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三餐当中,国人的晚餐可以说最五花八门,有的大鱼大肉,有的又素得不行,甚至直接不吃可你知道吗,晚餐怎么吃,吃得对不对,与我们的体重、寿命等之间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能多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能多吃
在一日三餐当中,国人的晚餐可以说最五花八门,有的大鱼大肉,有的又素得不行,甚至直接不吃。可你知道吗,晚餐怎么吃,吃得对不对,与我们的体重、寿命等之间密切相关。
晚餐没吃对,疾病找上门不良的晚餐习惯,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可能招惹多种疾病找上门,比如:
晚餐吃太多、太油,导致肥胖。不少人白天忙着工作,只有晚上时间最充裕,便会想着犒劳自己,饱餐一顿,可是当代人本身就缺乏运动,此时再不控制饮食,尤其是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热量过剩,堆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最终导致发胖。
晚餐吃太晚、不吃,导致胃病。要知道,人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也是有寿命的,而且很短,大概两三天就要更新(多在胃肠休息时)一次。
所以,如果太晚吃饭,肠胃就没有休息时间,只能加班工作,久而久之也会因过劳而生病。而不吃晚餐,对胃粘膜的刺激更大。
晚餐吃得太丰盛,容易导致“三高”。如果晚上老是吃一些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如汉堡、披萨、烧烤、油炸、甜品等食物,也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等疾病的出现。
所以,如果晚餐存在这些不良习惯,为了身体健康,要及时改掉。
这6种晚餐,再喜欢也要忍住想要身体健康,不仅是要注意晚餐习惯,在晚餐的选择上也有所讲究,这几种晚餐,尽量避免:
1、加工肉太多
很多人对肉完全没有抵抗力,所以晚上经常会选择吃一些烤肉来满足自己对肉的渴望。而晚餐如果只顾吃肉不吃菜,不仅容易致使能量过剩导致肥胖,还容易加大肠胃消化负担,导致毒素堆积在肠内刺激肠道,时间久了容易诱发肠癌。
2、太辣
比如火锅、麻辣香锅又麻又辣又香,是不少人夜间的第一选择,可长期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很容易刺激肠胃黏膜,使其损伤,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同时,辣椒当中含的辣椒碱等物质,可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兴奋、心跳加快,影响夜间睡眠。
3、太甜
很多人在辛勤工作一天后,会买一些甜品来犒劳自己,比如芝士奶油蛋糕、巧克力饼干、奶茶等,可如果晚餐总吃这些含糖量高的食物,糖在被释放到血液中后,可导致血糖发生波动,长期如此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形成糖尿病。
另外,精制糖类在体内代谢时,还会消耗大量维生素,进而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提升视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
4、太咸
比如烧烤、炒菜、咸菜咸鱼等,这些食物当中的含盐量是比较高的,大量摄入可导致人体内的钠离子浓度上升,进而提高血管壁细胞的兴奋性,收缩血管,导致血压上升。
另外,高盐饮食还容易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5、主食太多
如果晚餐吃太多米饭等主食,很容易吃撑,夜间运动量又少,很容易导致人体消化吸收不完全,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最终诱发肥胖症、糖尿病。
6、太素
有的人晚餐不追求大鱼大肉,而是选了另一条“极端的道路”——全素。可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中,光吃素无法摄取,而一旦摄入不足,代谢也会出问题,提升心梗、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以上这些晚餐,即便你很喜欢,也要尽快克制自己,尽量合理搭配,吃一顿健康的晚餐。
健康的晚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晚餐怎么吃最健康呢?中国注册营养师王宇飞表示,一顿健康的晚餐,要讲究“质高量少”,多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在主食上以粗粮为主,如燕麦、糙米等,这类食物含大量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饱腹感也比较强,对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有利。不过需要注意,粗粮要混着吃,不要总吃一种。
同时,多吃点蔬菜,尤其是菠菜、小白菜、芥蓝等富含维生素K、维生素C和叶绿素等营养元素的绿色蔬菜,既能保证营养,又能控制热量。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总量控制得当的基础上,品种尽量丰盛一些,搭配菜肴的总原则是荤少素多,具体怎么搭配,大家看情况。
主要以白天吃的食物做参考,晚上负责“查漏补缺”,白天如果肉吃太多了,晚上就尽量别吃肉,白天如果基本没吃肉,晚上可吃当吃点鱼肉、瘦肉。
另外,健康晚餐,还需要注意这3点:
一是不要吃太撑,七分饱最好,当你感觉胃虽然还能容下东西,但进食的欲望已经明显下降,此时就可以停筷子,离开餐桌了。
二是别吃太晚,不然肠胃消化食物也需要时间,大概3个小时,吃得太晚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如果晚上10点睡觉,那晚餐以6-7点左右吃是最好的。
三是饭后走一走,不要吃完就躺,走一走有促进消化,还能消耗一小部分热量,控制体重。
总结:晚餐吃得好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重大,所以大家要重视晚餐的搭配,吃好,身体也好。
参考资料:
[1]《晚餐吃太晚,7种疾病来敲门》.人民网-人民健康网.2019-08-26
[2]《晚餐吃不对,心梗、胃溃疡等常见病通通找上门!》.人民网-健康时报.2019-07-13
[3]《晚餐讲究“质高量少”》.人民网-生命时报.2021-0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