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着“诗豪”之称。刘禹锡的诗,题材广泛,无论是山水诗、咏史诗,还是咏物诗等,均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赏牡丹》,便是其中一首经典咏物诗。

刘禹锡最美十首诗(刘禹锡的这首诗只有4句)(1)

说到咏物诗,最常见的就是咏花,而最大的特点就是托物咏怀。陶渊明咏菊,抒写的是自己闲适悠然、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抒发的是自己不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那刘禹锡咏牡丹主要表达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最美十首诗(刘禹锡的这首诗只有4句)(2)

《赏牡丹》是刘禹锡在长安时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牡丹的歌咏,来抒发刘禹锡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这首诗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刘禹锡却连写了“芍药”、“芙蕖”、“牡丹”三种名花。并且每一种花的品格都诠释的非常到位。

首句“庭前芍药妖无格”,便是刘禹锡对“芍药”的描写。“芍药”,是一种初夏盛开,形状与牡丹相似的花。刘禹锡这句诗是说,庭院中盛开的芍药花虽然艳丽,但格调不高。这主要是因为“芍药”是草本植物,又名“没骨花”、“没骨牡丹”,所以刘禹锡这里称它“无格”。当然,这只是刘禹锡的主观色彩。

刘禹锡最美十首诗(刘禹锡的这首诗只有4句)(3)

次句“池上芙蕖净少情”,是刘禹锡对另一种名花“芙蕖”的描写。“芙蕖”,即荷花,历来是清高纯洁的象征。但在刘禹锡看来,它缺少了热情,因为它只是在池中亭亭玉立,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诗的前两句,是刘禹锡以抑彼扬此的手法来为后面牡丹的出现作铺垫。

所以第三句开始,刘禹锡便笔锋一转,从正面开始歌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只有牡丹花才能在盛开的时候惊动整个京城。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刘禹锡对牡丹的赞扬之情溢于言表。那么牡丹在刘禹锡眼中为何高出一筹?这就要从前面两句中来看了,他以“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突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所以才是国色。

刘禹锡最美十首诗(刘禹锡的这首诗只有4句)(4)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短短四句,连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蕴含了他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使人读起来,不仅能够体会到“芍药”、“芙蕖”、“牡丹”三种名花的自然美,更能从诗句背后领略到它的艺术美。最后,抛开刘禹锡的主观色彩,你最喜欢哪种花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