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游公子不叫马冬梅@bigfun社区

上学的时候,教育部门会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和必看电影,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法布尔的《昆虫记》,都是我印象非常深的中小学推荐读物。

在这一点上,波兰政府要比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大。

波兰总理马特乌兹·莫拉维基去年宣布:《这是我的战争》游戏将会被列入波兰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历史学生的推荐书籍清单。

从2020年9月份开始,只要波兰的相关专业学生年满18岁,就可以免费获得一份《这是我的战争》游戏副本。波兰政府给11 Bit发钱。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

再说到最近,《摩尔庄园手游》六月初要上线了,这件事还是蛮让我有所感慨的。

虽然我这代人错过了这些网页游戏,但对于这些针对并适合那一代孩子的游戏,总是持肯定态度的。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2)

当下新冠疫情在全球还没退去。虽然大家都宅在家里,但不能为此停止教学活动。

如何实现远程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电子游戏进行教育,也许会是一种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换言之,游戏的B面,或许是未来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1

17年前的非典时期,大学说停课就停课。

尽管我在北方读书,没受什么影响,但学校终归是担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学业。于是为了避免疫情,老师们就让我们在宿舍里自行看书学习,每隔几天分批讲次课,答疑。

与此同时,几乎天天做检测。最后期末考试也不了了之,挪到了第二年。

那会儿的小学中学,八成直接回家休假了。

现在时过境迁,学生可以在线上课,在线提交作业。

老师可以在线教课,在线批改作业。

去年疫情刚起来的时候,钉钉恳求小学生别再应用商店里口吐芬芳,也给老师们做了美颜滤镜。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3)

虽说魔幻,别觉得好笑。

所有这些在线教育都建立在基建完备的前提之下,我国移动互联网建设在过去的十年间飞速发展,为一切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这恰恰让教育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一样。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入了教育当中。

但游戏第一次步入教育并不是现在。而是远在非典之前多年。

2

从我所找到的资料来看,最早的国外教育游戏开发商很可能是德国的Tivola。

从1995年开始,德国Tivola公司就开始教育游戏的开发,经过推广,他们的市场遍布欧亚美三洲。

很可惜,关于他们在我国国内发行的教育游戏资料甚少。目前能了解到的是Tivola曾经在90年代中国游戏软件产品的黄金期进入过我国市场。

后来,Tivola转型制作适合儿童的益智宠物游戏。包括他们的官网都主打宠物相关的游戏产品。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4)

大部分人都不了解Tivola。我也不了解,只是之前在一个论坛里见到过别人收藏的光盘。

我换一个大家很可能听过的国内教育游戏产品,尤其是90后00后会对它有印象:

创新科技旗下的Wawayaya。

Wawayaya是创新科技主营的拳头产品,针对的就是幼教市场。

这些益智小游戏的质量以当下的角度来看,太老套了。但注意,这是千禧年前后的游戏产品。

时至今日说句摸良心的话,即便是2020年的当下,我也非常愿意给自己的孩子玩wawayaya,而非把手机扔给孩子随便玩——虽然我还没有孩子。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5)

因为我是前开发者,我很清楚对孩子来说什么游戏好,什么游戏不好。

虽然从游戏产品的角度看,Wawayaya弱游戏性,但这一系列的益智游戏把科普知识和游戏过程融合在一起,从孩子天真无邪的视角去看大千世界,领略科技和历史的过程浅显,又不枯燥。

6年之后,在全国宽带大量铺开的过程中,wawayaya瞄准了学龄儿童市场,创新科技变成了创而新。

于是,同属创而新的网页游戏《时空港》正式开张,补足了wawayaya在网络游戏服务上的缺位。

再往后的事情大家也都很清楚了。

淘米和《摩尔庄园》杀了出来,随后是《盒子世界》《奥比岛》《洛克王国》等等网页游戏紧随其后,而《时空港》在资本的倾灌中风雨飘摇。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6)

最终,wawayaya的幼教游戏光盘在2012年停止发行,《时空港》也在玩家寥寥无几的2020年初悄然停服。最终,Wawayaya成为了在线幼教读物产品品牌。

3

游戏的教育性不只体现在幼教。育碧在这一方面也堪称典范。

2018年初,育碧在《刺客信条:起源》中加入了“埃及之旅”模式。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7)

当然,《刺客信条》也可以很魔幻

育碧的游戏经常以戏说历史、神话、社会议题的方式展开,《孤岛惊魂3》中以我国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作为故事暗线,《看门狗》是悲情色彩的科幻小品。

而《刺客信条》也是典型范例,主角走到哪都能碰上各路名人。

2007年开发第一部《刺客信条》的时候,育碧蒙特利尔对于历史的准确性把控还很严格,比如邀请法国历史研究院和圣殿骑士团后人参与故事背景的编写。

熟悉《刺客信条》和历史的玩家也都知道,越往后《刺客信条》作品的历史背景就相对越经受育碧的“魔改”,禁不起推敲。

2009年的《刺客信条2》中马基雅维利是刺客,真实历史上他是凯撒·波吉亚的门客,而凯撒·波吉亚恰恰是圣殿骑士的首领。

2014年的《刺客信条:大革命》把拿破仑塑造成投机分子的形象,实际上拿破仑的崛起不只是靠着投机。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8)

类似这种的改动非常多,但其实也好理解。我们总需要“正面的”历史人物引导玩家,而真实性需要为游戏性让步。

最终,多数玩家还是认可了育碧对历史背景的定位:它只是一个背景,不需要在虚拟的游戏里寻找真实。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9)

而育碧的开发者们也嗅到了人文背景游戏的教育潜力,于是在2018年初迈出了第一步:

