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的天体,有比较常见的恒星,行星,还有数量比较稀少的中子星,黑洞等。要说宇宙中最大的天体,我们还是需要从恒星中去寻找,毕竟恒星的形成需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宇宙中的天体诞生都是从物质的凝聚开始,基本都是起源于星云之中,星云是各种宇宙元素聚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丰富的氢元素。星云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随着它的不断旋转,物质向中心聚集,形成最原始的天体胚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天体胚胎的质量不断增大,进一步成为气态行星,随着质量的进一步增大,天体中心的压力和温度在不断提升,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点燃中心的核聚变,从而演化为一颗恒星。
由此可见,恒星只有质量超过一定程度才能够形成,宇宙中不大可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天体,还不是恒星的情况。而恒星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一类天体是不用怀疑的,每一个恒星系的质量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心的恒星上,例如太阳系的质量99.86%都集中在太阳身上,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在太阳面前只是一个个米粒。
恒星之下的则是气态行星,它的质量没有恒星大却远远超过类地行星。理论上来讲,气态行星只要有足够的物质再次向它聚集,也是有希望聚变为一颗恒星。
太阳系最大的气态行星是木星,它的质量相当于137个地球,体积可以容纳下1321个地球。木星在太阳系是最大的气态行星,可是在宇宙中,它的体积也不算什么,比它大的气态行星到处都是。
那么气态行星的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演化为恒星?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当气态行星的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8%时,就能够点燃中心的核聚变,成为最低级别的恒星,这类恒星我们称之为红矮星,也是恒星家族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恒星。
在恒星家族中,质量越大,核心的聚变反应速度就越快,越猛烈,发光发热强度也就越高,同时寿命也越短。当核心的氢元素消耗完之后,恒星的主序星阶段也就结束了,进入了红巨星阶段,这个时候中心的核聚变燃烧的是氦元素。
红巨星阶段是恒星走向生命尽头的一个过程中,此时的恒星体积会不断膨胀,达到原来的几十倍,数百倍以上。红巨星的末期,根据质量的不同,红巨星会以不同的方式迎接自己的死亡。
最低级别的恒星是红矮星,它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8%到40%,这类恒星核心的核聚变反应较慢,可以有更漫长的时间来充分燃烧氢元素,寿命也是无比漫长的,少则数百亿年,多则可以达到上万亿年。
红矮星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并不会有激烈的反应,而是像炉子熄火一样温和的自然熄灭,演化为一颗由氦组成的白矮星。
比红矮星高一个级别的恒星是黄矮星,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这类恒星燃烧完核心的氢元素之后就会进入红巨星阶段,体积不断膨胀最后在行星状星云中死亡,核心会留下一个由碳,氧组成的白矮星。
黄矮星的寿命约100亿年左右,我们的太阳已经燃烧了50亿年,再过50亿年,它就会走向生命的尽头,那个时候太阳系将不再适宜人类的生存。
比黄矮星质量更大的恒星有白矮星,红巨星,蓝巨星,红超巨星,恒星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8倍时,它们在红巨星阶段之后会发生超新星爆炸,中心留下一个体积约在10到20公里的中子星。
当然,恒星的最激烈情景并不是演化为中子星,而是霸道的黑洞,当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20倍以上,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中心留下的则是一个黑洞,而此类恒星的寿命非常短暂,只有数百万年左右。
质量越大的恒星,进入死亡阶段的时候,体积膨胀的也会越夸张,而我们寻找宇宙中最大的天体,也是从这些恒星中寻找。由于此类超大质量的恒星,它们的温度和亮度都是非常高的,在黑暗背景下的宇宙空间里,就是一个个非常亮眼的大灯炮,只要距离不是特别遥远,我们要观测到并不难。
那么在宇宙中目前观测到的恒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哪一颗?
由于进入膨胀阶段的恒星,它们的边缘往往非常稀疏,很难真正确定边缘在哪里,所以对于此类恒星的观测都会存在一些误差。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史蒂文森2-18是体积最大的恒星,它的直径相当于2150个太阳,体积可以装下100亿个太阳,即使是光想要绕一圈也需要8.7个小时。
如此巨大的恒星若是放在太阳系,那边缘可以达到土星轨道,可见它有多么的庞大。虽然如此巨大的恒星表面温度只有3000摄氏度左右,但是它的亮度却是太阳的50万倍,在宇宙中是非常耀眼的存在。
当然,这样的恒星寿命也是非常短暂的,它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观测到它的超新星爆炸,然后在那个爆炸的中心会出现一个黑洞。只不过这样的黑洞我们要观测到恐怕非常难,在黑洞的家族里,这类黑洞只是一个小个子,没有明显的视界范围,不容易观测到。
只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或许等到这颗恒星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人类已经具备了星际航行的能力,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前往这颗恒星的附近,近距离去欣赏观测超新星爆发的壮观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