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刚有收音机那会,四叔扛了一个回来,那时候不叫收音机,叫三洋。四叔是奶奶最小的儿子,也是最时髦的那一个。记得奶奶还穿着大襟的盘扣衣服,四叔就开始着白西装喇叭裤了。那时候,四叔最喜欢将三洋的声音开得大大的,一帮朋友喝着可乐跳着迪斯科。

那时候也不懂三洋里唱的是什么,就知道一帮子年轻人开心地扭着屁股喝着可乐。四叔说,这叫迪斯科。,想来,这是我最早接触的一次。那一年我还没有上幼儿园。

后来,跳迪斯科的人越来越多,舞厅里扭着的是年轻人,广场上舞着的是老年人。

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如何假装懂音乐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1)

你跳过迪斯科吗?你知道disco曾被认为是黄色歌曲吗?

“因为歌里唱的是一个富商有几个女儿,他要把女儿嫁给有钱人,这种思想在当时看来是不健康的,这首歌也就成了禁歌。”年轻人跳disco也是被禁止的,张有待说:“那时大家去北海公园,有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年轻人,扛着个上海收录机,放刘文正或是boney m的歌,大家跳起舞,然后就会有戴红箍、举小红旗的人出现,喊:“停!停!’只有中国有老年disco,而且年轻人跳disco是不健康的,老年人跳disco是健康的。”

这是8月4日张有待在春风习习三里屯店,谈到新裤子乐队另一时期的风格Disco时,和大家分享的他关于Disco的记忆。

那一天,《乐队的夏天》专业乐评人、音乐播客“坏蛋调频”主理人王硕和“坏蛋调频”创始人储智勇二人也在现场,借二人的新书《如何假装懂音乐》发布之机,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DJ张有待一起,以《乐队的夏天》为引子,畅谈流行乐的社会史和音乐的欣赏方法。

《如何假装懂音乐》是音乐自媒体“坏蛋调频”主理人王硕和储智勇,20年乐评生涯的集大成之作,用轻松讲故事的风格,带领读者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

正如王硕说的那样:“我们的书叫《如何假装懂音乐》,这里‘假装’不是让大家装X,假装其实是一种了解的过程。

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如何假装懂音乐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2)

纸醉金迷迪斯科

说到迪斯科就不得不说乔治·莫罗德。在20世纪80年代末,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便是出自他之手。

乔治·莫罗德出生于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北部,虽然是意大利人,但那个地方说的却是德语。所以,喜欢音乐之后的乔治·莫罗德毅然去了柏林发展,在那里玩摇滚乐的他第一时间听到了德国的发电站乐队,于是改玩电子乐,并且在试了几次后,捧红了迪斯科女王唐娜·萨默,捧红的歌曲是《我感觉到爱》(I Feel Love)。

这首歌为什么能红?原因跟歌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和纽约的一个叫“Studio54”的俱乐部有着干丝万缕的关系。

在“Studio54”俱乐部里面,名流云集,同时违禁药物泛滥。那里的门卫看人下菜碟,长得不好看的人坚决不让进。这个地方变成了迪斯科的发源地,或者这么说,迪斯科不是一种音乐风格,而是一种舞厅文化。

当时这个俱乐部火起来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违禁药物泛滥和好看的姑娘小伙子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板抓准了LGBT(性少数群体)在城里大部分俱乐部都不太受欢迎的切口,主动向LGBT群体敞开大门。

俱乐部火起来后,音乐推广就多了一个渠道,从前都是电台或者电视台,现在有了迪斯科舞厅,而在迪斯科舞厅最受欢迎的那个人,就叫“迪斯科女王”,也就是唐娜·萨默。

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如何假装懂音乐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3)

原本组乐队出身的唐娜·萨默,在签约了唱片公司成了艺人后,专职参演德国的音乐剧。也因此遇到了乔治莫罗德,出了自己的专辑。

1975年的时候,唐娜·萨默出了一首歌,名叫《爱你爱你》。乔治·莫罗德将其寄给了一个美国唱片公司的老板。老板在私人派对上放这首歌时,非常受欢迎,甚至被要求反复播放。然后唱片公司老板就让唐娜·萨默将原本3分钟的歌加长到了17分钟,出了一个加长版。唐娜·萨默在美国打开了市场。与此同时,一种专门为了俱乐部制作的加长歌曲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唐娜·萨默也就成了这个迪斯科风潮的先锋。

