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节奏”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它最初指音乐的节奏,前些年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最炫民族风》里就有这么一句歌词“什么样的节奏最呀最摇摆”。之后它从音乐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忙碌或悠闲叫生活节奏,说话的抑扬顿挫叫话语节奏,就连文学作品的高潮迭起也可以形成影响读者情感的节奏变化。近年来出现的“带节奏”一词,又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新的用法。

节奏感的发展趋势 细品一下节奏这两字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是不是变味了(1)

最炫民族风凤凰传奇

“带节奏”发源于电子竞技圈,最开始被用于游戏解说,后来逐渐成为多人竞技类游戏的常用术语。由“节奏”到“带节奏”,人的隐喻思维在这里面起了很大作用,无论是音乐节奏还是生活节奏,都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的把握,将这个概念抽象出来,用以形容不同时间内游戏的进展过程也是再合适不过的。

当虚拟战场的冲锋号角响起,强大的英雄身披铠甲振臂高呼,身后的队友攻守得当气势如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便是“带起了一波节奏”。如果选手的表现不佳,解说也会不无遗憾地说一句:“这波节奏没有起来呀!”这时的“带节奏”,是对于团队里优秀队友技术操作的盛赞,也包含了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其中。

节奏感的发展趋势 细品一下节奏这两字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是不是变味了(2)

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其中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使用,“带节奏”一词的使用范围也从游戏圈扩展到了其他的网络领域,主要有微博和直播间。此时这个词语中所蕴含的关于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重心几乎完全转移到“带”字上面,使“带节奏”产生了引申意义:在讨论某个话题时,个人或媒体为了追求利益引导舆论走向,模糊事实真相、混淆视听的行为,也被称作“带节奏”。

这种行为常见于微博热搜的热评中,在事情的前因后果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带节奏的人随便说一个看似合理的观点,就会有人信以为真,然后对事情做出并不合理的评价。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节奏”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很快就会失去热度。但有时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德阳女医生自杀一案,就是有人在网上故意发布删减后的视频混淆视听,联合某些微博大V带节奏,最后才导致女医生不堪舆论压力自杀身亡。

当然,除了在网络上,我们生活中也可以见到“带节奏”的例子。比如新品发布会上商家有时会安排几个人装出一副哄抢的样子,使消费者误以为这种商品知名度很高,并营造一种“不抢就买不到了”的紧迫感;淘宝卖家通过雇用水军来提高好评率,带动消费者来购买商品等。这些都是常见于营销中的带节奏行为。

节奏感的发展趋势 细品一下节奏这两字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是不是变味了(3)

直播间的主播会说“别带节奏”啊

此时“带节奏”这个词开始由褒义走向贬义,人们对于蓄意引导自己看法的行为很是反感,屡屡呼喊着:“不要再带节奏了!”但网友们似乎又难以避免受其影响,因为在反驳带节奏者的同时,他们不知不觉也加入了这波节奏的浪潮中,并为话题提供了热度。网友们容易被“带节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网络时代信息纷繁复杂,流言蜚语难辨真假;其二是网民的从众心理也为带节奏这种行为推波助澜,追随“主流”带来的安全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节奏的浪潮当中。随着“带节奏”的流行,它催生出了一系列新的词语,比如形容一个人擅长带节奏,我们可以叫他“节奏大师”,一群人集体带节奏的行为则被称作“组团带节奏”。

可见,“带节奏”一词在电子竞技圈和自媒体平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语境中内涵不尽相同,感情色彩更是迥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