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非常看重身份地位,有的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有的人却没有这么幸运,但是想要改变命运的方式也很单一,那就是参加科考。

皇帝选拔国家人才的方式就是举行科考,全国的有才之人都可以参与,用这种方式是最公平的,因为这样不看身份地位只看才能。

很多寒门出身的人都靠着科考之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为官之道也没有这么简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得住诱惑。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1)

要知道古代也分三六九等,从平民百姓一跃成为朝廷命官,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朝廷命官当然有很多人想要巴结,自然而然会送上很多好处。

想要抵抗住这种诱惑谈何容易,看看乾隆时期的和珅就明白了,明明是办事能力突出的大臣,没想到却是个大贪官。

若和珅没有这么贪,或许他会成为流芳百世的名臣,可惜贪婪把他的优点全部吞噬了,后人也只记得大贪官和珅。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2)

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清官,比如北宋大清官包拯,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包拯简直就是影视剧中的常客。

01铁面无私包青天‍

说起铁面无私大家肯定会脱口而出包青天,确实由于影视剧的影响,包青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位北宋名臣名叫包拯,由于英明决断加上敢于为百姓申冤,所以包拯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大家都把包拯都成了父母官。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3)

而包拯能为朝廷做出贡献,所以也被皇帝重用,当然即便是这样包拯的官途也是起起伏伏,但他在百姓心目中依旧是高大的形象。

包拯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在于他不畏强权只信自己看见的,即便敌人位高权重,他也不会放弃弹劾,牺牲自己的乌纱帽也在所不惜。

这种性格的大臣让皇帝也很头疼,但总比贪官佞臣好,所以包拯深受仁宗的重用,包拯去世后仁宗亲自前往吊唁,并为其罢朝一日,可以看出仁宗的伤心。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4)

包拯以廉洁著称,所以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有关他的民间故事也有很多,甚至由于民间流传他是黑面形象,所以也被称为包青天。

千年来包拯的名望不降反升,随着现代影视剧越来越多,包拯已经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也成了北宋的代表人物之一。

02包拯墓被发现,棺椁揭开让人眼眶湿润

关于包拯是哪里人一直是安徽和河南争论不休的话题,毕竟大家一开始都认为包拯是河南开封人,直到四十多年前包拯墓葬被发现,才终结了这个话题。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5)

原来包拯是地道的安徽人,经过四个多月的发掘,包拯的家族墓发掘完毕,一共发现了文物五十余件,相较于其他名人古墓而言,包拯的家族墓显得有些简陋。

当现场人开始着手打开几座棺木后,大家猜测哪一座是包拯的棺椁,他们看见一个很小的墓坑里面摆放着一口金丝楠木棺材。

要知道金丝楠木在古代是很珍贵的,只有权贵人才可以使用,可以想象或许是仁宗亲赐包拯金丝楠木,也能看出包拯在仁宗心目中的地位。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6)

打开金丝楠木棺材后,现场所有人眼眶都有点“湿润”了,因为棺木中基本没有什么陪葬,只孤零零躺着几块白骨。

大家都有些难受,毕竟这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没想到却如此简陋安葬,而心目中高大的包拯形象也是有一定出入的。

影视剧中的包拯人高马大,实际上的包拯躺在小小的棺材中,根据专业人士的检验确定包拯的身高在一米六五左右。

包拯墓被发现后的样子: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7)

看来民间传说有误,真实的包拯既不高大也不是黑脸,这些影视剧形象只是人们为其筑造起来的而已,实际的包拯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包拯在人们心目中高大的原因是他的所作所为,为百姓伸张不平,替天行道,这样的父母官当然是高大的。

参考资料:《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