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1)

今年重温红楼梦,总共两本厚厚的书,现在第一本才看了一半多一点,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一年看完这一百二十回估计会有点点难。

如果只是单纯地看书,根本就不需要一年的时间,也许一个月就能看完两本。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在看书的同时要有大量的思考,还有每天的红楼笔记,所以速度自然而然会慢下来。

目前,我看书的速度是与更新的孙温大师红楼梦绘本同步的。

有文字、有图画、有思考、有笔记,“欲速则不达”,所以在精不在多。

最近读到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章目,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前,众姐妹创办了诗社,第一次诗社的主题是海棠花。

后来史湘云加入诗社,她想要做东,于是举行了第二次的诗社——以菊花为主题。

今天突然在想,大观园里的姐妹们总共进行了几次诗社呢?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2)

01

通常情况下,一本书里如果出现有诗体,那只能表明是作者在摆弄自己的文学素养。

比如,《镜花缘》中才女们一次又一次的雅集,并非显示才女们的才学,而是在卖弄作者的才学。

但是,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却根本就不是这样。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形象都不尽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曹雪芹写出来的每一首诗,都非常吻合每一个人。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3)

比如,看到一首诗,分析了用词和意境之后,就能猜出来这是谁写的。

可想要把诗写得正如其人,也就是诗要适合每个人的个性、修养、特点等,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真的是看了《红楼梦》之后,才发觉自己的文学素养有多低。

好,回到正题,《红楼梦》中众姐妹总共举办了五次诗社,这是正式的诗社,如果非要细细算下来的话,其实螃蟹宴上宝钗黛做的螃蟹诗也算是半个诗社。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02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 棠》七律一首,限韵。

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等十二个,各领一题或数题,七律,不限韵。

第三次,赏雪社:李纨主邀并出题,题目是《即景联句》, 五言排律。

第四次,桃花社:因黛玉偶然作了《桃花行》七古一首而引起的,大家议定,而未能实行。

第五次,柳絮社:黛玉主邀, 湘云、黛玉出题,题目是各作《柳絮》小词一阕,限了几个调。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4)

03

那么每一次诗社都是谁夺得桂冠呢?

第一次,海棠社:宝钗以“含蓄浑厚”冠军,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第二次,菊花社: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第三次,赏雪社:宝琴、宝钗、黛玉三人共战湘云,结果七十句中,湘云抢作十八句捷才,其次是宝琴十三句,黛玉十一句。

第四次,桃花社:黛玉独步。

第五次,柳絮社:又是宝钗居首,黛玉居次。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5)

综观大观园的诗坛,基本上是钗黛角逐、互争雄长的局面。

宝钗的“含蓄浑厚”,黛玉的“风流别致”、“缠绵悲戚”,以及湘云的豪爽迅捷,都是诗如其人。

写诗是为了见人,我们可以从诗中品到一个人的品性。

但是《红楼梦》不仅仅局限于此,这几次诗社,不单是写写诗的人,更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不是没看明白,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每一次的诗社你就知道了。

04

第一次,海棠社。

这是刚创办诗社选择的主题,主要是写李纨。

她本来是国子祭酒的女儿,从小就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

所以,第三十七回以前的李纨,我们根本就看不出她的文学素养。

但是从第三十七回结海棠社开始,读者才看清了这位所谓的“珠大嫂子”。

原来根本就不是“无才”,而是不得不选择“隐晦”。

一开始是探春提出想要开诗社,这时候李纨走出来说今年春天就有这个想法,但是如果但是就提议建诗社,只会给众人留下一个轻浮不稳重的寡嫂形象。

所以,探春一提出来,李纨就举双手赞成,而且自荐为社长。

李纨选定第一次的主题是“咏海棠”,宝玉首先推服李纨的评阅公道:

“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庚辰双行夹批:理岂不公。】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

所以说,第一次重点突出的是李纨这个人物形象。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6)

05

第二次,菊花社。

这次的菊花诗社就是在海棠诗社举办完第二天进行的。

史湘云也加入到诗社中,她想要作东,晚上湘云在蘅芜苑歇息,与薛宝钗一起商量第二天的主题。

当时正值秋高气爽,园内各色的菊花盛开,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就做菊花诗。

二人讨论了很久,定了十二个有关菊花的主题,不限韵,自己想做哪首就做哪首。

这个作诗规则非常“湘云”。

另外,这次菊花诗其实是初写薛宝钗的“经济”之才,也是写她与史湘云的亲密关系。

我们要知道,支持宝黛婚姻的其中一个人就有史湘云。

所以说,第二次重点是写史湘云和薛宝钗之间的人物关系。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7)

06

第三次,赏雪社。

这一次诗社非常热闹,因为一下子加上五个人:宝琴、香菱、邢岫烟、李纹、李绮。

刚出场的宝琴大显身手,捷才仅次于湘云。

宝玉这次还是落第,却被李纨罚到栊翠庵取红梅,李纨说:“我要折— 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

言外暗示只有宝玉还能同妙玉打交道。

宝玉取了红梅来, 又被大家罚做《访妙玉乞红梅》诗,黛玉一面催他,逼他念一句,她写一句,一面连连摇头讥贬,又是“起的平平”,又是“小巧雨已”。

这一切,又微妙地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李纨与妙玉、宝玉与妙玉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8)

07

第四次,桃花社。

实际上只有黛玉的一首《桃花行》,所以不需要李纨来评定。

这次只是突出地写了宝玉读了这首诗后,“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

宝琴故意说是自己做的,宝玉 却坚信只能出自黛玉之手。

知音者的感通,是骗不了的。

所以说,这一次写出的是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知音关系。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9)

08

第五次,柳絮社。

主要是写出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观,同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戚,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这次李纨没有评论,而是大家公评宝钗又居第一,黛玉仍居第二。

这次宝玉自己干脆交了白卷,也没有再为黛玉叫屈。

是不愿说呢?还是像看了《桃花行》时一样,只能“痴痴 呆呆,竟要滚下泪来”,顾不及评论优劣了呢?

恐怕都有可能吧!

而这也是最后一次诗社,不久便发生绣春囊事件,风波迭起,死丧破败相继,再也没有结社吟诗的雅兴了。

红楼梦结局用一句诗来总结(一共有几回诗社)(10)

09

今天写的内容有点多,谢谢你看到这里。

贾府众姐妹结诗社作诗的日子,算得上是众人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也许是因为我们已经预先知道了她们的结局,所以看到她们这样高兴的样子,反而有些悲戚。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同时又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

忙里偷闲,俗中探雅,这才是我们芸芸众生该做的事情。

不同趣味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都可以有着不同的诠释,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

以上内容由【爱文字的小狮子】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END

作者简介:

一只爱好文字的桀骜不驯的狮子,

尤爱红楼。

愿你我,

都能在文字中找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