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樊氏,属于《三国演义》中那种“三不明”中的一种:“有姓无名”,其真实身份是寡妇,是东汉末年荆南桂阳郡太守赵范的寡嫂。樊氏虽是有姓无名的寡妇,却不同于皇家内院的妃子、公主,也不同于普通人家的寡妇、女子,是一个忠贞、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性,是汉末时期中华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尽管她的名气,远不及貂蝉甄姬。

樊氏本在史书未见有只言片语,只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时留下十七字的介绍,即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这门亲事,后为赵云拒绝,同时,也成全了赵云英雄之名)。

然而,樊氏在《三国演义》虽只出现一回,但为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貌美、头脑灵、爱情忠、守节贞。

三国演义寡妇(三国最美寡妇是谁)(1)

首先,容貌。

认识一个人,由表及里,先是所见。所见就是眼睛看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只有樊氏的容貌是正面描写,是赵云亲眼所见。原著对樊氏的容貌描写: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在此处,毛宗岗有一句很经典的评点:谁想此时忽然遇一文君。一下子,一笔将樊氏与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对等起来,美貌与智慧并存。缟素,引申为白色丧服。《仪礼·丧服》:妻为夫,妾为君,女子子在室为父,布总,箭笄,髽,衰,三年。

接着,操守。

熟悉一个人,了解内心,再是所闻。所闻就是耳朵听到。为此,樊氏的守节就是通过赵云赵范的对话而知道。赵范对赵云说:先兄弃世已三载。樊氏的夫君已经逝世三年多,可是樊氏依旧身穿缟素。按《仪礼·丧服》要求,丈夫去世了,妻子只要替夫守孝三年就可以。而樊氏却已守节三年多。更何况,汉朝对寡妇服丧要求没有像《仪礼》规定那么严格,或百日或一年,史书未详细记载。要是都按礼法来实施的话,汉初丞相陈平妻子张氏就不可能一女六嫁,陈平可是第六个。《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陈)平欲得之。

三国演义寡妇(三国最美寡妇是谁)(2)

然后,智慧。

相知一个人,达到知心,后是所感。所感就是用心理解。为此,樊氏的智慧就是赵范向赵云为寡嫂提亲时,将樊氏欲改嫁所需三个条件的字面中去理解。理解往往因人而异,人不同,理解也不同,以致产生的结果各不同,根本就没有唯一且标准的答案。赵范对赵云讲: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乍一看,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人家,竟然会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在那年代,虽然女子地位相比于其它任何封建朝代高了许多且寡妇不愁嫁,特别是美貌的寡妇更为抢手,但是妇女终究是妇女,依然被“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所束缚。其实并不是这样,樊氏是在向小叔子赵范委婉地表达不改嫁的意愿,为丈夫——赵范的哥哥终身守节的决心。这种近乎无法满足的条件来推诿搪瓷赵范,可见樊氏的智慧之高。

三国演义寡妇(三国最美寡妇是谁)(3)

最后,爱情。

交融一个人,跃升交心,后是所知。所知就是心灵交会。从而,樊氏的爱情观就是要体会改嫁的三个条件。体会总会因角度不同,体会更不同,显现出来的效果更是各异。樊氏先是为夫服丧的时间远远超过礼法要求,后是为自己改嫁提出苛刻条件,让所有人都死心,以便可以继续生活在赵家。由此可见,樊氏对丈夫,对爱情,对婚姻的忠诚度之纯,纯得让人无法想象。

之所以会吸引人,感染人,共鸣人,不在于樊氏的外表美,而在于樊氏有智慧,更在于对婚姻的忠贞。

笔者按:忠贞,忠诚坚贞。忠贞是一种节操,是一种气节。忠贞是一种忠诚与贞操,既是对君主或对上级,也是指夫妇之间。特别是夫妇间的忠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樊氏,虽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寡妇,却是个忠诚坚贞的妇女,在丈夫死了三年多,不仅依旧替夫守孝,还自己设立了几近无法满足的三条条件来拒绝改嫁以此践行一女不二嫁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