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的简介(郭伋不欺幼)(1)

近读北魏人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有则感人的诚信故事,现摘录如下:

《东观记》曰:郭伋(ji,读音同及),字细侯,为并州牧,前在州,素有恩德,老小相携道路,行部到西河美稷,数百小儿各骑竹马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曰:闻使君到,喜,故迎。伋谢而发去,诸儿复送郭外。问:使君何日还?伋计日告之。及还,先期一日,念小儿,即止野亭,须期至乃往。(《水经注》卷三 河水)

郭伋是后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后汉书》有他的传记。郦道元在此收录的故事是说:

《东观记》说:郭伋,字细侯,曾经担任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带)牧(州官),以前在并州时,平时对百姓有恩德,老老少少多在路上相携送迎,(一日)巡视到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儿孩各骑竹马(用竹竿稍夹两腿间当马骑。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来迎接礼拜,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要远远地跑来?小孩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您到来,十分高兴,所以特地赶来迎接。郭伋道谢后,请孩子们回去,孩子们又送郭伋到城外,并问:使君您哪天回来呀?郭伋计算了一下往返的时间,就告诉了孩子们。待到归来时,却比预定的时间早了一天。郭伋想到对孩子们说的日期,就歇息在郊野的亭子里,到了预定的日子才前往归去。

这则故事的感人之处在于担任州官的郭伋不仅“干群关系”密切,而且能平等地对待儿童,能对儿童做到诚信。他对百姓“素有恩德”,他对儿童“谢”,“须期至乃往”。州官对小儿说的话,可以说是小事一桩。但是,郭伋却看着是诚信的大事。故事本来是记述官吏与儿童之间的小事,而郦道元却看到它的意义,视其为大事,把它收入自己的《水经注》,以表彰好官好德。

郭伋爱民不欺幼,州官小事亦诚信。

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的故事,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他的妻子哄骗孩子说,等妈妈从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这也是个不欺骗幼儿的故事,虽然讲的是不欺自己的孩子,也是诚信的典范。

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立国之本。但是,如今社会上,欺诈事件屡出,高科技犯罪屡现。有人不能自持,有国不讲诚信,真是人心不古了。为什么时代已如此先进,科技已如此发达,而诚信这个老话题却依然要提呢?因为,不诚信就像犯罪,是代代不绝的。诚信与否,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不诚信是某些个人或集团为巧取豪夺他人利益的卑劣技艺。得此疾者往往还难以痊愈。今得郦道元这则故事,如得良药一剂,不诚信者就从“不欺幼”开始,日日精进,病或可除也!

幼不欺,诚可信也。

郭伋的简介(郭伋不欺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