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改编自1929年出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战小说,作者德国人Erich Maria Remarque曾于18岁(1916年)亲身经历这场死伤无数的大战,也许是这个关系吧,这次由德国电影人改编的这部《西线无战事》电影,拍得特别好看,我所谓的好看不只是指战争场面,而是其中演员们的情绪、细节以及情节等等,都特别深刻、有感觉。

《西线无战事》非常讽刺。老百姓往往只不过是掌权者们的棋子,领导人会用许多激励人心、漂亮的说词,鼓动年轻人(学生)的情绪,把一个个青春有活力,美丽而且宝贵的生命,送上了无情的战场。

由于被鼓动,原本主角保罗与同学们,对于战争是非常兴奋以及有憧憬的。他们兴致勃勃地出发,之后到实际战场上所经历的种种残酷与恶劣情境,那种心情的矛盾,真非笔墨所能形容。

本来以为出征很快就能凯旋而归,但不知不觉,保罗待在战场上已经过了几年,战争结束的和平日子还遥遥无期。虽然在前线,但日子还是要过,有时他与同伴们会自娱自乐,或是偷跑进农民家去偷鹅、偷鹅蛋,或是找当地的农村女孩来谈谈恋爱……

看着保罗与同伴们一起吃偷来的食物,对于难得拿到的一条女性围巾不停地传来嗅(非常珍惜这仅存的温暖),甚至只是一张没什么大不了的半张电影海报,都可以体现出,其实人们要的、所珍惜的,并没有太多,人人都可以因为知足而快乐,但造化弄人,这些活在战争环境里的老百姓,无从选择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成为了政治家们为了达到自己个人利益(或情感)所操纵的对象。

《西线无战事》透过保罗的视角,带着我们观众一起去经历这场可悲甚至荒谬的战争,我们很容易就能犹如身历其境、感同身受,因为每个生命原本都有着同样的情感以及良善。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平时虽然喜欢看电影,但对于战争电影总是意兴阑珊,我看电影的范畴多偏向有爱、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或孤独、或自我探索以及救赎的类别。

但看战争电影,还是有它的好处,有几次我都有类似的经验,就是看完后,总会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感到格外珍惜,我们每天还能有闲情,阅读、听音乐、看电影,三餐温饱,那是多么大的幸福。

《西线无战事》入围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以及最佳电影两项重要的奖项,我想它应该会得到其中一项奖项,因为我们当今的世界,非常迫切需要“兼爱”“非攻”的墨家思想与精神,也唯有此理念,才是共赢,才能带领我们人类走向觉悟觉醒的勇士社会,才能使我们共享世间的所有一切美好。祈愿战争早日结束,人们共享和平美丽的日子。

推荐十部评分最高的战争电影(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战争电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