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被用来比喻如伯牙、子期般的知音,亦指古琴曲精妙绝伦,《高山流水》作为古代十大名曲流传至今。

典故最早出自《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俄俄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人生得一知己抵过无数泛泛之交(高山流水知己难求)(1)

“高山流水”因伯牙、子期应运而生,这对知音究竟如何相识、共谱高山流水的乐章呢?

伯牙是春秋战国的著名琴师,从小酷爱音乐,善谈七弦琴。其师曾不远万里带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寻找灵感,伯牙从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中领悟到了琴艺里的真谛,他的琴声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推崇,伯牙却认为还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他不断在寻找那位能真正听懂的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抵过无数泛泛之交(高山流水知己难求)(2)

有一年,身为晋国大夫的伯牙奉命出使楚国,恰逢中秋节,行船停靠在汉阳江口暂避风浪。待到云开月明,伯牙突生灵感,席地而坐,将随身携带的七弦琴至于膝上,忘我地弹奏起来,连自己都要沉浸在那琴声里,无意间抬头发现岸上站着个人,手指一错断了琴弦。岸上是个打柴的樵夫,连忙道歉说自己因为琴声美妙忘了归途。

伯牙便问:“你知道我弹的是什么曲子吗?”

樵夫笑着回道:“那是孔子赞叹颜回的曲子,可惜谈到第四句就断了。”

人生得一知己抵过无数泛泛之交(高山流水知己难求)(3)

发觉丝毫不错,伯牙喜出望外,邀他上船来品谈。没想到这位樵夫只看一眼便断定,伯牙随身携带的正是上古伏羲氏所造的瑶琴。

伯牙心中佩服,开始为樵夫弹奏。第一曲雄壮高亢,樵夫说:“这琴声,有高山雄伟的气势”;第二曲清新流畅,樵夫说:“这琴声,是流水汇聚成的江河。”

伯牙惊喜大笑,没曾想在这荒野之地,竟能偶遇苦苦寻觅不到的知音,能够完全听得懂他的琴音,询问得知樵夫名叫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约定来年中秋再会。

人生得一知己抵过无数泛泛之交(高山流水知己难求)(4)

第二年伯牙故地重游,不见子期来会,向当地的老人打听,才知钟子期因病去世,临终交代家人将他葬在江边,好待来年聆听伯牙的琴音。

伯牙悲痛难忍,坐在子期墓前,弹罢古曲《高山流水》,挑断琴弦将瑶琴砸碎在青石之上。知音已逝,还有谁能听懂他的琴声?

每当提起伯牙与子期,人们不免感叹一句: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因为得之不易,备加珍惜。

人生得一知己抵过无数泛泛之交(高山流水知己难求)(5)

在这个愈加浮华的尘世里,能够遇见真正懂你的人是幸运的,能够拥有三五知己的人定是得到命运的眷顾。更多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懒于思考,懒于了解,懒于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