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大鹿岛有许多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岩石景观欲知其雄奇峻美,我想,还是自己去作一番体验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灵山岛的千年石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灵山岛的千年石头(玉环大鹿岛岩石三昧)

灵山岛的千年石头

玉环大鹿岛有许多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岩石景观。欲知其雄奇峻美,我想,还是自己去作一番体验吧。

鹿岛如构如架,耸峙于东海之滨。山脚下处处是峭壁奇岩、石缝中裂。正是有风的日子,海水咆哮着涌过来又涌过去,排空浊浪裹着惊雷一声声地炸响,劈头盖脸泼向岩岸,我想这大鹿岛的沿滩岩石必成奇观,也在情理之中了。

最具美气的当属“罗汉岩”。这是一大片拱出海面的岩礁,在岛之南的危崖下、礁滩上。岩体是一味的白色略带牙红。石块层层相依相挤,光洁的顶部在日照下有耀眼之亮色,有如石榴的肉果晶莹。这是五百罗汉在列队朝拜呢!有身披袈裟的,有光膀袒臂的,有手持杵杖的,也有合掌默祷的。说方阵是方阵,说仪仗如仪仗。似从海里来,也似向海里去。我去过佛教四大名山,也进过南北东西诸多大寺庙,见五百罗汉都姿态各异坐在龛上,或佇于壁厢,如此列队虔诚相向的恢宏场面,确乎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我们在陆地上看水与石的杰作,最多是溶洞。那些钟乳石是因水珠滴落,水中含量极少的碳酸钙慢慢凝结堆积,一万年只长一毫米。今日在海边礁滩,我看到水是怎样将自己柔柔的身子变成一把刀、一把锉,在岩石上划拉出一道道横的凹槽,竖的凹槽,日日夜夜的雕、镂、锉、磨,一圈圈的分出棱角,磨出纹理。我想这天工造物也绝非是件容易事,要经历多少艰难,要具有多少耐心,更是无法估量。

“八仙待渡”踞大鹿岛之东。我们从牛背脊般的山岗下来,背贴着耸峭的岩壁,蹭着崖坎的踏石和依崖或凿或砌的石蹬,下至崖底,再在粗拙坎坷的岩石上猴爬前行,仿佛进了龙宫后院。院门柱础、仙姑座、鹰嘴岩、洞宾榻等,在这里那里散布着。棕褐色的岩石又间杂着垩灰色的点块,造形粗拙,是一种无雕琢的美。这不是哪一位建筑大师的创意,也非工艺巨匠能制作的。大自然的灵感,绝对超越人类的颅脑。我们可以设想在某一个天崩地裂的瞬间,一切为创造所必需的点、线、色,统统溶铸在这个石头坯子里,然后就用一汪海水蘸着盐,挟着风,一下一下地涮,一遍一遍地削,斧绘交横,斑驳陆离,形成大写意。再过百年、千年、万年,不知又将是什么样子。我在一块岁月涤荡的形如祭台的岩石上横卧,留影一张,石上奇纹横出,水流东西,风起耳畔,浪激心灵。我仰脸看天,目光追定一缕游云,只想把所有情思,投向海天,投向自然。

“崎屏”即《玉环厅志》所称的“石碑”,在小鹿山之西南。在这里可以感受海水与岩石相拥、相接、相搏、相拼的气魄。突兀出海的一块巨石,酷似一道屏岩,远看欲坠欲沉,近看欲升欲腾;更有钢浇铁铸的坚稳,丰碑般的巍然,在弥漫的浪波上屹立,供有幸越海而来的人凭吊。我感觉自己仿佛已处在人世的边缘,四周是人立而起的波涛,像草原上奔驰的马群,翻滚着烟尘,喷发着嘶鸣,直扑身旁,仿佛正欲把人拍扁在这个砧板上。这就是风潮,这就是风潮凌沥之中的岩石。这时我会突然体会到中流砥柱的伟大和伟岸。哪怕沧海横流,风波四起,它托云踏海,横空出世,巍然矗立。我饱吸一口山海之气,顿觉心胸开阔,血脉喷张,生命充盈天地,淋漓之至,神思飞扬。

大鹿岛的天然岩石能成为景观的不下十数处,就其风格而言,不一而足。若说罗汉岩是工笔勾勒,八仙待渡是写意走笔的话,崎屏岩就显得犹似巨擘泼墨。岩石与海正如一对前生今世的怨孽,温柔抑或强悍,缠绵抑或狂烈,都是艺术创造的契机和动因;并且谁离开谁,都将失去凭赖,失去存在的可能。

观沧海而知岩石,观岩石而知沧海,动静之中,物我联想,感受创造的伟力,正是海岛和海洋情韵的独到之处。

来源:中国台州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