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先鸣(湖南省毽球协会主席)

办公桌左角上,放了一摞黑格尔《小逻辑》浅释、艾思奇文集一、二卷等老书,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体育运动全史》(简称全史)放在最上面。

前几天,不自觉地打开《全史》做过浏览,重点是在寻找其中是否有关于毽球起源及发展的文献记载。

《全史》系匈牙利著名体育史学家拉斯洛·孔的专著,由成都体育学院颜绍泸先生翻译,中国体育史学会编印。这本专著在苏联及东欧等国家享有很高学术地位,在我国体育史学界也有较大影响。该书纵横公元前4000年到现代体育发展,时间跨度近6000年,从体育起源、古代世界体育(公元前4000至公元476年)、中世纪体育(公元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时期体育(十七至十八世纪)、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现代体育的发展、现代体育(1917年至今)等五个阶段,概括了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时期的项目起源、基本特征及发展作用。

毽球分为两个种类(中华毽球探源之问)(1)

中国花式踢毽运动员邓丹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海报。

归于毽球这个项目,我们多数人,了解它是从自己儿时踢毽子开始的,那时不知道什么叫毽球,更不了解它的起源与发展史。现在做毽球工作,必须要对其有所认知。关于毽球的一些知识,都是共识化的文字,诸如起源于我国汉朝,兴盛于隋、唐等。

但当看到东欧人写的《全史》中对毽球文字记载,一下子触动到了敏感神经,感到十分惊讶。书中古代体育部分对毽球只字未提,到了中世纪体育,晋朝(公元三至五世纪)则写到“从日本人那里学会了踢毽子游戏。”如果真是这样,那毽球的起源将推后300至500年(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晋朝:公元265年至420年),更关键的是对毽球运动起源的归属国产生了彻底颠覆。这是一个严肃而又需要正名的体育史学问题。要解决这个历史之问,需要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回答毽球起源年代探源历史之问?毽球起源国权属之问?现在国内有学者在探究毽球起源年代甚至还要早于汉代的发现线索。

本人无力对这么重要的史学问题妄加评论,站在历史唯物史观的高度,人类总是要敢于挑战前人已有研究,不断在已有史学研究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00:00

视频:全国毽球冠军黎文涛展示运动技巧。

湖南省毽球协会将于今年九月举行毽球科学发展文化论坛,就是要给有志于毽球运动研究的人们,一个探求毽球运动科学发展的平台,当然也包括毽球运动探源研究。本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观点独立,敢于发问,科学严谨、大胆探索、百家争鸣的治学态度,运用历史唯物观,用系统、整体、发展的方法,潜心研究,探索无穷,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求真务实的学风不断引向深入。

不忘本来,才有未来。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温故知新,是时代呼唤,是责任担当,是当仁不让,是世界主流,是文化自信。我们决不能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颠覆性错误,要深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毽球的文化内涵,用新的研究成果回应历史之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焕发新生,发扬光大,全民“毽”身,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