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1)

张玉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糖坊镇人。他穿着自制的马甲,还背着个黑包,马甲和黑包上都写着“义务为烈士寻亲”,张玉山老人几乎倾其所有,坚持31年如一日,义务为烈士守墓和寻找亲人。张玉山先后5次当选糖坊镇和宾县党代表,被哈尔滨市评为“冰城爱心使者”,他用生命默默守护着心灵中的这块精神高地。在我们当面聆听张玉山老人的故事时,心灵一次次被这位花甲老人感天动地的“壮举”所打动,感受到张玉山生命品质的崇高。从他的身上也感受到,就是因为有了张玉山这样甘于牺牲奉献的无名义士,我们的国防后备力量才能凝聚成这道坚不可催的钢铁长城……

他的小名叫“解放”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2)

1949年出生的张玉山,8个月时就没了娘,是爷爷和姑姑含辛茹苦把他带大的。因为与新中国同岁,爷爷为他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小名,叫“解放”

张玉山的爷爷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为解放军抬过担架,因此老人经常给张玉山讲革命故事和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爷爷告诉张玉山,在1946年前后,一群顽匪窜入糖坊境内,与当地反动武装勾结,妄图继续与人民为敌,我八路军老七团奉命剿匪,为了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伤害,面对坚固的堡垒城墙,只用轻型武器进行强攻,当场击毙匪首及属下80余人,彻底消灭了这群顽匪,一夜之间解放了糖坊。为了解放糖坊镇、清剿残余土匪,许多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埋葬在糖坊镇的这22位烈士大部分是山东籍,牺牲时,他们中最大的才23岁,最小的只有16岁。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3)

“没有革命烈士解放新中国,就没有我张玉山。是无数革命烈士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才换来了共和国的解放!”张玉山这个同共和国一天生日的“解放”,从小就受爷爷战火硝烟中的战斗故事所熏陶教育,深知爷爷给他取这个小名“解放”的含意,让他永远铭记为新中国解放奉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

“我的祖籍也在山东,所以感到非常亲切。”张玉山说,因为爷爷的言传身教,让他对烈士们有了无限的崇敬之情。也许正是张玉山这个特殊的“生日”,使他同革命烈士,似乎注定要结下一个生命中不同寻常的约定。

用生命守护烈士墓地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4)

当了18年的拖拉机手,36岁时当上了镇上一名修路工,而他负责的路段,正好是22位烈士坟墓前的那一段。

修路期间张玉山每天都到烈士墓前看一看,给烈士墓拔草、添土。那时烈士墓地只是一片荒草地,周围没有围墙和栅栏,只是22座坟前简单修了一个纪念碑,每天都有人到这里放牧牛羊。

“烈士们年纪轻轻就离开家乡,帮我们解放了家乡,牺牲在这片黑土地上,怎么能任由牲畜践踏?”张玉山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总觉得应该为烈士做点什么。

“张玉山从今日起,义务为革命烈士守墓不收分文,决不向组织要任务报酬!”1986年初,经过慎重考虑,张玉山向镇政府提出申请——义务守护烈士陵园。为了证明他为烈士守墓不为利益,张玉山主动给时任糖坊镇政府副镇长李艳、养路段的“道班”班长李柏军写下了“决心书”。

从此,张玉山开始默默践行这份掷地有声的“誓言”,成为一名专职的义务守墓人。这些年里,他没拿过一分钱,更没提过一次工资和待遇问题。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5)

守墓之初,张玉山就住在荒凉的窝棚里。有几次他被狼群盯上了,几次周旋除些丢掉性命。在荒郊野外没有电,只能点柴油灯,没有水,冬天化雪水,夏天接雨水,有时去糖坊镇里拉水,直到最近几年,张玉山老人居住的房子在政府的关注下才解决了国电。

这些年,张玉山信守不向政府要一分利益的承诺,不但分文不收,他为烈士守墓时间久了,还把所有的家当都搭了进来。为建一座像样的陵园,张玉山自费买回1000多株树苗,在陵园的四周种下了一道宽100米、长140米的“围墙”;他每天在“墙”内除草、栽花。如今,小树已经绿树成荫。栽下的果树也已是瓜果飘香,为烈士守墓已成为张玉山最大的精神寄托。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6)

多年来,为建一座像样的陵园,张玉山的老伴风湿关节炎无钱医治,儿女们买房、结婚,张玉山拿不出一分钱。

“人生一世,只要认真干好一件事,那就没有白活一回!”张玉山将为烈士守卫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和愿望。没有人能说清楚,他这样巨大的付出到底值不值?亲人们想不通,老伴曾提出离婚,儿子甚至提出要断绝父子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们终于被张玉山的执着感动了。张玉山说服妻子,将镇上的住宅卖掉,在烈士陵园前盖起了砖瓦房,举家“搬迁”进了烈士陵园。张玉山的老伴从不理解到理解,最后成为他坚强的后盾。说起守墓的心里感受,张玉山总有很多感慨:“没有老伴的支持,我也无法在这里荒山野岭坚守30多年!”

义务为烈士寻亲人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7)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8)

他身穿自制马甲,背着个黑包,马甲和黑包上,都写着“义务为烈士寻亲”几个大字,连他的手机号也被写在了马甲上。马甲上“义务为烈士寻亲”几个大字是张玉山咬破手指,用手指写上去的血书,唯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决心。

可是,作了每年祭扫烈士墓的人群,张玉山没有看见烈士的亲人们来过一次。“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亲人肯定都不知道他们长眠在这里,他们的亲人该多么想念他们啊?”张玉山说,为了烈士寻亲,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9)

张玉山先后10余次到黑龙江省军区、原沈阳军区查找这些烈士的个人档案资料,4次赴山东省为17位山东籍烈士寻找亲人,他心里一门心思为烈士寻亲。他每到一地总是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协助,寻找烈士亲人。出租车“的哥”看到张玉山身上穿的马甲,都免费把他送到目的地,伸大拇指表示敬佩,都称赞:“老乡你是好样的!”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张玉山终于为2位黑龙江籍、1位山东籍烈士寻到了亲人。山东籍烈士刘本仁,亲人“团聚”的场面感天动地,让无数群众跟着落泪,也深深印在张玉山的脑海中。

“爹,儿子来看您了!”一头跪在父亲刘本仁烈士的墓前,刘光德两行热泪无声淌下。从刚出生3天一直等到白发苍苍,刘光德这声“爹”,迟到了70年。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10)

70年来,刘光德无数次设想过与父亲“团聚”的场面,当他得知父亲的墓地在黑龙江省宾县糖坊镇烈士陵园时,他第一时间带着妻子和女儿乘坐飞机赶赴父亲墓地。

当这一相聚场面真的出现时,70年的思念之情在此刻爆发,沉积在心底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手捧黄白菊花,放在墓碑前,重重磕了3个响头后,这位70多岁的儿子,在父亲墓前长跪不起,哭泣着同长眠已久的父亲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父子接力守护烈士墓52年(他用生命守护烈士陵墓31载)(11)

张玉山今年都已是68岁的老人了,时光对于他越来越珍贵。张玉山最后还有“三个心愿”:第一个心愿是要利用有生之年,走遍山东省108个县,为剩余的16名山东籍烈士寻找亲人;第二个心愿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宾县烈士陵园变成红色教育基地,让革命烈士的精神火种薪火相传,激励教育一代代后人; 第三个心愿是:“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接后我的班,义务为烈士守墓……”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陈立涛 吕衍海;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