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消费水平(深圳提升消费吸引力)(1)

深圳市消费水平(深圳提升消费吸引力)(2)

深圳市消费水平(深圳提升消费吸引力)(3)

“稳增长 圳活力”系列之消费之城

6月15日晚,深圳人的朋友圈,被“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文体旅游行业发展的通知”这则消息刷屏了。刚刚结束了高考的小杨同学,看到这个消息格外兴奋。“考完试了想出去玩,爸妈担心疫情影响,这不是通知都说了鼓励户外体育旅游、要有序恢复跨省游,马上暑假了,可以组织全家出去玩,NICE!”

众所周知,文体旅游行业是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发展元气的恢复,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更大的力度。通知明确提出,鼓励户外体育旅游,有序恢复跨省游,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为深圳旅游企业拓展更多客源,推动文体旅游行业恢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就在同一天,深圳市商务局也发出了一则通知:投入1个亿的2022年深圳市消费电子和家电数码补贴活动,在短短45天时间内圆满结束。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无论是大手笔的消费电子和家电数码补贴,抑或是推动文体旅游发展,目标都直指促消费与稳经济。

消费,是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生产消费活力旺,城市才更有活力。疫情常态化防控、生活工作恢复正常秩序之后,深圳连续推出了多轮促消费政策,投入超5亿消费券让消费市场再度热闹了起来,扎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消费,同样是近两年深圳大力发展的城市经济新赛道。首店之城、夜间经济等消费领域热词,亦成为深圳发展的关键词。今年年初,深圳出台27条硬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望在今年实现社消零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在促消费稳经济的背后,深圳更将目光投射到国际层面。

消费券里的真金白银投入,商圈里的腾腾热气,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闭环共振……“烟火气”中氤氲着“国际范儿”,消费之城深圳,未来可期。

A

搅动消费市场一池春水,生产端与消费端共振有实效

5亿促消费、30条措施出台,若要为上半年深圳发展找出几个关键词,促消费肯定是其中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深圳第一时间发放了消费券,联合多个平台,扩展多种应用场景,开展了促消费活动。更是在5月23日推出了“促消费30条”,包含鼓励汽车消费、扩大消费电子市场规模、推动家电消费、促进户外文体旅游消费等。在多个领域多个维度,让深圳的消费市场更加火热。

深圳高科技制造业培养本土消费群体的典型

端午小长假第二天,市民彭女士和好友来到了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还没有驾照的她虽说是陪好友逛展,但补贴与优惠,让她心动得都想自己买一辆。

“平常也比较关注消费方面的优惠,往年更多的都是商超、食肆方面的,今年看到很多关于汽车的,不仅是市里的政策,还有各区的加码,算下来感觉很划算,我朋友趁着优惠想要换车,我就和她一起来看看。”彭女士说道,“很多展区都直接把优惠政策列出来了,还会把优惠算到极致,我一个不会开车的都心动了。”

汽车消费,绝对是今年深圳消费市场亮眼的风景线。数据显示,大湾区车展9天展期中,预订和成交车辆合计41181台,成交总金额逾120亿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长40%;在各区的表现中,龙岗区3000万元补贴名额提前一个月用完,政策实施以来至5月20日,订单同比增长45%左右,预计能够带动汽车销售15亿元。

实际上,汽车消费市场的活跃,与制造业的增长、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数据增长相互呼应。纵观深圳今年1-4月经济运行数据可以发现,深圳1-4月工业生产加快,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96.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别增长187.5%、162.5%,均超过100%。这也就意味着在汽车产业领域,深圳生产端和消费端持续发力且同频共振。

“深圳本次促消费中汽车消费是很具有代表意义的,它采取一揽子的方式,在顺应了社会消费发展变化的前提下,实现了生产端和消费端闭环和共振。新能源产业本来就是深圳的优势产业,有首个跻身万亿市值的国产汽车品牌比亚迪,产业链供应链也相对完善。而在消费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以及政府大力度的优惠,市民的需求遇上补贴,自然就火起来了。”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院长助理、微众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祁涵说道,“城市擅长生产,市场又有需求,双赢。汽车消费是深圳高科技制造业培养本土消费群体的一个典型。从擅长的产业出发,深圳的高科技制造业可以参照这一方法,复制经验。”

1亿补贴45天内用完,掀起家电数码消费热潮

除了汽车消费之外,消费电子和家电数码也是生产端和消费端一起运转的另一个侧影。从5月1日起,深圳拿出1亿元用于补贴消费者购买手机、无人机、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等产品,市民购买家电最高可以补贴2000元。一个半月的时间,补贴金额就已经使用完毕。

