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1年有一位中国京剧演员走出国门,到美国演出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成为了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1)

当时美国演艺界的大佬是著名的戏剧演员卓别林,比梅兰芳大五岁,以前也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当时以梅兰芳粉丝的身份拜访了梅兰芳先生,并且合影。梅兰芳在美国各大城市演出的时候,到处人山人海,码头街道都拥堵不堪,当地市长出动警车给梅兰芳先生开道。每个市的市长基本都是梅兰芳的粉丝,梅兰芳先生也很重视跟美国演艺界的人交流。好莱坞有个大腕叫范彭克(美国电影史上非常著名的演员),非常仰慕梅兰芳先生,把梅兰芳先生请到自己的庄园一起打高尔夫球。梅兰芳先生第一次接触高尔夫,不会打,范彭克亲自给示范,把这段还给拍成了视频,网上可以查到。后来范彭克周游世界拍一部片子叫《环游世界80天》,梅先生同样也请到自己府上,教范彭克唱京戏。看着范彭克的身段,说你可以唱武生,给他扮上教他演武松,本来就是拍片子来的,跟随的人把这段也拍下来了。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2)

所以算起来梅兰芳才是第一个真正打进好莱坞的演员,以前都说第一个是李小龙,其实梅兰芳比李小龙影响更早。而且世界范围承认的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体系,梅先生代表的是戏剧化的、程式化的表演,在西方的表演里很早就认可有梅兰芳这么一号人物,他有自成一派的表演系统。

现在一提到京剧,梅先生就是个京剧符号式的人物。那么他是如何达到出神入化的成就的呢?如果从天分上来看,梅兰芳先生算是个天赋极差的,出生在梨园世家,爷爷叫梅巧玲。当年同治年间和道光年间有个说法叫同光名伶十三绝,有那么十三位京剧界大腕,他爷爷就是其中之一,其中最小的是谭鑫培。当时梅兰芳要学京剧的时候好多人都认为这孩子干不了这行。京剧演员有几个先天的条件,第一是嗓子得好,唱为主啊,梅兰芳的嗓子是不亮的嗓子,叫温吞嗓。再一个京剧演员得有好眼神(不是说看得清楚),喜欢京剧的朋友都注意过,好演员的眼神就是不一样,人说眼能传神。京剧有扮着唱的还有直接穿西服唱的,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看出一个好演员的眼神来,京剧演员的眼神在舞台上流转的同时,能带动观众的注意力,行话叫领招。可是梅兰芳小时候说难听点就是死鱼眼,眼皮大还往下掉,一睁开眼双眼无神,完全不符合京剧演员天分当中的要求。还有就是不管哪行,都讲究脑子灵活,梅兰芳当时脑子还特别慢,学啥一时半会儿会不了。梅兰芳就这三样加一块,明显不是唱戏的料。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3)

他本身出身在梨园行当里,想不干这个干别的都难,因为那会儿,唱戏的都归到下九流里的,想念书干点别的人家还嫌弃不要你。没办法梅家还得教啊,就请了个唱青衣的先生教,男的名叫朱小霞。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按照旦角儿青衣教他,当时教的是《二进宫》,里边有几句唱梅兰芳怎么学也学不会,好几天都不会,这先生一看,这孩子我教不了,告辞了。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这孩子祖师爷不给饭吃”,当时就没人愿意教梅兰芳,怕教你没教好,出去有损我的名声,我是个腕儿教出你这么个徒弟。没办法他爷爷把他送到大班子式的梨园班子里学,在那里他一天天的打基础。可是这行讲究一师傅一徒,口传心授,在这种环境下的教学质量就不用说了。

这时候有一位曾经受过梅兰芳爷爷恩惠的旦角出现了,名叫吴菱仙,本来在京剧史上没啥名儿,因为教出了梅兰芳而出名了。他为什么愿意教?因为他欠梅巧玲的情,是这么回事儿,当时这个吴菱仙家里遇到点事儿,赶巧梅兰芳爷爷大街上遇到他,故意正对面走过去,兜里掏出一包东西扔给吴菱仙,说一包花生你拿着吃吧。给钱肯定不要,虽说当时戏子身份低微,但有人格尊严,心想一包花生没啥就收下了。可是打开一看,里边是一张银票,当时就把吴菱仙家里的燃眉之急解了。救了急,还不露声色的给足了面子,当时吴菱仙心里感恩戴德,记下了这份恩情。这不刚好你孙子没人教,我来教,还你人情。虽说这人没啥名气,但教人很有一套,梅兰芳不是记不住东西反映慢吗?那就笨鸟先飞,老师手里攥三十个铜钱,旁边放一个碗,你唱一遍往碗里扔一个,直到三十个都扔到碗里为止。这不是说唱一句扔一个,比方说从苏三离了洪洞县,到来生我变犬马当报还整段唱完扔一个进去。这样的练法使得梅兰芳形成了机械记忆,你只要一报开头我就整段都下来了,就靠笨办法练记忆。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4)

