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可以改一个字吗(请改备注和麻烦改备注)(1)

“‘请改备注’和‘麻烦改备注’,意思不一样吗?”

近日,一个在读研究生的学生向我狂吐苦水。

这位学生在面向某国的中文教育班级里担任助教。班里有几位同学没交作业,她在班级群里艾特@这几位同学,并发消息:“没有改备注的同学,请改备注。”

于是,她“​生平第一次经历群体谩骂。”

“我被骂了半小时吧。消息录了个屏,划拉了2.5分钟我才录完。”

“这不是一样的意思吗?”不少朋友留言表示无比同情。

同情只会加深沮丧,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时候要平和心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孔子说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责怪他人,应该积极面对,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备注可以改一个字吗(请改备注和麻烦改备注)(2)

静下心来想想,她确实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说话做事得先了解对象、场合、身份,尊重对方。

我认为她在接受助教这项工作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学情,因为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文化和思维习惯。

孔子就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对可以说话的人设防不说话,这就错失了人才;将不可与他谈的话与他谈了,这就是说错了话。

该国多数人与别人交往时都力求圆滑,他们在乎别人的言行,在公共场合不恰当的说话声调和目光,都可以令人以为自己就是被谈论的对象。

我这位学生在班级群里,公开要求几位同学修改备注,应该引发了他们的反感,所以后来那么多激烈的语言,应该是他们强烈维护自尊的表现。

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即你说话的时候不看别人的脸色,那你分明就是没长眼睛的瞎子。所以,说话要注意身份,讲究分寸,还要注意别人的心情,不能自顾自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否则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

备注可以改一个字吗(请改备注和麻烦改备注)(3)

其次,工作要讲究方法

未修改备注的只有少数几位,所以我认为她发私信更合适,既表示了尊重,又可以在私信中适当措辞。在班级群里艾特@,容易让心思细腻的人误解为被公开点名了。

我的学生后来想通了,“由于中外观念差异,她们觉得我艾特@她们了,不尊重她们。而我的初衷是怕她们看不到群消息,特意提醒一下。”

人都有自尊,也都希望被尊重。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在其文集《呻吟语》中就提到“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其中第一条就是“对众不责”,即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羞辱批评。

子路性格直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在子路面前说话就比较随意。

有一次,孔子听到子路奏瑟,开玩笑说:“子路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

孔子的其他学生听到了,以为子路水平很差,因此而不尊重子路。

孔子知道后,对大家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规模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公开肯定了子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挽回了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又对子路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希望。

他对弟子的爱护,为人处事的圆滑老到,不得不令人赞叹。

备注可以改一个字吗(请改备注和麻烦改备注)(4)

再者,说话要注意措辞。

世人都喜欢听好话。仔细想来,“请”和“麻烦”还是有区别的。“请”是请求,虽然是敬辞,但在生活中还是用得比较普遍的。“麻烦”是“烦扰,打扰”,也就是说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麻烦,“麻烦改备注”既有道歉,又有请求,或者“烦请修改备注”更为尊重客气。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孔子骂起别人来,就很温柔,很含蓄。

《论语》中,很常见的表述有“吾未见刚者”,“吾未见仁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其实就是孔子在骂“你们这帮软骨头”,“你们这帮没道德的混混儿”,“你们这帮不知廉耻的色鬼”。“未见”,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不认可,同时正话反说,委婉含蓄又引人深思。

孔子是这么给人提意见的。

孔子希望学生子贡学习更努力,能向优秀的颜回同学学习。他不说人家颜回有多厉害,而是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

子贡善于言语,他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子贡是出于什么心理这么说的呢?是真心佩服颜回,还是自我谦虚一下?这个不得而知。

子曰:“弗如也……”(孔子说:“赶不上他啊……”)这也太打击人家子贡了吧。

然而孔子紧接着说:“吾与女弗如也!”(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子贡瞬间被治愈了,并且还深受激励:老师竟然把我和他自己相提并论,这是对我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呀?

有话要好好说。学会说话,学会为人处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我们读书工作、人生阅历沉淀而来的一种修养。

感谢您的静心阅读,我是【棘心夭夭】,关注我,分享更多故事。

我正在朝百粉努力的路上,每天坚持创作,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