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60多岁的沈大伯患上一种“怪病”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不断追踪病因,发现大伯患上凶险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高达30%而病因居然是其被猫抓咬伤没在意,让少见的病菌趁虚而入,直捣心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么才能不被猫咬抓后脖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怎么才能不被猫咬抓后脖颈(被猫抓咬不重视)

怎么才能不被猫咬抓后脖颈

前不久,60多岁的沈大伯患上一种“怪病”。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不断追踪病因,发现大伯患上凶险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高达30%。而病因居然是其被猫抓咬伤没在意,让少见的病菌趁虚而入,直捣心脏。

3个多月前,沈大伯反复胸闷,伴发热,体温长期在37.5℃-38.3℃间波动。刚开始,沈大伯活动时出现胸闷气急,走不动路。如今,他躺在床上也是这样的状态,还伴有头痛、乏力、咳嗽等。辗转当地多家医院诊治,病情却难以遏止。

经推荐,沈大伯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钱琳艳听诊时发现其心脏有杂音,考虑为瓣膜心脏病。超声结果令人吃惊,患者心脏主动脉瓣膜上有一团赘生物,因赘生物牵绊导致瓣膜关闭不全。发热、出现心脏杂音、瓣膜赘生物……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锁定一种凶险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介绍,瓣膜赘生物里,通常包裹着大量微生物病原菌,破坏力极强,多发生在有先天性、风湿性、瓣膜术后的基础心脏病或有手术病史的患者中。

病原体哪里来的呢?沈大伯既往并无心脏病及手术病史,入院后抽取了3次血培养均提示阴性,多次复查血常规,指标也都正常,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钱琳艳采用宏基因组测序mNGS进一步追踪致病病原体。元凶终于浮出水面,患者心脏里的病菌为一种名为“汉氏巴尔通体”的病原体,而这种病菌主要存于猫身上。

原来,沈大伯一年前领养了只流浪猫。期间,喂食猫咪,同吃同睡,也曾被猫抓伤,沈大伯未重视,后伤口愈合。医生据此推断,沈大伯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很可能与其被猫抓咬后,感染巴尔通体有关。

王利宏介绍,当人被猫抓伤或咬伤时,可致汉氏巴尔通体从猫传播给人,随着感染的播散,达到心脏内膜。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尤其是男性,更容易引起汉氏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该病发病率占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3%左右。

王利宏提醒,虽说被猫抓咬引发汉氏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小概率,但应引起充分重视。尤其夏季是猫狗等宠物抓咬伤高发季,在爱护宠物的同时,应做好动物防疫及自身防护工作。一旦被抓咬后不可掉以轻心,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并告之被抓咬史。据《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