然后是吊嗓子,就让梅兰芳一大早跟着他遛弯,吴菱仙大人步子大啊,梅兰芳年纪小跟后边一溜小跑,出一身汗。这不是锻炼身体,这样一来舒筋活血,血脉活开了,再一杨嗓子气血循环到那儿了,高音能上去不说,还不伤嗓子。最厉害的是眼神,梅兰芳死鱼眼睛嘛,让在房里挂个东西,两只眼睛一直盯着看,不让轻易眨眼睛。偶尔拨一下那东西,让眼睛盯住了,练的两眼红肿直淌眼泪。六小龄童也用过这种方法练过眼神,这吴菱仙还给梅兰芳教了一种独特的练眼神方法,训练鸽子。鸽子不是色盲能分别颜色,老师分别在两根棍儿上绑上红色和绿色的布,一挥绿色的棍儿,鸽子飞下来吃食,一挥红色的棍儿,鸽子飞走了。就让梅兰芳用眼睛盯住鸽子,眼神来回切换必须有变化,鸽子到哪儿,眼睛就跟到哪儿,就这么练把梅兰芳的眼神给练出来了,使得眼睛光彩照人,神采奕奕。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5)

他这师傅算是对梅兰芳呕心沥血,硬生生把梅兰芳的基本给教出来了。还有对女人小脚的模仿,这个京剧里教跷功,让梅兰芳穿着木头鞋站在小板凳上不能动,并且时不时的要绕圈。冬天的时候在水泥地上泼上水冻成冰,在上边跑圈,后来梅兰芳走任何高难度的步伐都运行自如。

梅兰芳学成后开始登台演出,小有所成之后,年轻气盛,低下跟自己的同行啊爷爷辈的较劲儿。有这么一会儿跟谭鑫培一起唱《四郎探母》,梅兰芳唱旦角儿“铁镜公主”,谭鑫培唱老生“杨延辉”。俩人一句赶一句的对唱,梅兰芳年轻啊,一时兴起把节奏提快了。唱的速度特别快,正赶上谭鑫培那天身体不太舒服,有点上不来气,勉强把戏给对付完了。当时就很生气,意思你欺负我老了,到了第二天又是《四郎探母》谭鑫培把节奏提快了。这下梅兰芳跟不上了,心想这老头还真厉害,我居然跟不上。谭鑫培这边得意着呢,我宝刀不老!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6)

以前的艺人,身份地位都很低,经常受到歧视、压迫屈辱之类的,慢慢的脾气就变怪了。一般没有好脾气。有的狂放不羁,有的很暴躁,有的欺负比自己弱的同行都有。但是梅兰芳先生绝顶的一个好脾气,跟谁都不急,对谁都客气。行内混不下去的艺人经常到梅先生家里吃饭,身边每一个跟他接触过的人都承认他对别人和蔼和气,帮助。身边的人,或者不相干的人他都帮,从不失礼数。

梅先生建国之后贵为政协副主席,有一天跟自己的夫人福芝芳两人到北京香山游玩,看到香山的景色,赞叹不已,说我死了就埋在这里。夫人说不行啊,你死了得埋八宝山,梅兰芳说不行啊,我埋八宝山了你怎么办?这一句话福芝芳当时就掉眼泪了,夫妻情深。按照政协副主席的身份是得埋八宝山,夫人没有社会地位,埋不到那里啊,我俩这不生生地分开了嘛!咱都葬在香山,梅兰芳先生的幕就在香山半山腰上。

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7)

时隔这么多年,陈凯歌导演拍《梅兰芳》请了一个张姓编剧,剧本写完的时候正是冬天。然后在脑海里想,梅先生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谁过,咱去香山到坟前烧烧纸,祭奠一下梅大爷,拉上几个朋友一起奔着西郊香山而去。这说明梅先生的道德水准跟他的艺术一样高,到去世了,人们不光光是记着他艺术的伟大,而且心里还对他敬佩感恩,长久挂怀!德才兼备,使得梅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去世,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