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太娘了如何正确引导(男孩的养育迷思被狠批的)(1)

文|Jenny

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可谓是槽点满满:强制观看、延迟播放、插播15分钟商业广告以及请了几位被网友称为“不男不女”的当红偶像来给孩子们助力。

其中,被声讨得最激烈的就是这些为孩子助力的阴柔派偶像小生们了。

在一个国家级的媒体上呈现一档教育性质的节目,受众指向的是孩子们,难免就会有很多人(尤其是父母)条件反射般地发出各种担忧的声音:

这是在教孩子浓妆艳抹吗?这是在错误的引导孩子的审美?这是在害孩子啊,救救孩子!

这一波集体发泄,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迅猛,这也是“小鲜肉明星”这个群体被骂的最惨的一次。

然而,就像游戏会害了孩子,早恋会害了孩子这些论调一样,“娘炮”“少年娘则国娘”这样的说法背后暴露的是家长们自身对孩子教育失控的焦虑,也是整个社会集体潜意识里对“男子汉”“阳刚气质”等男权思想的迷恋以及对多元化养育的抗拒。

男孩太娘了如何正确引导(男孩的养育迷思被狠批的)(2)

01

当人们在批判“娘炮”时,到底在批判什么?

“男孩该有男孩的样字,女孩该有女孩的样子。”这几乎是大部分父母会对孩子说的话,所以男孩天生就是短头发,天生喜欢汽车,天生数学就好,天生就胆子大等,而女孩对应的则是,长头发,喜欢洋娃娃,心思细腻,温柔文静,不擅长理工科等等。

对于调皮胆大的男孩该怎么做,对于文静细心的女孩又该怎么教育,可以说在每个父母心中,是有一套比较清晰的教养对策的。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着相反性别的个性气质时,很多家长也一定会让孩子向着自己原有的性别气质去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各大育儿论坛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儿子像女孩一样,说话细声细语的,总是爱玩一些女孩子爱玩的玩具,性格也糯糯软软的,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背后透露的是对儿子将由可能变成“娘炮”的深深的担忧,往深一步讲,当男孩开始出现以下行为时,很多父母都会认为他是有问题的,不正常的。

注重穿衣打扮,相貌清秀,体型偏瘦不隐藏情绪,会展现脆弱的情绪(会哭、会害怕)温柔体贴,在乎他人想法,解决纷争主要用语言、情绪或社会关系与男性肢体接触较亲密,有较多情感交流等

所以,当我们在批判“娘炮”时,我们批判的是一个男孩在公众面前竟然毫不忌讳的展现自己的情绪、内心的想法以及自己清秀的审美倾向。

如果我们把男孩这个词换成人,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把这些性格喜好放在男孩身上就会成为一种担忧,实在是看不懂这样的逻辑。

一个男孩长得清秀,注重自身装扮,喜欢和人交流,乐于社交就要被批评?就一定要把他变成一个邋里邋遢,说话粗鲁,寡言的人?

这真的是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男孩太娘了如何正确引导(男孩的养育迷思被狠批的)(3)

02

“少年娘则国娘”时,到底在担心什么?

不难发现,很多人认为的‘娘炮’其实就是因为一个男孩呈现的是和“阳刚”“爷们”完全相反的特质,也就是“女性品质”。

似乎女性品质对于男孩来说就是一种 “毒害”一样,认为“阳刚”爷们的做派就能让男孩子们立于不败之地。

真的是这样吗?

一项针对美国28起校园枪击案的分析发现,青少年对于男性气概的追求对类似暴力犯罪的发生起了关键的作用。

国内与之性质类似的案件也在频繁发生,多起校园性侵和杀人案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阳刚之气”的推崇是否在行凶的男孩们走向深渊的过程中扮演了相同的角色?

欧美国家的诸多学者早已开始反思推崇四肢发达、情感压抑、支配他人的男性气质可能对个体带来的潜在危害。

而如今我们的学校家庭教育却在积极培养这类”阳刚气概”的男儿郎,这样的男儿郎能否真正成为”优秀的“推动“国强”的中坚力量真的还是一个问号。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成为情绪压抑,心理问题诸多、不懂处理人际关系,习惯暴力冲突解决的问题的“定时炸弹”的概率反而会更大。

所谓的“少年娘则国娘”表达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恐慌?

是怕男孩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没有坚韧的内心?

可这些品质几乎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也和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不管男女,做人的责任感,担当都很重要,不是吗?

如果父母们真的是担心男孩们会失去勇气,责任,担当,那应该从日常的生活教育中去下功夫,将这些品质一点一滴的渗透到孩子的行为意识中。

而不是把跟着主流舆论对着“娘炮”“小鲜肉”口伐笔诛。

男孩太娘了如何正确引导(男孩的养育迷思被狠批的)(4)

03

被误读的“阳刚”和“男子气概”

在生活中,我发现有些父母常常会这样夸赞家里的男孩:“我家儿子有出息了,小小年纪就会撩妹了。”

也许是开玩笑,但在无形中是会让男孩误以为挑逗女性就是“阳刚”和“男子气概”一种表现。

然而这种阳刚和男子气概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家男孩会朝这个方向成长:

追求发达的肌肉,长成猛男,日常打扮不拘小节不轻易展现除愤怒以外的其他情绪,特别是不能展示脆弱的情绪(如恐惧、悲伤等)对于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敏感也不在乎 (霸道总裁),解决纷争主要依靠武力(能动手别bb)视女性为性目标,毫不掩饰对女性的欲望,除此之外,视女性为各个其他领域的弱者与其他男性或为“兄弟”,或为竞争者;和“兄弟”们保持距离,不可有过多身体接触和情感交流

这就是大部分父母)眼中的“阳刚”和“男子气概”的具体的形象。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阳刚气质”给男孩到底带来了什么?

针对美国中学生的若干追踪研究发现,那些更“man”的男孩—也就是强调“男子气概”、“阳刚气质”,不表达脆弱的情绪并追求成为硬汉(physical toughness)的男孩,对学校学习的兴趣更低,数学成绩更差。

越追求男性气概的男孩,学习成绩越差,表面上看,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学习兴趣更低,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更man的男孩人际关系更差,更缺乏自信心,情绪更抑郁。

同样的,在社会情绪发展这块,印第安纳大学的Joel Wong及其合作者在综合考察了78个实证研究的结果之后的确发现,越是遵从传统男子气概的成年男性,寻求心理帮助的水平越低,心理健康也越糟糕。

一项包含中美两国青少年的研究也发现,在日常交友中具备“铁血真汉子”风范的男孩,抑郁程度更高,而自尊心和友谊质量更低。

除此之外,大胆无惧铁血义气的”男子气概”和“阳刚气魄“也成为了各种愚蠢的危险性行为的背后推手,酗酒,飙车,抽烟,吸毒,性犯罪,打架,斗殴......针对美国和华人青少年的研究都指出,对于传统男子气概的推崇,和男青年对恋爱暴力的支持态度显著相关。

总结下来,我们目前所推崇的“阳刚”和“男子气概”更多的是对个体情绪的压抑,霸道总裁式的自恋以及对女性的歧视。

而这些对于一个男孩的成长来说才是最大的伤害。

所以,真正对男孩最好的性别教育是应该让男孩们在一个宽松的、多元化的环境中自由成长,摒弃对男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只准阳刚,不准阴柔),迎来真正的”少年强,中国强“。

男孩太娘了如何正确引导(男孩的养育迷思被狠批的)(5)

——————————————————————————————————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shifenmama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