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真的有其人(韦小宝真实下场)(1)

金庸作品

金庸先生塑造的韦小宝是一个开了挂的主角,做起人来左右逢源,行起事来神鬼莫测。却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他又听多了戏文,满脑子英雄好汉行侠仗义,忠臣良将卫家报国封妻萌子的念头。结果,一个出身在妓院不知爹爹是谁的韦小宝,鬼差神使地成了一个“忠义双全”“事了拂衣去”的归隐者。好一个笑傲江湖!

一统江湖的任我行没有笑傲江湖,天下第一的东方不败没有笑傲江湖,宅心仁厚的令狐冲没有笑傲江湖,一个毫无武学根底的妓院小流氓韦小宝反而笑傲了江湖。仔细思来,虽然有不合事理之处,却也在情理之中,自来的弄潮儿可不是既不是武勇大将军,也不是读书圣贤君嘛!

但是再细品呢,总觉得有不对的地方,世间事有那么儿戏吗?凭着小聪明耍着大无畏的不要脸就成就大事了?

有人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果然是也!谁也知道两面派不可能得到善终,尤其在严酷的权力斗争之中,大家都是凶狠的聪明人,怎么会给小聪明留下腾挪的余地呢?怎么可能让一个人两面做好人呢?

永远不会的,权力竞技场上的配角,要么老实卖命,要么卖命而死,没有第三条路。

韦小宝因为情节需要自然可以三言两语说动诸如大清前皇帝顺治、神龙教洪教主、准葛尔部葛尔丹王子等等这些大人物言听计从。

当然了,韦小宝最重要的是让康熙永远相信了他,君臣相知如一人,这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不是韦小宝能力大小的问题,不是康熙是否是明君的问题,也不是小玄子和小桂子感情如何的问题。

这是规律,不以人类意志转移的权力运行规律,要么别人死,要么自己死,你身临其中怎么选?任何一个人活在真实生活中怎么选?

真实很强大,强大到无处不在,就是童话书中也会不小心把真实显现。

金庸不小心就在《鹿鼎记》中写了另一个忠义双全左右逢源的类韦小宝人物——杨溢之。杨溢之是吴三桂的统兵大将总兵官,还是吴三桂的卫队队长,和开挂的大主角韦小宝很是言语得味,相知相印,成为了结拜好兄弟。

我们来看一下结拜兄弟间的临终遗言吧:

韦小宝走出房来,吩咐风际中和徐天川严密看守罕帖摩,然后去看望杨溢之。 推开房门,不禁大吃一惊,只见杨溢之半截身子已滚在地下,忙抢上前去,见他圆睁双目,一动不动,已然死去,床上的白被单上写着几个大血字。韦小宝只识得一个“三”字,一个“桂”字,转头问道:“是什么字?”马彦超道:“是‘吴三桂造反’”韦小宝叹了口气,道:“杨大哥临死时用断臂写的?”马彦超黯然道:“正是。”

我们仔细想来,这句临终遗言是不是很奇怪,是不是一句废话?

吴三桂是刚刚准备造反吗?吴三桂造反是机密吗?当然不是!

吴三桂秣兵历马蓄势待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培植势力,安插亲信,平西王府西选官员抢夺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员职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与此同时,大清朝廷一步步挤压吴三桂督抚权力,往吴三桂地盘掺沙子,派间谍,对吴三桂明抚暗压,最后明确喊出削藩。

双方相互猜忌,势如水火,路人皆知,所有人都在等着吴三桂谋反。杨溢之临终写出吴三国造反五个血字,岂不好似丽春院的大茶壶临死之际喊出“韦小宝姐姐韦春芳卖身”一样,有什么意义呢?

在杨溢之哪里肯定有意义,书中说:

杨溢之喜道:“全仗桂公公大力周旋。小人自己倒不想升官发财。王爷于先父有大恩,曾救了小人全家性命。先父临死之时曾有遗命,吩咐小人誓死保护王爷周全。”

与韦小宝初次相识的杨溢之是这样告诉韦小宝他的来历的。如此说来杨溢之家中两代和吴三桂家有恩有情,怎么也算是亲信之人了,也确实是亲信人,因为吴应熊去北京的安全负责人吴三桂就指定了由杨溢之担任,吴三桂把儿子的安全交给杨溢之可谓信任有加了。

我们来看一下杨溢之怎么死的,也可以明白吴三桂恨杨溢之如何之深。

(韦小宝)见各人脸色郑重,料想另有别情。马彦超恨恨的道:“吴三桂这奸贼下手狠毒!”韦小宝道:“怎么?”马彦超和徐天川转身出去,抬进毡毯裹着的一个人来。但见毡毯上尽是鲜血,韦小宝一惊,抢上前去,见毡毯中裹着正是杨溢之。但见他双目紧闭,脸上更无半分血色,韦小宝叫道:“杨大哥,是我,兄弟救你来了。”杨溢之微微点头,也不知是否听见。韦小宝道:“大哥,你受了伤么?”徐天川轻轻揭开毡毯。韦小宝一声惊呼,退后两步,身子一晃,险些摔倒,钱老本伸手扶住。原来杨溢之双手已被齐腕斩去,双脚齐膝斩去。徐天川低声道:“他舌头也被割去了,眼睛也挖出了。”