准确地说,迪斯科的第一波风潮只持续了三四年时间,很短很短,而且迪斯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地没落,只是经营场所被查抄了,或者因为政策的原因,或者因为租金的原因。喜欢玩的人还在,只是地点变了,音乐风格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换了一种方式示人。

比如我们在年轻时经常听到的三种舞曲风格:浩室、科技(Techno)、迷幻(Trance)。在20世纪80年代初迪斯科落伍之后,这三种风格相继诞生了。

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如何假装懂音乐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4)

你真的了解爵士乐吗?

对于爵士乐,曾看过这样一段描写:“在当今世界上,能与古典音乐相提并论的恐怕唯有爵士乐了。因为,爵士乐不仅旋律、和声和节奏方面极具特色,更主要的是,它复活了古典音乐失传已久的即兴演奏。因此,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爵士乐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现代世界性的音乐。”

而我第一次知道爵士乐,是在前些年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上。爵士年代的纸醉金迷在一场场的舞会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今,爵士乐似乎变成了高消费的标志。然而今天被写作“Jazz”的爵士乐,一开始可没有这么光鲜亮丽。爵士乐最初被写作“Jackass”(蠢蛋)。后来,Jackass被简化成Jass,最后又演化成了Jazz。

爵士乐源于非洲黑人传统民谣,这种黑人民谣不受传统古典音乐结构的束缚,不掩藏内心的情感,在歌曲中直陈想法。同时,那种不追求完美协调音响、喜欢制造嘈杂热闹效果,多变的切分节奏以及即兴变奏的黑人音乐风格,是以往以白人为主导的古典音乐中所未曾听闻的,因此,它吸引很多白人音乐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尝试着将白人的音乐元素揉入黑人音乐里,进而搭建出极为复杂且多层次、多变化的音乐类型,这种音乐类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爵士乐。

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如何假装懂音乐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5)

说到爵士乐的起源,不得不提美国的红灯区文化。在19世纪,美国风月场里总有几个黑人拿着白人的乐器吹拉弹唱,为等待的客人们助兴,演奏的时候也几乎不穿衣服。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黑人性能力比较强,通过音乐传递“正能量”,有助于客人发挥神力。

早期的爵士乐演奏的乐手们来自西非,演奏的音乐带着西非的节奏感,同时融合了加勒比地区的旋律感,再用上白人的乐器,是三合一而成的一种音乐。

也因此,有位音乐家曾这样概括爵士乐:“简单的说,爵士乐--实际上就是白人和声与黑人节奏相结合的产物。”

早期的爵士乐被称为“Jackass”。后来,这种音乐越来越普及,直接叫Jackass显然不合适,于是就省略了三个字母,改成了“Jass”。但是把Jass贴到墙上之后,总是有几个手欠的把“J”给掀下来,剩下“ass”(屁股),很不雅。于是“s”被改成了“z”,这样就不会闹误会,Jass也就变成了今天的Jazz。

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如何假装懂音乐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6)

《如何假装懂音乐》一本搞懂30多种流行音乐风格的入门书。说到这本书的初衷,在书的封底上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我有什么初衷,那就是发现了一些被误传的东西,或者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和它的另一个版本,于是写了下来。”

在书中,除了迪斯科和爵士乐的故事,还有更多值得你去看的,比如:

朋克和金属到底是不是死对头?

蓝调音乐是黑人音乐,乡村音乐是白人音乐?

鼓手最后会被机器取代吗?

......

所有这些关于音乐的种种疑问,翻开《如何假装懂音乐》,都能从王硕和储智勇讲述的关于音乐的故事里得到答案。

在《如何假装懂音乐》一书中,王硕和储智勇用轻松讲故事的风格,带领读者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流行音乐的百年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