《刺客信条:起源》推出独立教育模式《探索之旅:古埃及》,以这一卷恢弘的历史画卷,让玩家们一览希腊化埃及的风土人情。

同年的《刺客信条:奥德赛》也在后续更新之中加入了《探索之旅:古希腊》,而且加入了更多内容,像是在导览之后NPC会提出问题,检验你是否好好听讲。

去年春天,有个加拿大的历史老师凯文·佩罗金(Kevin Péloquin)因为新冠疫情无法带着学生们去希腊实地考察,于是将《探索之旅:古希腊》作为教具。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0)

育碧的相关人士听说之后主动联系了这位老师,为每一名学生免费提供了三个月的Stadia版《探索之旅:古希腊》。

对于育碧,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推动了旗下人文背景游戏的销售。

对于真正想了解历史的学生,《探索之旅》正是一个引发兴趣的起点。

对于开头提到的《这是我的战争》和那些波兰学生们,亦是如此。

4

所有的产业新闪光点,都建立在基础技术进步的前提之上。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上面这些游戏投入教育的例子,但这不意味着教育游戏已经成熟。

实际上,教育游戏现在的情况是:

厂商有想法,开发者有技术,相关部门和老师在改变对游戏的态度,但如何在学生身上实践才是问题所在。

教育游戏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是能够直接吸引住孩子,并且这种吸引力具有持久性。

优势一直存在,但是孩子的自控力是我们要面对的门槛。

北欧能够推行电竞教育,这与电子竞技产业在北欧诸国的经济地位、国家福利体系不无关系。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1)

造就GeT_RiGhT这样的选手,与先天天赋和后天训练有关,也和社会福利、当地风习相连

我这里把话说得最难听就是:他们的孩子专业学习电竞可以靠社会福利金生活。我们的孩子呢?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的整体教育和认知水平依然不够高。一旦各个方面全面放开,势必会有大量学生扔掉书本,倾入其中。

而我们的社会负担不起那些激流而退的种子选手。

目前有蓝翔这些学校专门训练电竞选手,但电竞和游戏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全面推开。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2)

你看,很多家长都担心开网课之后孩子会借着机会偷偷上网。

网课能推开,因为我们的基建做得好,服务跟得上,疫情之下不得不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

而游戏不一样。它不是教育的必需品,它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一种主要目的(譬如教育出大量的电竞选手)。

游戏是一种教具,引发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

教育游戏成为教育的主体不可取。但成为教育的一部分,那叫锦上添花。

5

腾讯游戏上线人脸识别的事从去年出来开始,就被南山必胜客大战老干妈的光芒所掩盖,后来也无人问津。

这个事本身很简单,通过人脸识别监管未成年人玩游戏。

但它却弄得我很不舒服。因为这是从实名上网过渡到了实名消费的前兆,对个人和国家都非常危险。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3)

多数的信息泄露都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一般都是“游先生您好,我是XX保险的服务专员,请问您的新车打算近期上保吗?”

有意思,我还没选完保险公司,倒是人家先找上了我。

这些大公司一旦出现了信息泄露,就是从人脸信息到地理位置再到消费习惯的全方位数字人像。

即使没有内鬼,我们的信息依然危险。握在这些公司手中很容易做大数据杀熟,甚至暗中影响市场、操纵经济安全。

弄不好就是大面积的互联网经济崩盘,乃至影响国家安全。

这画面可太美了,我不敢想象。

虽然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人脸验证游戏,但我们也要认可腾讯的这种做法确实有利于未成年人。

最近,国内游戏分级的草案也频频被提及,有关部门一刀切的做法不可取,但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措施。

当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始承担起责任时,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更不应该缺位。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游戏成为教育组成部分的最大阻力,其实就是家长。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4)

国外很简单,能够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都是social elite出身。以美国为例,这些孩子刷社会服务分的时间都不够,家长会给他们时间玩游戏吗?

我认识的美国朋友里面,一个都没有。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5)

《纸牌屋》S5中老厨子弗莱迪对他的孙子说的那些话,恰恰是美国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缩影

说回我们国内。80后90后家长相对还是开明的,但在教育上要比他们60后、70后的父母更为谨慎。

他们很清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什么感觉。

让游戏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不论国内国外,多数家长不会愿意。

因为没人敢冒这个险。

先控制变量,自家孩子的教育中有游戏,别人家的孩子没有。

万一孩子沉溺于游戏,或者成绩比不过比人家的孩子,这样的结果任何家长都不会愿意承担。

但我们反过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位推锅给游戏,也是个问题。

玩是孩子的天性,宜疏不宜堵。如果你有精力,当孩子想玩的时候就去多陪着孩子玩,把握好孩子玩的时间,监管好孩子玩的内容。

回家就把手机和平板电脑扔给孩子,转头就开始自己打麻将刷短视频,孩子能好才怪。

最后把孩子撒手扔给杨永信与豫章书院之流,再去控诉游戏害人,恐怕不妥吧。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6)

6

拿经济效益和流量的规则去衡量教育游戏,不准确,也不公平。

教育这件事,永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事。

然而,当前孩子们面对的竞争越来越大,除了鸡爸妈就是鸡娃,让游戏真正进入教育的破冰过程非常困难。

没人想拿孩子的人生当作试错成本。

你想想,生活永远是现实的——进了211就超越了99.11%%的人,进了985超越了99.65%的人……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只是教育,但教育却是当下孩子跨越阶级的唯一公平方法。

史上最火的教育游戏(被污名化的游戏)(17)

对孩子和家长来说,让游戏进入教育的每一步都步步惊心。

游戏在今时今日跨入教育,只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但或许有一天,在某一契机之下,游戏或许将会真正融入教育。

而那些好的游戏教育,会让孩子们受用一生。

孩子们会以之为踏板,夺得未来的人生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