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这是怎么的了?难不成杨溢之染指了陈圆圆,刺激的吴三桂妒心大发?学吕雉吕太后一定把情敌弄成“人彘”才解心头之恨?又一次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杨溢之不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人,我们来看他出场好了:

神照到此地步,已知自己功夫和他(杨溢之)差着好一大截,对方倘若还手,自己势必输得一塌胡涂,只得合十说道:“好功夫,佩服,佩服!”那人站直身子,躬身还礼,说道:“大师拳脚劲道厉害之极,在下不敢招架,只有闪避。”康亲王道:“两人武功都是极高。世子殿下,尊价客气得很,一定不肯还手,比武是比不成了。来啊,两人都领两只大元宝去。”那人躬身道:“无功不受禄。”神照见他不肯去拿元宝,自己也不便上前具领。

自古以来,宴会都无关吃喝,这一次康亲王的堂会也是如此,康亲王默许手下们比武为的是杀一杀平西王世子的威风,好多敲上几个钱,结果自己府内的第一高手在人家的卫兵面前不堪一斗。神照上人怎么也算一个二流高手了,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杨溢之只守不攻,神照上人却伤不到杨溢之一分一毫,丢人之余,康亲王又使出了拿钱砸人的土豪把戏,结果杨溢之还是坚持“无功不受禄”。

由此可见,杨溢之可谓威武不惊,富贵不屈之一等高手了。杨溢之断然不会是一个骚扰陈圆圆的人。排除了这一点,可以招致吴三桂这种枭雄人物恨人恨到杀人杀成“人彘”的那就是染指到他的权力了,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嘛!

吴三桂这种枭雄最恨的不会是大清朝廷,大清朝廷有什么可恨的呢,刀对刀枪对枪干就是了,该死吊朝上,失败而死也总是战斗过的呀!就恨内奸,怕内奸告诉别人自己有多少刀枪,怕根本上不去战场就死于“自己人”之手。

内奸还直戳人心,可以想象一下,忽然有一天你发觉了一个人天天的和你亲近,日日的奉承你睿智英明,其实他每天生活在你旁边心中时时刻刻在看傻X一样看着你,你心疼不疼?

整本《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内心独白还少吗?多少大人物在韦小宝内心深处是一名傻X呀!

原来徐天川逼问卢一峰,得知吴三桂所以如此折磨杨溢之,一来固是疑心他和韦小宝拜了把子,有背叛云南之意,二来却还和蒙古葛尔丹有关。这葛尔丹和吴三桂近年来交往甚是亲热,不断来来去去的互送礼物,最近他又派了使者,携带礼物到了昆明来。这使者名叫罕贴摩,跟吴三桂密谈了数日,不知如何,竟给杨溢之得悉了内情,似乎向吴三桂进言,致触其怒。卢一峰官职卑小,不知其详,只是从吴三桂卫士的口中听得几句,在天地会群雄拷打之下,不敢隐瞒,尽其所知的都说了出来。群雄一商议,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再假扮吴三桂的亲随,又去将那蒙古使者罕贴摩捉了来。

眉目终于清朗了起来,在吴三桂的眼中,杨溢之交往大清的韦爵爷,还拜了把子,值得警惕。虽然读者我们知道杨溢之和韦小宝这个不学无术的大清弄臣搞好关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吴三桂。吴三桂远在云南,又是尔虞我诈生活惯了的,自然不敢全部相信杨溢之的忠心,疑心杨溢之是大清间谍也可以理解。

按惯例,暂且忍耐,小心使用也就罢了。

罕帖摩不远万里带着使命而来,机密又机密的机密,两个人关起门密谈,所谈之内容除了吴应熊,吴三桂集团里面应该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了,而,杨溢之却知道了!吴三桂也知道了杨溢之知道了,他怎么知道的?想象一下他可怕的武功,他一定去听窗根了。

这还了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吴三桂于是动了杀心,心中暗想:“哦,你杨溢之一定在心中认定了我吴三桂是傻X。”好死不死,韦小宝一到云南安顿下来,第一个要见的也是这个杨溢之,吴三桂一想到杨溢之早就和韦爵爷穿了一条裤子,再想一下韦小宝小流氓的嘴脸,恨意更浓,于是“人彘‘’出现。

我们读者呢,读书都读的明白,杨溢之的政治态度和韦小宝是一样的,杨溢之对谁也没有二心,他只希望吴三桂做个永远的平西王爷,也是富贵一生,多好!

康熙和吴三桂最好维持现状,谁也别弄谁,你做你的皇上,他做他的平西王。国泰民安的,闹个啥呢!谁做老大不是做,只要风调雨顺。

杨溢之用的办法也和韦小宝一样,做起事来不帮人只帮大义和大道!做起人来只认朋友不认阵营!

这当然是不行了,韦小宝是主角,可以让他逃脱康熙皇命的杀无赦,陈近南千万个帮众的追杀,可以让他结局完美去笑傲江湖。

你杨溢之一个小配角缺少主角光环,只有死于吴三桂手下了。杨溢之在整本《鹿鼎记》中死的最惨,金庸所有小说中死的最惨,没有之一。

勿做汉奸,连疑似汉奸的事情也莫要做。

,