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誉满江湖”的金庸“大侠”逝世,社会各界特别是网上引发了一片“悼念”热潮。然而,一些不法商贩蹭此热点,利用读者和粉丝们对金庸的怀念和致敬之情,四处推广销售盗版金庸作品图书,乘机牟利。

金庸新修版全36册(盗印金庸全集真能卖得出去)(1)

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群众反映和网民举报情况,迅速组织力量,对出版物市场及网络书店涉金庸作品图书的销售活动,进行了监测和核查,将发现的一批线索及时转办,同时,部署多地文化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

目前,北京、浙江、河南、河北等地正在查处多起销售盗版金庸作品图书案件,包括:11月15日,河北省“扫黄打非”部门在定州一处盗版图书存储窝点,查获盗版图书近10万册,其中包含涉嫌盗版《金庸全集》多套。11月21日,北京市“扫黄打非”部门对王四营图书批发市场一门店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一批疑似盗版《金庸全集》。12月4日,杭州市文化执法总队对辖区某文化用品公司租赁仓库进行执法检查,查扣大量疑似盗版《金庸作品集》。12月6日,郑州市金水区文化执法人员在辖区某物流公司检查时,查扣疑似盗版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等12种图书1万余册。上述案件均在进一步核查中。

光明时评:盗印《金庸全集》,真能卖得出去?

作者:张丰

金庸新修版全36册(盗印金庸全集真能卖得出去)(2)

金庸先生去世,引起很多武侠迷的追思。有不法分子从读者的追捧中看到商机,据“扫黄打非”公号的消息,北京、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都查处了一些盗版的《金庸全集》。

网络阅读时代,人们已经可以方便地阅读金庸的作品,那些还在买纸质版武侠小说的人,显得有几分可敬。但是,收藏盗版的《金庸全集》,可算不上对金大侠的尊敬。他老先生地下有知,多半会感到无奈和不快。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读金庸。80年代,金庸小说开始风靡内地,几乎每一个小镇上,都有几套作品在流传。笔者第一次读金庸的小说是初三的时候,《倚天屠龙记》的第一部,但是看完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第二部。要等到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才有机会接着看。这就是那时人们读金庸的方式,如饥似渴,没有谁在乎读的是盗版。

金庸新修版全36册(盗印金庸全集真能卖得出去)(3)

八九十年代,不但金庸和古龙这样的武侠小说家作品被盗印,鲁迅杂文集这样的“严肃读物”,也有盗版摆在地摊上。很多盗版书,甚至堂而皇之摆在书店售卖。不但是读者,一些“作者”也在沾金庸的光。什么“金庸新”“金庸巨”都出来了,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著”字,足以以假乱真,误导读者。这种人写的作品粗制滥造也就是必然的,相比之下,“全庸”和“金康”,反而显得有点良心了,最起码还想了一个错别字出来。

这对作者是巨大的损失。如果以现在的版权保护力度,金庸的版税收入,足以让他们在20年前就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作家。前些年出版机构新经典推出马尔克斯作品系列,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百年孤独》,以前都是没有获得授权的,虽是正规出版社推出,其实也是盗版。这一度让他对中国读者很失望。

到了新世纪,国家开始重视版权保护,并且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盗版书基本上丧失了市场。书店里已经没有盗版书的踪迹,即便是走在城市的街头,也很难看到卖书的地摊儿了。即便是一个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正版和盗版在印刷质量上的区别。网购时代,最初人们还担心会导致盗版书泛滥,但是后来却发现,网上能够买更便宜的正版书,反而从根本上打击了盗版书的市场。

把盗版书彻底逐出市场,是过去20年中国取得的巨大进步之一。尊重知识人的劳动成果,也就是从根本上尊重创新和创造。所以,进入新世纪,中国的作家们开始变得有钱了。作家不再是清贫的形象,脑力劳动可以获得更体面的收入,这是最可贵的时代精神,也促进了这些年中国出版业和文化的大繁荣。

盗印《金庸全集》,虽然也证明了金庸的魅力仍在,但是却是很卑劣的行为。笔者也怀疑,这些盗版书是否能够真的卖得出去。在人们心中,已经没有盗版书的空间了。电子书足够便宜,网上也能找到合法的版本阅读,那些要买实体书的人,往往是在乎阅读品质,在当今这个时代,他们已经变成盗版书天然的敌人。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日

本期编辑:徐谭 杨雪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