和新型钙。

天然钙(牡蛎碳酸钙),是牡蛎壳经高温煅烧、转化制得的以碳酸钙与氢氧化钙为主的混合物,本质上属于无机钙,无其他生物活性。

新型钙(复方氨基酸螯合钙)是由氨基酸螯合镁、锌、铜、锰、钒、硅、硼磷酸氢钙抗坏血酸钙维生素D3组成的复方制剂。

注意,很多钙盐用的是水合物。

钙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哪些(常用钙剂之间到底有何区别)(1)

二、选用钙剂时,需要注意“水溶性”

钙盐的水溶性与胃肠刺激无关,极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对胃肠道的刺激最大。

碳酸钙不溶于水,只在胃酸中有较高的溶解率, 因此胃酸缺乏的病人不宜选用。胃酸缺乏的病人,可考虑选用水溶性好的钙剂,如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

通常认为难溶性的钙盐更易引起便秘。

复方氨基酸螯合钙中的钙及多种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形成螯合物避免了金属离子与碳酸根、磷酸根或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因此,不会引起便秘等不良反应

三、选用钙剂时,需要注意“酸根”

1.特殊不良反应

碳酸钙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引起嗳气。

2.对铝吸收的影响

动物实验发现,枸橼酸钙和醋酸钙作为补钙剂,可能会促进铝和铅的吸收,不利于铝和铅从体内排出,对维护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存在负面效应。

相对而言,碳酸钙作为补钙剂可能更为安全。

3. 高磷血症的治疗

碳酸钙、醋酸钙,在消化道内可与食物中的磷酸根结合成不易吸收的磷酸钙,减少磷的吸收,可用于高磷血症的治疗。

与碳酸钙相比,醋酸钙与食物中磷的结合能力为碳酸钙的2倍,但钙吸收低于碳酸钙,临床常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高磷血症的治疗。

温馨提示:

2020年医保目录:醋酸钙口服常释剂型,限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高磷血症。

4.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钙离子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使渗出减少,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葡萄糖酸钙常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四、钙剂的最佳服用时间

与用药目的有关。

1.骨质疏松:餐后1~1.5小时口服,食物可促进胃酸分泌,有利于钙剂的溶解和吸收。

2.高磷血症、高草酸尿:餐时或餐后即刻口服,钙可更有效地与食物中的磷、草酸结合,降低磷和草酸的吸收。

温馨提示:

钙剂一天分几次服比一次服吸收好,一次性过量服用钙剂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附录:

——成人每日通过膳食可摄入元素钙约400mg,约为推荐量的50%。

钙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哪些(常用钙剂之间到底有何区别)(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