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又名红薯、白薯、红苕、番薯、山芋、地瓜等。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作物,也是主要的饲料作物。我国甘薯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第四位。甘薯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南部,而以温带南部为多,如墨西哥、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日本、美国及非洲等地都有种植。我国是在明朝引入甘薯的,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世界上种植最多的国家。

甘薯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甘薯的栽培技术)(1)

1.轮作与整地

甘薯不宜连作,常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北方两年三熟区,多与玉米、高粱、小麦、谷子、大豆、花生、烟草轮作;南方多与水稻、麦类、大豆、油菜、玉米等轮作,也有在甘薯地里套种玉米、蔬菜、豆类及瓜类的。甘薯根系强大,为了创造块根发育的良好条件,土地应深耕并施足农家肥为基肥。

甘薯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甘薯的栽培技术)(2)

2.育苗

栽插甘薯是由种薯育苗栽插繁殖的,育苗有两种方法。一是温床育苗。这是北方采用的方式。育苗时,选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做成长7~10米、宽1.2米、深0.6~1米的苗床,北边还要做风障,在苗床里铺上稻草、马粪、麦秸等酿热物,酿热物必须加水潮湿后放人,然后上边再铺一层细土,在土上放种薯,放好种薯后再盖上一层土即可,利用酿热物自然发酵来提高苗床温度。二是露地育苗。在南方温暧地区采用,也同样做成苗床,不加酿热物,依靠太阳热量发芽生长。育苗可随时进行,随时可取蔓苗栽插。苗高30厘米时即可采苗,应选粗壮、节短、无病虫害的茎蔓裁插,其长度以3~5节为宜。当气温达到18°C以上时即可进行。栽插方式有直插、斜插、水平插等,播后立即灌水即能成活。裁插密度一般每公顷75 000~90 000株,因品种与土地肥力而异,行株距60厘米×20厘米或50厘米×30厘米。兼收块根及茎蔓饲用的,每公顷90 000~ 120 000株;青刈利用的,每公顷90000~180000株。

甘薯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甘薯的栽培技术)(3)

3.田间管理

幼苗成活后,要及时中耕消灭杂草,疏松表土,同时还要注意培土。以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旱害与涝害,还可防止薯块露出地面影响产量与品质。甘薯茎蔓匍匐地面生长茎节容易生根,对蔓长易生根的品种应提倡翻蔓,而蔓短的品种可以不翻蔓。甘薯虽然耐旱,但过于干旱也会造成减产,在长期不下雨而发生土地干裂时,应及时灌水,才能保证较高的产量。

甘薯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甘薯的栽培技术)(4)

4.收获和贮藏

甘薯块根一般在霜前收获,遇霜后则不耐贮藏,而且发病较重。收获时还要注意减少损伤。在收获块根前要先收割茎蔓,茎蔓产量大约为块根的1/2,是家畜的优良青饲料。饲用栽培的甘薯,应在茎蔓及块根产量最高时收获。当块根形成一定重量后茎蔓可刈割数次,以获得更多青饲料。在南方可以刈割3~4次,华北地区刈割2~3次,各地可因地制宜决定适当的刈割次数。每公顷可收薯块和茎蔓各30000~45 000千克。青刈栽培的甘薯茎蔓每公顷产量60.000~ 105 000千克。收获后的甘薯应贮藏好供冬、春季利用,贮藏期间要求的温度为9°C~ 18°C,相对湿度70%~80%。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可采用地下窖、半地下窖或地上窖贮存。

甘薯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甘薯的栽培技术)(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