活动伊始,有不少市民都趁着这波福利选购家电。五一小长假在华强北一些电器商场,相比去年同期,客流近乎翻倍。市民凌先生也趁着假期来选购空调,商家的各种优惠措施叠加政府补贴15%后,他最终以1954元购得一台空调,享受政府补贴345元。“原价是2299元的空调,商场打折再加上政府补贴后,我觉得是比较实惠的。填写补贴申请表,在收银处直接通过云闪付App扫码支付,整个流程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操作简便快捷。”他说。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根据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统计,4月30日至5月3日,深圳消费电子和家电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各大零售门店总体客流同比增长41%。“补贴政策自5月1日实施以来,对深圳3C家电消费市场的拉动非常明显。”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黄君表示,这种实打实的促消费举措一方面为普通消费者带来福利,一方面提振零售商家经营信心,此外也支持生产制造端企业发展。

B

5亿大手笔券消费,力度、范围、品类仍可优化与调整

对于市民小张来说,打开京东APP,搜索“深圳消费券”,领取券码进入消费会场,购物车结算坐等快递到家,成了近期以来每天10点都会完成的必要事宜,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每天这10分钟,让她充分感受到了券消费的快乐。“是真的感受到划算,一个29.9的数据线,用上28元消费券,折算下来只需要1.9元,这样的福气,你难道不想要吗?”

小张提到的优惠正是深圳市联合京东平台发放的购物消费券,使她拥有的福利。除了针对具体行业的促消费,深圳更是拿出五个亿,包括通过美团、京东等平台发放4亿元购物消费券、6000万元餐饮消费券、1000万元文体旅游消费券、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券带来的拉动效果是明显的,但专家亦建议,券消费的力度、额度、普适度等环节还可优化和调整。

消费券带动下有店铺单日销量增4倍

以美团为例,今年4月28日至5月底,深圳启动“乐购深圳”促消费活动,通过美团平台陆续发放6000万元餐饮消费券、1000万元文体旅游消费券以及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引发了一轮抢券和消费热潮。

南都记者从美团获悉,4月28日中午12时,首轮消费券在美团、大众点评发放。其中美食消费券满500减200元仅用时3秒即被一抢而空,满200减80元用时11秒抢完;其余酒店、门票等品类消费券均在15秒以内抢完,50元以上全品类消费券20秒抢空。

随着多轮民生消费劵的发放,对线下民生消费的拉动效果明显。美团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不少实体店受益于消费券的拉动作用,订单显著增长。“五一”期间,宝安区一家经营了40多年的老字号食肆“安记烧鹅”单日营业额最多相较疫情期间增长了4倍多。

蛇口“嘉华小吃”自创的鲍鱼粽子五一期间销量上涨明显。老板叶叔表示,作为商家对此次消费券活动也非常期待。店里人流量有明显的增加,也有许多顾客来店咨询消费券要如何使用。叶叔粗略算了下,原来单日卖到一两百个的粽子可以卖到一千个左右。

数字人民币红包方面,从5月30日到6月12日,报名参与深圳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的用户已在4.8万余家深圳本地美团商户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这些商户在美团平台的交易订单量和订单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56.7%和65.6%。

从消费数据来看,数字人民币红包对小额民生消费起到了更明显的拉动作用。1月至今,平台上超过90%的数字人民币补贴流向了购买日用品、订外卖等百姓生活日常消费场景,其中又以30元以下的小额交易订单占比最高。

使用范围和适用性还有待优化

深圳是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始发放消费券的城市之一,并随着消费业态的变化,不断拓宽券消费的使用场景,包括联动数字人民币、与多家银行和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同时开发了咖啡券、文旅消费券等多种新的品类,以满足市民网上购物的新消费习惯和细分市场的精准需求。

“消费券在深圳3月份那波疫情过后,对于消费市场的带动,尤其是汽车、通讯器材等拉动是非常明显的。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券消费对于市民消费欲的提升、商家信心的提振都是很有必要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相锋说道。“但同时也要看到,券消费目前还有优化的空间。例如在京东上面,很多品类还是比较单一的,同一类别可选择的可能只有2、3家,还是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同时,5亿促消费力度可谓不小,但还可以更多。”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阮丽熔表示赞同。“无论是平台数据还是活动数据,都显示出很明显的拉动作用。”阮丽熔建议,接下来还可以对优惠券的核销率进行复盘,对优惠券的发放额度、使用门槛和品类限制等环节做出优化和调整。

提到使用门槛,祁涵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民的消费习惯。生活中可以发现,愿意去商场的人还是比以前少了一些,大家更习惯网上购物了,消费券作为适应新消费习惯的产业,是个刺激消费有用的手段。”他说,“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消费券的使用更多地集中在某些领域和某几个平台,很多还是满减的形式,使用范围和适用性还有待提高。而且,对老年人和不太用这些平台的消费者来说,也有些不友好,也要考虑到不常使用这些平台的人群。”

