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曾经学过:“小地点用at;大地点用in”(通常在学习动词arrive时会讲到),这个所谓的“规则”貌似简明扼要,可仔细推敲便会发现漏洞百出:大与小有什么标准吗?多大算大?多小算小?我相信没人能给出答案,为什么?因为这个所谓的“规则”本身就是伪命题,属于典型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不知哪位高人N多年前创立了这一规则居然流传至今。让我们看下面几个正确句子,纠正这个伪命题:

(1)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when we arrive at New York? 我们到达纽约时,天气会怎么样?

(2)What time do we arrive at New York? 我们什么时候到纽约?

(3)I will arrive in New York tomorrow. 我将于明天到达纽约。

(4)When did you arrive in Beijing? 你什么时候到的北京?

纽约应该算比较大了吧,为什么上述句子既能用in也能用at?这需要我们深刻理解“介词”这一词性的原理和本质,真正领悟到介词的魅力,才能运用自如。我们先了解一下空间介词at与in的本义。

一、at

at的本义:精确地表示一个地点,与大小无关,取决于语境。如果把一个地方仅仅看作一个点,只对那里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并不关心这个地方本身的形状与大小,就可以在这个地名前面用at。

此时的“点”,可能的确是一个点,如:at the end of the street在街道的尽头;也可能这个地方的大小并不重要,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点而已,因此at常常用于旅途,如例句(1),我们到纽约时天气会怎样?在这个语境中,说话者的关注点是“天气”,至于纽约市,那仅仅是一个“地点”而已,例句(2)同理。

They arrived late at the airport. 他们晚到了机场。

She's at Tom's (= at Tom's house) . 她在汤姆家中。

I met her at the hospital. 我在医院遇见了她。

二、in

In的本义:在…内,周围的环境是立体的,四面八方有东西环绕。如例句(3)与(4),此时的画面感是立体的、三维的,表达出的意境是更加丰富的,甚至会体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感觉融入了某个地方。细细品味一下,其实介词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空间的画面感以及由此引申的抽象意义,但万变不离其宗(本义、本质)。
She got in her car and drove off. 她钻进汽车里,开走了。
She was lying in bed. 她躺在床上。
I read about it in the paper. 我是在报纸上读到这事的。

因此,要学好英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懂得了“原理、本质”,才能具备“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刻苦努力固然重要,但方向错了,方法不对,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获。

in和at怎么区分大地点小地点(小地点用at大地点用in)(1)

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学过一些“假英语”,比如at/in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