专家视点

深圳消费如何发力?业态组合上要有更多融合创新

深圳的消费蒸蒸日上,但当把深圳的GDP与消费数据放在一起的时候,“一线城市二线购买力”的刻板印象,依旧贴在这座城市之上。在定下一万亿消费指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之后,深圳的消费如何发力?部分外溢的消费力回流之后,深圳如何留住这些消费力?专家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阮丽熔:

看好暑期文旅市场,亲子游、研学游是重点

公开数据显示,深圳一季度GDP数据位列全国第三,但社消零数据仅排在第8位,有声音指出深圳的消费能力与经济总量并不匹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阮丽熔表示,单从一个数据指标来看,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深圳居民的消费能力。

阮丽熔分析指出,从统计的角度来看,社消零侧重于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等数据的统计,但服务消费、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和金融服务消费则不在这个范畴内,而这些领域则恰恰是深圳消费市场的重点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47元、人均消费支出46286元。“深圳的这些数据均排在全国前列,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更是高达65%。”阮丽熔表示,从这些指标来看,深圳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北上广等城市同级,属中国头部城市之一。

“回头看促消费,进入下半场政策应回归推动消费的内在动力。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有能力和需求自然产生消费行为。因此要着重稳就业、市场主体,提高就业能力,继而提高收入水平。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深圳商业业态虽不断创新发展,但广州、成都等城市的经验做法仍值得学习和借鉴。”阮丽熔表示,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不能期望在单一场景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也提醒内容供给商要投其所好,在业态组合上更多融合创新。

“促消费需要统筹考虑方方面面,深圳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事关助企纾困、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也与消费领域息息相关。”阮丽熔说,加之当前疫情形势的平稳,可以预期即将到来的暑假将会是带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其力度不亚于传统的“黄金周”。

她举例说,旅游业有望迎来一波增长,其中亲子游、研学游等领域将会是一个重点。实际上每逢假期,围绕孩子的游玩、教育等领域的消费一直是重点,她预测暑假期间,玩具消费、体育场馆等文体消费,以及连带的餐饮行业都将迎来一定的增长。

来自大众点评的一组数据显示,“毕业旅行”的搜索热度环比前一周上涨214%,欢乐谷、融创乐园、长隆欢乐世界等游乐园热度高涨,率先迎来毕业季客流高峰。此外,毕业写真定格回忆成为不少毕业生们特别的仪式感,自6月以来,毕业写真的线上团购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140.74%。

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院长助理、微众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祁涵:

深圳有能力造出媲美“618”、“双11”的购物消费节

深圳消费市场如何发力?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院长助理、微众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祁涵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比较火热的、已经成为市民消费习惯的‘618’、‘双11’以及‘双12’,都是根据需求创造出来的消费节。在新的消费业态下,深圳是不是也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购物节呢?是有这个能力且有这样的土壤的。”

在他看来,深圳因为移民城市的原因,确实存在不少人在这里打拼几年之后离开导致消费力外溢的情况。但也正因为是移民城市,才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这也可以成为深圳消费要打造的一个标签。

“每年毕业季、就业季,都会有大量的人涌入到深圳求职,如果深圳的政府部门能够联动整合起租房、家居家装、通讯、汽车等一系列‘来深生活必需包’,打造一个深圳毕业季购物节,给予一定的消费补贴,那‘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温情更甚,城市归属感也会提升,购买力也会被释放。”他建议道。

此外,他认为深圳要提升对商圈的规划和打造,例如消费习惯改变了,线下商圈的转型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指引和指导。同时,要让商圈差异化发展,满足不同的需求避免同质化。“本轮深圳发放的消费券里有咖啡券,这是很新鲜有趣的。我觉得深圳可以打造一些增强社交属性的商圈,这对于深圳人的婚恋、聚集交流等方面都有很积极的影响,目前这个市场在深圳来说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咖啡券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这方面的信号,可以考虑把这个想法继续扩大。”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相锋:

结合目前消费业态和消费市场细分领域的特点做出改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相锋也强调,深圳的消费城市标签不鲜明,消费场所特征也不够明确。既然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吸引力要进一步提高。“未来怎么打造消费特色,需要系统的规划,留住本地消费力同时吸引外地消费力。深圳的高端消费、网红消费场所相对缺失,商场的知名度和差异化一定程度上不足,对于对外地消费者吸引力不够,需要新的标签。不能提到深圳消费,想到的只是东门、万象城,要更加丰富起来。”

此外,他表示要结合目前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市场细分领域的特点,做出新的改变。“例如,深圳要发展免税经济,是否可以和高端购物中心的建设联动起来,开发一些新的业态。吸引外部的消费力上,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些新的市场,比如文化艺术品类的交易。在细分市场上,是否可以打造属于深圳的大型综合性的消费电商平台,针对女性消费市场,是不是可以为深圳搞钱女孩们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这些都可以探索。”

统筹:南都记者 张一鎏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程昆 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